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从事国际贸易法律教学的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3 00:30:23 归属于法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9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国际贸易法是我院法律事务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开设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内容庞杂。研究如何改革国际贸易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该课程教研组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我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到国际贸易法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一、国际贸易法的课程特点

  (一)国际贸易法内容庞杂

  国际贸易法包含内容是非常庞杂的,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货物买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运输,保险与支付方面的法律;(2)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3)国际许可证贸易、即有关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版权的跨国转让;(4)国际商品制度;(5)有关政府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制度。因此,国际贸易法既具有古老的货物买卖制度,又有后来的服务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自由贸易的同时,还涉及到国家的贸易保护和政府对贸易的管制,同时,这些内容又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国际贸易法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

  (二)知识更新快

  国际贸易法非常强调实践性,可以说,国际贸易法是在商人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又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被赋予了法律上的强制力,可以说,国际贸易法是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会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对于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的国际贸易术语,也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最近几次调整的间隔只有 10年,术语的范围也做出相应的变化,可以说国际贸易法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知识更新也非常快。

  (三)学生接触少,理解比较困难

  我院该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家庭不是进行对外贸易的,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该方面的知识,而国际贸易法由于与国内贸易法有很大的区别,有许多国内法律没有的概念和内容,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学生在理解国际贸易法时显得比较困难。

  二、我院国际贸易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授法,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授课的趣味性,我们还进行案例教学,结合当前的时事进行材料分析,考核过程中也强调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种方式在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种授课模式还是教师占有主动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授课内容的,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成功,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由于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用主动思维,教师将要分析的材料,案例已经准备好了,学生对于有兴趣的内容会认真听讲,对于枯燥的知识则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动脑思考,因此,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缺乏法律的思辨,不能进行实务操作,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马上融入工作角色。

  (二)案例教学不能满足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质量不高,目前,我们采用的案例一是网络;二是教材教辅,熟知国际贸易法的人都知道,国际贸易法是规范国际贸易的,在国际贸易中,情况复杂,环节众多,一个案例或者一个合同要涉及到很多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把整个案例介绍完,只能找出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做一简单介绍,这样,就失去了案例的完整性,同时也就把学生该考虑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起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其次,案例教学还是以学生讨论为主,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最后,案例呈现形式不够多样化,目前,案例教学中视频的呈现主要依托多媒体课件,由于受到模版的大小的影响,有一些案例不能一页呈现,复杂的案例需要4、5页,这也造成学生不好把握案例,不能上下联系,因此也不能很好分析案例。同时,在视频方面,由于国际贸易的案子主要通过仲裁,而且涉及到商业秘密,因此在网络上很难找到国际贸易法方面的视频案例,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目前我院的授课过程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总结发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室没有网络,学生也没有配备电脑,学生的工具就是教材,课上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即使留了课下找资料的作业,由于学校网络资源紧张,学生不能及时上网搜索,完成作业,因此这样的作业也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工作,还

  需要教师课下来做,这样一来,无疑无法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国际贸易法课程改革思路

  国际贸易法课程授课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法的知识体系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能够运用国际贸易法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围绕这一目标,同时又基于我院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笔者经过反复的思考,形成了以下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案例教学不可废

  虽然案例教学存在着上述问题,但是并不等于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用案例教学,在今后的案例教学中,一是要提高选择案例的质量,尽量选择有代表性、问题比较新颖、知识点比较突出的案例,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网站,国内外贸论坛等网络来丰富我们的案例;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案例教学,不能仅局限与给出案例和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最好是把案例提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案例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制作相关的文书,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课上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等等,以此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抛弃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模式,变成学生共同参与教学,人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首先要分好小组,由学生合作完成需要做的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任务的完成;其次要确立工作目标,工作目标的确立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学院学习的条件进行整体设计,比如,在学习反倾销法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该类内容,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反倾销法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反倾销法解决实务问题上,这样制定目标的目的是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帮助用人单位不被反倾销或帮助用人单位减少反倾销的危害;第三教师要整体控制课堂的进展,在确定了目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对于上述内容,由于学生受知识的限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不是没有任何思路?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我们最终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深浅等都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知识点。

  (三)考核方式要灵活

  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后,相应的考核模式也要进行改革,国际贸易法既注重实践性,同时也不可偏废理论性,系统的国际贸易法知识是学生能够把握国际贸易问题的前提,因此,考核既要考实践,也要考理论,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因此,实践能力的考核应放在平时,应该占到70%-80%,期末考试主要理论,占到20%-30%。

  总之,国际贸易法课程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以上是笔者比较粗浅的一点思路,希望能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