篇一: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你能够实现的只是你内心渴望的东西。” 这是《人为什么活着》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
人为什么活着?为的就是实现内心最强烈的“渴望”。而我们当代的大多数人有没有这种这种“强烈的渴望”,也就是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而从根本上思考生活方式呢?估计不多。稻盛先生是极重视“意识”即“心相”的,生存需要态度,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才能探讨人该“怎么样”活着,故而懂得提出人“为什么”而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生存态度了。故首先在此感谢稻盛先生用这样的命题给予我们警醒。
或许与稻盛先生信佛有关,他的哲学是“以心为本”,他的企业原则是“敬天爱人”,连对宇宙和人类进化的奥秘也用宇宙意识的观点来阐述。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志、磨炼灵魂”。在稻盛先生心中,“意识”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它操控着一切,这也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思考的原因。他的作品中一再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将人生和事业成功的起点,简洁地从“强烈的愿望”的开始。也许这有点唯心论,但是不是宗教不重要,先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他内心的正确信仰。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我们应当有正确的意识与梦想。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见完成形态之前,假若实现没有强烈的愿望,不深思,不认真开展活动,那么创造性的工作以及成功的人生也是没有把握的。
保持乐观并清醒的头脑,学会理性、坚持。胜不骄,败不馁。“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这句话体现了先生思维的过人之处与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一直只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败之母。我们不仅要在逆境中团结一致,不断追求,更要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再接再厉,别应了那句“有难同当,有福不同享”。
极其严格的自我要求,克制自己,压抑我执,自私之心的持戒,严格区分“自由”与“放纵”。每天自我反省而非烦恼,已知足感恩之心活着。从而不断修造,自我提升。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如此,学会思考,才能学会活着。
篇二: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在公司的组织下,拜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人为什么活着》,相比前面读过的《活法》、《干法》、《六项精进》,这本书更能系统的体现稻盛先生的思想精髓。人为什么活着?也就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磨炼灵魂”,使自己的心灵纯洁,如何才能磨炼灵魂?就稻盛和夫本人而言,他27岁创业,当时京瓷是一个新生的弱小的企业,又处于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之中,而他自己是做技术出身不懂得经营,在这种逆境之让京瓷公司生存下来乃至逐渐发展壮大,靠得是什么?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这是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稻盛先生将逆境作为提升他心智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书中开篇讲到稻盛与我国著名企业家王石的对话,王石问到稻盛先生的经营秘决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要问的问题,而稻盛先生从自己经营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管环境怎样变化,我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也就是日日夜夜持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这个所谓的秘决不能称之为秘决,因为每个人都能做到,即使没有经营才能,只要有热情和拼搏精神,谁都可以做到。稻盛先生举了明治维新时期杰出人物西乡隆盛的例子,他对明治维新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西乡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下级武士家族,小时候被视为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孩子”,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不能溶入群体,曾经在进退两难之际为了义气选择投江自尽,之后幸运的被救,同时经历过流放及牢狱之灾,这些艰苦的环境,西乡仍然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长大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稻盛认为其主要因素是因为小时候经历了种种逆境。相对地我们从来不曾发现那种从小未曾受苦、不需要辛苦工作,长大以后却能成就伟业的例子,因为这种人往往一遇到困难就被打倒了。稻盛先生还举了著名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例子,他小学四年级时学道中落,被迫辍学去当学徒,但是这种逆境松下并没有因此气馁或自怨自艾,他尽可能努地工作,只希望得到发展。正因为年轻的
松下能够不畏逆境,用朴实、开朗、健康的心态拼命努力工作,日后才创立了有名的松下集团。中国历史上不乏这种例子:每个朝代更迭,开国帝王艰难的经历,到最后在好逸恶劳中亡国正是说明了逆境的生存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公司在今年的海洋王报第11期以做勇敢的《“海燕”,不做胆小的“企鹅”》为题倡导我们学习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面对目前国内国际各种经济环境挑战,我们要做勇敢的“海燕”,主动迎接挑战,不能做胆小的“企鹅”,时刻都不能丢失目标。我们目前无论工作环境、资源比起稻盛、松下他们经营时面对的困难要好得多,我们没有理由逃避困难。
今年供应链管理部开始实施自主经营,对产品的准时交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各种经营产生的损失需要供应链自己承担。作为工艺质量部,这好比双刃剑,即要满足快速交付,又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在面对这种环境,我们没有消极对待,通过不断识别关键控制点,抓住产品质量控制要点,牢牢围绕产品可靠性开展工作,在LED产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对电子产品的检测重新制定的管控要求,保证电子驱动类产品的可靠性,改变过去只注重现象管理的做法,在缩短交付周期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这项工作也是我们今后长期坚持的工作方式。面对困难、逆境时我们都应该积极应对,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进步,我们员工也能得到成长。
篇三: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人为什么活着》的作者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也是目前“经营四圣”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一生创建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谓是一个奇迹。一个人一生创建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我想如果仅仅拥有技术、能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在于他懂得生活的真谛。1997年6月,稻圣和夫曾做过一次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上胃癌。他听完以后,就像没事一样,淡淡了回应了一声:“是癌症吗?”然后马上去本州岛西侧的冈山县进行演讲。
人活着的理由太多,为了感情,为了事业。先事业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事业,但我们真在为了自己的事业积蓄力量。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所以当你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你该怎么做:是不停的抱怨;是怨恨他人;怨恨自己;怨恨老天爷不公;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这里我要告诉所有人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的,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遭遇失败和挫折的人你要注意了,这个时候你要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的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你就会找到那扇窗,就会抓住这个机会翻身。
再来说说感情吧,有的人为感情生,有的人为感情死,有的人为感情抹脖子。然而人的一生又不能离开感情。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有亲情、爱情、友情……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有他们在默默得支持着我们。我们的家人、朋友、爱人,他们也许是我们感情生活的大部分,他们可以为我们哭,为我们笑,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他们而活。希望他们有好的心情,好的生活,并以此为目标奋斗。
当然,在我们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人就是要学会在顺境和逆境中求生存,顺境谁都过得了,逆境就不一样了。逆境就好比绊脚石,不知道绊倒了多少人。聪明的人会利用绊脚石来垫脚忘上爬,最后越爬越高,也是看到风景最多的人。要知道人是最伟大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可以说人也是打不跨的。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不要放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把心态摆正。躺下容易,站起难。就是站不起来也要爬,爬到给你安全感的地方。要站起来就得靠自己,不管你用什么,只要你能站起来就OK。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事轮到自己就糊涂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知道该怎么站起来了。这时就需要有人帮你一把,帮你看清局势,把你拉起来,让你站好,继续人生。在这里我要对那些拉当局者一把,帮助别人站起来的旁观者说声:谢谢你们!
篇四: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近日,一气呵成读完了稻盛和夫先生所著的《人为什么活着》,感触颇深。稻盛和夫先生是全球知名的企业家,一人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可谓成功者的典范。可是读先生的书,却感受不到丝毫成功者的霸气和盛气凌人,反而像和一位和蔼的长者对话,温和的话语像汩汩清泉流过,荡涤我的心灵。
通读此书后,我对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首先,稻盛和夫先生主张人的肉体和意识是可以分离的。对这个观点,我在初读时是有些抗拒的。因为从小到大,我的脑子里一直被灌输
着唯物主义,对于意识独立于肉体之外这种观点一直认为是错误的。但读到后来,我渐渐领悟到其实课本里的东西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很多反科学的现象不断发生,无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就像先生所说:所谓科学,不过是目前能力所及所了解的有限事实罢了。因此人的肉体和意识相分离并不荒谬。或许现在可能并不能通过某种方式验证,但我已经不在骨子里敌视这种观点了。
其次,稻盛和夫先生相信轮回。轮回本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国更是被经常看做迷信。但通过先生的论述,使我相信: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个不断修炼自己心智的过程。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实现所谓的成功。但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不断健全心智,即使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实现目标,我们也可以通过轮回的方式继续修炼,从而完成人类的进化。
再次,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为了提升人性,人应该努力。这包括:1、为人类尽一份心,为世界尽一己之力的“布施”;2、克制自己,压抑我执、自私之心的“持戒”;3、在世事无常、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忍耐的“忍辱”;4、全心全力工作的“精进”。虽然,这些略带佛教色彩的用语略显晦涩。但我还是可以体会出人如何才能健全心智、提升人性。首先,要有大爱,要有为这个世界尽一份力的欲望;其次,要有约束。人毕竟不同于一般动物,人必须要有担当,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再次,要耐得住。人生道路跌宕起伏,既不能在一帆风顺时趾高气扬,也不能再陷入低谷时一蹶不振;最后,要努力工作。工作不仅仅是自己谋生手段,要把工作当做艺术品来做,不仅要认真负责,而且要精益求精。因为全心全力的工作往往收获的结果要远远大于纯物质带给你的幸福。
最后,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年轻时吃苦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体会,虽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到苦不堪言,但如果我们将之视为成功道路上必须经过的台阶,那么在克服这些困难时,我们的心态或许会有改变。
以上就是我读《人为什么活着》的几点感悟。很多人将此类书视为心灵鸡汤。但我更乐意将之视为兴奋剂。对我而言,应该经常注射这样的兴奋剂才能不断推动我前行。
篇五: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流动的生命,流动的激情,蹉跎的岁月,易逝的青春,蓦然回首,消失殆尽。
留下一分钟思考,人生的目标是什么?留下一分钟领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留下一分钟感慨,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留下一分钟探索,人生的真谛是什么?留下一分钟,细细咀嚼“人为什么活着?”或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四大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现在的我们涉世未深自然是属于最低境界--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都是依照本性去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与其说是“天真烂漫”,不如说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地延续着生活,随波逐流,别无所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这样的生活就像是一觉醒来,黑暗朦胧中万丈刺眼的光芒,飞扬的心灵,落进了痛苦的躯壳。漫无目的的寻寻觅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长吁短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曾这样定义人生的意义。
知世如梦,无所求心。人生固然一梦,但一生中也就只有一次这样做梦的`机会,何不好好把握,岂能这样混混沌沌的度过呢。默默耕耘毫不懈怠的努力吧。亚历山大·辛德勒说过: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将与时间同在,永存不朽。这是创造的永恒,也是人生的真谛。付诸行动吧,要相信,一切皆有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创造者。并且这样的创造,即使苍天崩溃,也不会泯灭不会淹没。那么我们应踏着骄阳,迈过江河,迎着星光,向着宇宙穹窿的尽头出发,无怨无悔的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真谛。让远处的圣光照亮我们的心灵,追求神往的终极,昭示我们从有限的,苦难的尘世走向自在的解脱之道。帕斯卡尔感慨: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那么让我们开拓思想,坚定信念,探索我们人生的意义吧,即使脆弱也带着思想思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他,蓦然回首,景然跃目。
追逐着前进,寻找意义的所在。它似清晨的雾霭虚无缥缈,似夜晚的繁星若隐若现,似流水中的落花漂浮不定。在天涯深处,在海角的尽头。这样的寻找令身心疲惫不堪。
静心思考,让内心拥有宁静的海洋,让平和笼罩你的心灵,让友情,爱随之滋长,让生命即时即刻地舞蹈--人生不会暗淡,可以这般绽放光辉。
值得珍惜的痕迹消失在岁月的尽头,让时间洗涤,愿你蜕变的单纯又自然,不求别人的赞美,恭维,不求别人的鲜花与掌声,只求了解与珍惜。人生可以如此蜕变,依旧精彩。
生活总有悲欢离合,人生也像朝夕起伏。不可避免的遭遇挫折,空虚,重担,失败,怠惰。但终究要相信生命如此光辉灿烂,我们怎么可以不珍惜呢?生是遗忘与珍惜的结合体。
寻觅久远,可终究要相信,不要刻意的去追求意义,因为它有时就在我们的面前,只不过我们缺失的是发现它的眼睛。
王国维的事业三境界使我从《人为什么活着》中领悟到人生也如此的三境界。独上高楼,衣宽不悔,众里寻他,灯火阑珊。
篇六: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在这次暑假前学校为了丰富我们学生的暑假生活,给我们发放了很多有意义的文学著作。我拿到的则是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这本著作。其实自己也一直想读读这位日本名人的著作,体会一下他与普通人不同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主要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宇宙、心智、欲望、人类的本性、人生的考验、苦恼与憎恨、共生与竞争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一哲学基本命题,并由此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与经营智慧,揭示了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奥秘所在。本书是写给每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读本,是企业家的人生与经营指导书。
虽然我不是一位企业家,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学生,但这本书对于我以后的人生、,以及我对梦想追寻的道路有着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其实人为什么活着?是一个人生目的。有些人活着,他等于死了,因为他只是得过且过,机械性的度过每天。而有些人死了,他却等同于活着,因为他的灵魂还在不断的追寻着。稻盛和夫认为人从生到死这期间,怎样把灵魂变得纯洁,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成功和失败、幸运和灾难,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可看作上苍对我们的考验,是上苍给我们的“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由衷感激。这一观点是存在宗教信仰的。
其实,我自己就简单的认为,人为自己活,也为别人活。为自己活是,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它来之不易,作为一个人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在人生路上我们只有怀揣着梦想,经历一些磨练,才能使自己生命更有价值。而为别人活是,社会是一个由多个人组成的大家庭,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他人创造的,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说我们也是为别人而活的。
稻盛和夫还分享了他事业成功的秘诀,就是:有坚定的经营哲学,并将之与员工共享。我想这也是很多企业家要学习的地方。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很员工的关系都是比较和谐的。还有对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人生·事业的结果=×热情×能力。这也是上次去格莱美公司时老总和我共同解析的人生方程式,他也是经常拜读他的著作。成功的人总是不断的借鉴,所以我们要想提升我们的境界也要经常读好的名人著作。
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我想我还会继续读稻盛和夫的著作。
篇七: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
读了“人为什么活着”这篇后感慨万分,一个人 如何活着,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几十年前,我也曾希望平凡的生活着,想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想得到更多的知识,想和一个情投意合的人生活在一起,度过这一生,但这一切都是可望不可得的东西。
我是在北平长大的,七七事变那年我正在北平的丞相胡同小学读书。一九五七年,我在一个军事院校当政治教员,讲历史唯物主义课。当时我二十多岁,一心就想多学些东西,想当一名优秀教师,每天晚睡早起,全部精力放这里读书和备课上。经人介绍,正和一个女孩子谈恋爱,自己觉得生活很幸福。
我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知识很不够用,想要求深造,得不到校方支持,就给当时的解放军总干部部部长肖华写了一封信。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不知肖部长看没看信,信被一位处长批了回来,认为我不安心工作,一心想个人成名成家属于极端个人英雄主义,不符合集体英雄主义思想,应于批判。校方取消了总政给我晋级的命令,并在政治系里组织了一个叫做反国民党思想的批判会,我的被抄走了,我的名利主义思想受到严厉批评。
祸不单行,这年夏天,政治系讨论三大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的认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现实的发展,造成的认识滞后,因此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三大主义也是很难避免的。因此我被扣上了一顶“攻击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三大主义”的帽子,作为右派言论被批判。开始我不服,后来有一个支部委员的老教员背后告诉我:前两天,彭德怀元帅来视察,看到了大字报。看了贵士贤的大字报后问,这是什么人,跟在后面的学校政委杨言说,是一名战术教员。彭德怀说:这样的糊涂人整他干什么,把大字报撤下来。看了我的大字报后,彭德怀说这是什么乱七八槽的,杨言政委汇报了我在八一杂志上写的文章后,彭德怀当场表态:这样的小知识分子,不知天高地厚,应该整一整。我这时我才明白我的一辈子完了才知道这是我写了一篇反对学校机械地学习苏联的杂文惹的祸。
当时步兵学校正在按照彭德怀元帅的指示“机械地学,灵活地用”大学苏联,学校有一名苏联中校顾问,按照苏联顾问的意见一切都照苏军的那一套搬。比如解放军一惯是早上起床要穿好衣裳,然后出操。学校改成苏军的不穿衣裳,只穿背心裤衩出去跑步,跑步后到洗脸间,每人一个龙头,用自来水冲洗,再回去穿衣。更改后许多学员感冒泻肚。解放军整理内务是把被子白面朝外,叠成一个豆腐块,学校改成按苏军的把被子铺平,然后铺上军毯,保持床上舒平。由于学员每个人的被子长短厚薄不一致,很难铺平,于是就让学员把被子都弄成一样长短厚薄。我觉得这样学习苏联实在不必要,就写了一篇杂文投给了解放军报。这篇杂文解放军报并没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