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计算机专业创新案例,浅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学生工作难找;究其深层次原因,高职院校没有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致;本文重点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专业的申报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课程改革 2009年水电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实际到校学生仅5人,从此本专业在水电学院消失了。这一现象给我们的专业发展带来诸多深层的思考及对本院的其他专业又有什么警示作用呢?这一现象证明了当今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与需求的不断变化,如果我们的高职教育不时时顺应市场的变化,必将被市场所抛弃,对每一个高职专业均如此。以下是一些粗浅的想法,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工程经验欠缺。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根据教材去讲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而要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其工程实际时,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学生往往听起来没有多大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2、教材脱离实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使用我们的教材过程中,均感觉教材里面的实践性知识较少,而理论成份较多,最终与市场需求和工作实际相差较远。 3、理论太多。学生普遍反映在教室里学习理论太多,而实际动手能力无从谈起,例如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bios设置和网络的组建等等。 4、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根据我与本院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的深度交流得知,普遍反映学院课程开设的时间极不合理和课程设置不满意。大一阶段学了很多基础课,几乎没开专业课;而在大三的本学期却开了较多专业课,但同学们却要花很多时间去找工作,最后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反映在校学了一些现在市场上基本被淘汰的课程,例如vf等。 5、工作难找。到目前为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仅有几人找到工作,而工作却是生产企业做储备干部,与计算机完全不沾边,大多数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简而言之,上述四方面的问题就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之。具体来讲,“涉及双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材改革、课程改革与设置和相关配套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现通过“2+1”人才培养模式来破解,“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 (一)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1、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在德国,政府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报考人员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地方院校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高级技术员证书,修完大学四年学业后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然后到职业学校实习一年半至二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我院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2、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 (1)定期让专职教师参加it公司学习 为了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必须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到it公司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尤其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it公司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为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而导致双师素质下降,则应每年到it公司,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行业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双师”素质的目的。 (2)建立“教师俱乐部” 因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避免一个班的学生都学一个专业方向的困境,我们可以通过组建“教师俱乐部”形式来解决之。“教师俱乐部”是指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室,并将这样的实验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俱乐部。例如,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旧专业改造可以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和网络组建与维护为试点专业。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大一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各门基础课并兼少量的专业课,第二学期学习几门方向性的专业基础课并辅以教师专业方向讲座,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大一结束时就能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为以后的有针对性和兴趣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学生确立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之后,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师,从大二至毕业就加入该教师俱乐部。在该俱乐部中,教师教给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各种技能,所有的学生与教师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相互学习和指导。 最后,到了大三时,由“教师俱乐部”负责教师联系其相关it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或自行到社会上接相关的工程进行研发。 “教师俱乐部”搭建起了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桥梁”,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办法,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俱乐部”的负责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激励之:首先,每带一个学生学院给予其一定金额的培养经费;其次,自己俱乐部可以承接社会上的工程,从而获得其收入。最终,学生获得了实际的工程经验、责任教师获得了实际的物质奖励,学院的就业率、招生率、信誉度提高,这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二) 课程改革与设置 实施“2+1”顶岗实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将原来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开设时间进行调整和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1、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职能技能为核心,取代“以知识为核心”。将课程体系为分基础模块(数学模块、英语模块、人文模块和“两课”模块)、核心技术课模块(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块、操作系统模块、网络基础知识模块和高级语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网络组建与维护模块和软件测试模块)和特色选修课模块(网页制作模块等)。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出“职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注重职业素质和人文科技修养”等原则。 2、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广泛运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核心技术课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校内课程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要求有机“融通”。即在校内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与顶岗工作岗位“对接”,为顶岗“工作”做好准备。 3、在课程开设时间设置上一定要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在前两年将所有课程学习完。大一阶段偏重基础课程模块,大二阶段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 教材改革 学院现行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切实满足教学需要,其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力鼓励教师与相关顶岗实习it公司合作开发教材,减少理论成份,大幅增加贴近工作实际的技能技巧和经验等内容。 2、基础核心课程订阅清华大学等权威出版社相关教材,以避免教材中一些明显的错误而导致降低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师备课量的大幅增加。 三、浴火重生 通过对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改造,重点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和网络建设与维护两专业入手,树立良好的口碑,让毕业生去宣传我们的专业优势,让社会来认可我们的专业就业前景,最终让计算机专业招生率大幅提高,招生数量渐增。 (一)为何选择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和网络建设与维护? 1、毫无疑问,计算机必将像电视一样在广大的农村普及,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与创业方向。我院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入解决,全社会的就业也将会向农村发展,而我院大部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高职生必将是农村就业市场的主力军。 2、现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这必将产生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尤其是维护的成份很重。通过公务员报考岗位分析,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其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岗位招聘需要量是很大的。 3、由于本院学生大多在数学或英语上基础上较差,而这两门课对这样的要求很少,故利于其学习与培养。 (二)新专业申报 当我们把旧专业改造好之后,必将引来就业率的剧增,最终必将导致招生率的剧增。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必须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配合政府的市场规划,必须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像软件服务外包、软件测试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就是我们考虑的方向和重点。 (三)计算机专业要支持学院其他专业的发展 计算机专业发展必须支持与配合水利专业、建筑专业、电气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发展,必须服务学院整体布署与规划,必须服务学院各级领导的指挥,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材才能走得更远。 1、水利信息化专业。计算机专业与水利专业的结合,就能产生水利信息化专业,而这一专业在我院现正处于盲点位置。 2、智能建筑专业。计算机专业与建筑专业的结合,就可以产生智能建筑专业,同样,这一专业在我院现正处于盲点位置 3、plc专业。计算机专业与电气专业的结合点就是plc专业。这一专业在我院是需要大力加强的。 4、单片机专业。计算机专业与电子专 业的结合之一在于单片机专业,同样,这一专业在我院是需要大力加强的。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
返回列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