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电工实验教学的应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43:25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31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内容摘要】电工实验作为高校理工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了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如何渗透课程思政元素作了讨论分析。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对高校施行课程思政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必要性;电工实验;实验课程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电工实验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党和国家相关重要文件精神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育人目标与根本任务,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心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少年强则国强。大学教育就是让这些青少年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辩证地思考问题。通过大学乃至研究生几年的沉淀来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思想政治课程形式体现,包括多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部分教材内容逻辑性不强,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社会阅历,对他们来说内容深奥难懂;另外,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践。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与时俱进,而思想政治课程现行教材从板式到内容大都滞后于时代,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敏感话题回答不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与中学有重复,且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是传统的“教—学—考”的教学方式,没有实践环节。有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照本宣科、纯说教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会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和认知差异。特别是对理工科专业而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大多与专业无关,学生觉得乏味,有厌倦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难度。

  (三)电工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生产力及经济效率,各行各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提高、更新自身的创新产品,所需的大数据、自动化、AI技术等先进科技无处不在,而这些生产都离不开电。“电”作为这些新旧产业的能源支撑及生产保障,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关键作用。可以说,除了少数传统的手工业产品,绝大部分商品都是靠电学支撑的机械及自动化设备生产。所以,电学作为国民生产中最基础的技术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承载着国家的民生与未来的科技发展的方向,进而影响着国民经济及国家的综合国力。电工实验是一门工学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实践课程,通过对电工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及电子元器件在不同电路环境中的性能应用分析,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本实验课程,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试会闯能创”的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实操的过程中增强其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意识并使之形成创业能力。充分利用理论知识及实验中的操作经验,提高分析能力、增长智慧才干,锤炼在不同环境下的坚强意志等重要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立志扎根工作岗位,奉献国家,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作为本课程的教育培养单位及指导教师,更有必要在该实验课程教学中把国家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正确分辨问题和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具备高尚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操守。落实国家的相关课程思政文件精神,“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是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电工实验相结合,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具备对科学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应对多变的世界格局,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元素与电工实验教学融合的模式探索

  (一)宣扬爱国精神,传播家国情怀。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爱国是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血液里的情义,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在电工实验课程的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爱国精神、传播家国情怀,能够革新课程思政教育形式,为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且多元化的素材。例如,在进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时,先对PN结、三极管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介绍。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三级管的技术变迁历程中,引入不同类型、不同生产厂家三极管的性能区别与应用领域。根据电压实际的输出波形,分析电路中,当元器件参数变化对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影响。举例说明双极结型晶体管在传统半导体行业,如功率放大、各种电流源电路及各种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普及应用。尤其是高新技术平民化时代的到来,比如在汽车电子工业方面,车载电子产品给广大驾驶员带来了福音。同时三级管在医疗卫生、公共建设领域都给广大用户带来了科技的享受及便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当今先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及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建设中,以计算机化为核心。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世界瞩目的“天河一号”,这是世界排名第五的超级计算机,于2010年投入使用后,在航空航天、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采用超级计算机技术监控雾霾天气,随后开展了“天河二号”“天河三号”的研制。这些电子技术科学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我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信息技术保障,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条款式地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可以“讲述故事-提出问题-讨论结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进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实验时,介绍集成电路的形成条件、因素及发展;分析国内、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现状。测试各端口对不同阻值的电阻构成不同放大倍数的输出信号,分组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发现集成电路在熟悉的身边有哪些应用,再延申到国家层面的复杂、尖端的高科技产品等,引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比如在现代人类战争中,战争形态逐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作战双方从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到争夺“制信息权”,信息化进程从单项武器装备信息化向一体化作战系统信息化渗透。军用芯片作为应用在军事领域的专业集成电路,广泛应用在军用计算机、导航、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化信息战争武器的灵魂。学好电子技术及相关课程,研发高尖科技的国防武器,保卫国家安全及领土完整,关系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国地位。通过抛出当前国际军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足实践,为弥补芯片短板,打破国际封锁不断努力。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职业操守。实验课程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一类补充性课程。电工实验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既要引入理论验证,又要强调实际操作。注重在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灵活应用思想政治元素,激励学生形成新的意识形态。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实验中,介绍三相交流电路发展历程,进行实物展示。有效利用学生熟悉的应用例子、讲解电路异同,重点讨论电路的Y-△连接方式异同。由于三相交流电路是靠同时接入380V三相交流电流(相位差120度)供电的一类非安全电压电路。在操作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接线要点,确保学生的操作安全。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在未来的电气行业,可能会对电路有更多更复杂的要求。此时可以导入作风严谨、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同其中的“敬业”“诚信”要求高度契合,深化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入国家“中国制造2025计划”,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主人翁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使命担当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在交流电路的应用中,不同的接线方式产生不同的控制效果。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传承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对电路运行故障现象有条件地作实物演示,以“提问-解答”的形式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检查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电路实验要求学生分组操作,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完成,可以提炼的思想政治元素有大局意识、协同工作、无私奉献的共赢精神。

  (三)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创新思维。“创新”是新时代科学技术研发的指导方向。大学生要具备创新思维,需要在实验课程建设中,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实验项目设置和结果分析讨论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中,并贯穿于实验讲解、实践实训等各环节。使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氛围、实践环境中全面地接受洗礼,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优化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引入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当前网络技术成熟便捷性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平民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譬如,在“稳压电流源的设计”实验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教学的便利,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学院实验中心开放性网络实验平台,学习实验原理、查看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讨论问题。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任务,选择合适参数的元器。每一个设计要求下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但每一种设计方案都需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及活跃的创新思维才能实现。如当使用三极管设计该电路时,静态工作点的确定以及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三极管构成复合管使电路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都需要作理论分析论证。课前通过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运行,针对不同的输入信号,在适当改变参数及原理图的电路中,在仿真仪表上测出各元件性能指标的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很多理论课程里没有的新认知,并进行理论计算,同时查阅资料,回答教师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提前下发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间接要求学生能有效组织利用课余碎片时间相互讨论学习,而不至于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验过程中,带着问题对实物电路中各元件参数进行测量,比较实物测量数据与软件仿真结果,分析讨论误差原因。在不断调整、变换部分元器件参数或改变电路接线时,根据电工仪表反复测量得到的参数及波形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某些现象的变化,这是理论课程中没有提及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发现往往很新奇,也很感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出真知、创新无止境”,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工程实践,不断总结、分析、思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固化为一颗求知的恒心。大力提倡创新活动,以资金奖励、增补学分、优先推免等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建模创新大赛,巩固理论知识、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掘创新创业创造精神。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理论素养。高校要在实验课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关系着课程思政的实施。实验教师作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渗透到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如何发掘实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在实验环节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课程思政能持续地、常态地、系统地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素养,使其制度化和机制化。为此,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设计、实施、巩固课程思想政治元素渗透在电工实验课程教学中各环节提供了指导依据。一是要求中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及自主学习,并取得一定的学分。教师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加深了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论认识,并对国家相关政策有了深度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其他院校及学科的优秀课程案例。指导教师只有对课程思政有深刻认识并能灵活应用,才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实验课程各环节的设计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与充分的参考实例,充实实验课堂内容。二是对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细化。每个教师接到教学任务后,根据教学大纲的培养要求,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的细化。比如,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介绍”实验中,对中心现有的各电工仪器仪表进行介绍、操作演示,同时引入电工仪器仪表的发展历史、产品更新换代历程,并抛出当前国内普通高校、国际知名实验室所使用的电工测量设备,让学生对尖端精密仪器仪表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三是中心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室活动,分享、交流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学习、实施心得,讨论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植入效果,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形式。通过每一门实验课程“老带新”的搭班模式,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业务水平融入年轻教师的新思维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内社会热点、国际时政要点渗透思想政治元素,切合时代特色,凝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青年学生的精神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实验教学方式与实验效果经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精益求精,使实验教学更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刺激学习和动手意愿,培养创新思维。

  三、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提到: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纲要》也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电工实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验教学环节当中,与通识政治课相辅相成,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天民,闫智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理据、契机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6):39~47

  [2]陈浩,冯友宏,王桂丽,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0,2(2):65~66

  [3]李柳,王晓红.高校理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入和研究———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20

  作者:刘晓燕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