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亮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4-12 17:33:20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2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在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基础上办高职,必须打破原有的专业框框和教学模式,实行彻底的改革。具体内容包括:重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组教师队伍、创办实验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模式、推动“多证制”的实施、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高职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的目标是IT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一线编程人员,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经过专门的职业化训练,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上应遵从市场需求的导向,从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的设置上很下工夫,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人才的广泛需求,我们青岛酒店管理学院计算机技术学院软件专业同样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一、 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决定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软件产业和相关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尤其是处于程序员“金字塔”底层的“灰领”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实用性人才的层次定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就必须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不断增加新兴的课程,追踪学科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淘汰陈旧过时的内容,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适当地纳入教学内容里。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的特点,以满足经济建设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这样不仅会解决我国软件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软件业的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 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   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软件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软件行业和IT行业培养具有软件开发、测试能力及项目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这个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十分明确,很难形成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 2、重硬轻软,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的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硬轻软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由于基础软件教学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许多高职院校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但相应的软资源的建设应比较困难,这导致了计算机软件课程在教学上的不足。我们计算机技术学院目前有“电商多媒体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但我们计算机软件专业方面的资源建设很不足。而且由于专业差异,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师与各专业教师间缺少沟通,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专业培养方面上很少交流,这既浪费了资源,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质量有所影响。 3、重理论轻实践,与社会需要脱节   由于思想意识和办学理念一时还很难转变过来,当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仍然强调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性课程开设较少。且少数实践性课程也会变成讲技术的课程,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少有学生真正能编写出可以使用的、稍有规模的程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外语水平、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 三、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对职业领域现状与发展的深入调研上,要充分论证、明确目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课程结构,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原则。要把教学模式下的各科分立、自成体系的纵向课程改变为以岗位能力为前提的、按照劳动过程需要而将各科课程重新组合的横向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每门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   2、内涵发展优先原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保证学生有相当大的课余时间自习,明确课外作业要求,确保学生今后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先进性和灵活性原则。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这就要求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科前沿发展的现状、趋势、特点、规律以及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层次型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课程体系的多样化设计。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4、学历教育与认证相结合的原则。职业资格认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准入的基本要求。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证的需要,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该专业学生的认证率当作一个教学目标来对待。 四、 对策及建议 1、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按照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对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要精选必须具备的基础课程,精简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减少若干课程的重复介绍,突出了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还要开设一些专业技能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操作、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软件专业应该开设软件编程(Java,.Net等)、数据库技术等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计划   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时,就必须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应根据软件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修订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大纲。精心编写能够突出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合理安排专业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及每一个教学环节,构筑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结构。 3、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开设计算机基础类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网络学习、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组织、演讲、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   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突破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归纳起来有“五个淡化”: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的界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专业界线,淡化学期界线。 4、采用多种方式强化教育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加强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途径,关注业界动态,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聘请IT企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学等多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目前,我们学院与印度APTECH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青鸟集团计算机示范学校”,并且组建了相应的特色班,采用北大青鸟的授课模式,实行模块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5、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   要深入开展计算机课程改革,关键也在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跟踪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大胆实践,把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技术引入到课程中,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科和专业才会不断得到发展。一方面,教师有计划地外出培训、进修,聆听专家讲座,努力使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累积和丰富实践性知识,逐步掌握科研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6、创造条件,推动高职高专毕业生“多证制”的实施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努力学习,拿到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在我们计算机技术学院的学生能够拿到的证书有“电子商务师”证书、“程序员”证书、“网络管理员”证书以及“软件工程师”证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拿到的证书是不同的。“多证制”的实施无疑有利于提高高职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 7、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管理是专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 特点和规律的系列专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教,按章管理,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我们还建立起校企联姻、师生结合的教学质量反馈及评价机制,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一方面使我们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改革沿正确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公正、量化的评价,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我们严把学生成绩考核这一关,尤其注重学生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各门课程均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量化的、分等级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课程结束时要按这一指标体系对每个学生逐个考核,避免了成绩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结果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导到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总之,在充分考虑软件业现状、人才供需情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基础上,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只有努力探索适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模式,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高,才会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树立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符合软件产业化要求的基本方针,认真反思、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才是我们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高职姓“高”还是姓“职”辨析》 查吉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2月 [2] 《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性”涵义探究》 马淑兰 赵忠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4月 [3]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董韦佳 教育与职业 2008年11月 [4]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缺失及归因分析》 赵祥刚 梁志 教育与职业 2007年2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