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全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不同的高校中学时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当前,初高中教学中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增加,大一新生同学已有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这就给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时如何安排,水平和基础不相同又如何安排,现在就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全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不同的高校中学时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的现状做分析,以及对我校是如何开展的做总结。
一、教学大纲的调整与变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在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对原有的一级MS Office的考试大纲做了很大的调整。通过新的考试大纲可以看出,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考试软件进行了全面更新,操作系统由windows XP改为windows 7,办公自动化软件由office 2003改为office 2010。我校依据新的全国等级考试大纲对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做了重大调整,调整情况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
s7(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掌握文件(复制、移动、删除)操作、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了解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2010教学基本要求:(1)Word 2010基础: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2)Word的基本操作:掌握文档的创建、打开基本操作(*);掌握文档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掌握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熟悉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3)Word的排版技术:掌握字体格式设置(*);掌握段落格式设置(*);掌握文档页面设置;掌握文本的分栏、首字下沉、分页、分节等设置(*)。(4)Word表格的制作:掌握表格的创建、修改(*);掌握表格的修饰如边框的设置、底纹的设置、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等;掌握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熟悉数据的排序和计算(△)。(5)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熟悉图形和图片的插入;熟悉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掌握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2010的使用教学基本要求。(1)Excel 2010概述: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熟悉Excel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熟悉Excel的启动和退出。(2)编辑工作表:了解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熟悉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掌握数据输入和编辑(*);掌握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掌握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3)公式与函数:了解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会使用这两种地址;掌握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复制和编辑(*)(△);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4)图标:掌握图表的建立的步骤方法(*);掌握对已有图表的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oint 2010的使用教学基本要求。(1)PowerPoint基础:了解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熟悉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的打开、关闭。(2)演示文稿的制作:掌握创建演示文稿;掌握编辑演示文稿中的文本信息(*);掌握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与删除(*);熟悉演示文稿的保存和打印。(3)插入对象:掌握在幻灯片插入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掌握在幻灯片中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的格式设置(*);熟悉在幻灯片中表格的插入、编辑以及格式化。(4)幻灯片的设置:掌握幻灯片的动画设计方法(*)(△);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计(*);熟悉幻灯片的放映方式的设计。
5.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掌握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的年代、地点及主要电子元器件(*);掌握计算机所经历的阶段划分及典型的电子元器件(*);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的种类;了解计算机的常见应用领域(掌握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典型例子)(*);了解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位、字节等(*);掌握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主要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的概念、转换方法与步骤)(△);掌握英文字符ASCII编码的表示方法(*);掌握汉字的几种编码及汉字的处理过程(*);汉字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转换(△)。(3)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的特征;了解媒体的数字化表示及常见媒体的数据格式;了解多媒体无损压缩及有损压缩的概念。
6.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的CPU: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掌握CPU的三部分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的作用(*);CPU的主要性能指标。(2)微型计算机的主机:掌握主板的概念;掌握内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3)常用输入设备:键盘的特点;鼠标器的种类和特点;其他的输入设备。(4)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与显示卡;打印机的种类与特点。(5)外存储器:硬盘的种类和特点(*);移动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种类。
7.计算机软件系统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软件的概念;软件系统及软件分类(*)。(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类型及常用的操作系统。(3)计算机语言及其处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分类;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8.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教学基本要求。(1)计算机网络基础:熟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掌握数据通信的相关术语: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局域网与广域网介绍: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及城域网的含义(*);熟悉常见网络的拓扑结构如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型结构;熟悉常见的网络硬件如传输介质、网卡、交换机和路由器等;了解常见的网络软件如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和使用。(3)因特网概述: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和发展史;掌握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网络中IP地址的概念和划分(A类、B类、C类等)(*)(△);掌握IP地址和网络域名之间的关系以及域名解析系统DSN的作用(*);了解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掌握接入因特网的几种方式及不同之处。(4)WWW服务:掌握的概念及超链接的使用;掌握统一资源定位器的含义及组成(*);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如WEB页的打开、保存网页、保存文字及保存图片等(*);掌握电子邮件的概念及收发电子邮件(*);(5)网络安全: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熟悉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查杀及预防措施(*)。
二、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的现状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考虑全国等级考试大纲的修改,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了大幅调整,调整状况如下:
1.课时下调。最初为2009年前为96学时,2009年至2012年为64课时,2003年至今为32课时。课时下调的原因主要有:(1)大一新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初高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使用电脑的增加,使得新生入学时已经具有了对操作系统、部分软件的了解和掌握。但是这个能力依据不同的地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2)授课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原来授课时,会花费很多时间讲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但是从听课效果看结果不是很好,因为很多同学对于理论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最近两年,我们在授课时调整了教学情况,把实践操作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操作。
2.实践重于理论,学以致用。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计算机帮助我们做很多生活需要的事情,所以学习的目的在于使用。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了充分的时间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学中,有一些内容不一定要在课上完成,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自己主动完成课外练习,这样能够节约上课时间,缩短课时。
4.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机制。同学上课结束,需要一个评价机制来查看学习的结果。在我校,我们充分发挥了考试练习软件的作用,使得同学按照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自己可以查看作业的评分结果,让同学先有自我了解,再继续更改提高练习作业的成绩,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同学学习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能。
作者:张凤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