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及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7 21:26:40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37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随之得到重视,特别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衔接,更是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学习任务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设计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任务。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可以学生在学习时带着具体的任务进行操作,自觉动脑动手、进行讨论和资料的查找,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探索能力。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习任务设计的现状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标志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一个全面系统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逐步得到普及和全面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有效的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内容被巧妙地放在学习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逐渐开始重视课堂任务的设计,比如搜索资料、处理数据、制作图形等等,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为学生设计了各种学习任务,但是有的教师将任务等同于自由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几乎不加指导,常常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混乱,自觉的学生能够真正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则完全不做课堂任务,用电脑随意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同时,在课堂上仍然存在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不注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现象,有些学习任务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直接把教材练习题或是把一个个知识点做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导致学生仍然停留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层面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此外,很多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习任务完成的结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有效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2. 信息技术课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2.1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
  由于初中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受学、乐学,对于基础较高的学生则能够通过更加深入的思考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比如讲到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制作粗劣的网页,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实施如何优化这个网页。在基础层次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和美化;在提高层次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则可以要求有能力的学生给这个网页添加背景图片和音乐。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等级来调整指导方法。如果任务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任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而是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尽量自己逐步理清思路,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或者教师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2.2 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学习任务
  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任务时,教师一定要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目标去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确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整个单元以及每一课时所需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在学习设计任务中统筹兼顾。比如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统计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演讲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快速地统计10位评委给20个参加比赛的选手的分数,算出比赛成绩。再比如如ppt教学中,教师先带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通过工具栏完成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的设置,插入文本框、图片、动画等的方法,在PPT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工具栏完成,但具体的一些对齐方式、动画设置又有不同,要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这样,既促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到新的软件学习中,又对原有知识与经验产生新认识,引起顺应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知识、技能、技巧。
2.3 设计内容丰富的学习任务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避免脱离实际应用情境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而要注意创设真实而丰富的活动情境,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有所不同。比如学习word时选择什么文字内容作为处理对象,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这段文字感兴趣,学习excel时选择什么数据、多少数据进行处理,学习PPT时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来制作。比如在刚开始学习EXCLE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好友通讯录。在学习到更加深入的阶段时,当学生掌握到电子表格更多的操作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统计本班同学的一次考试成绩,计算出平均分数。再比如在学习PPT制作时,在布置PPT作品的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选主题,自己搜索素材,有的学生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也有的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感。通过设计丰富的而且贴合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完善学习任务的评价机制
  要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全面发展,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评价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要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如评价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获得的情感体验、运用和掌握的探究方法、取得的学习成果等。为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幅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学生能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掌握新知识或新方法,创造性得解决问题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由于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应该是不一样的,完成任务的结果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展示各种成果,从多样性的成果中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从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3. 结语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协作意识,从而实现促进全体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敏生,景丽,岳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9(12)
[3]楚永涛.“任务驱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7(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