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生运动掀起旅游热潮,从单纯的养生保健为目的的产品开发到以养生为主题的系列养生文化游,单一而缺乏文化渗透力的主题旅游项目逐渐在市场上走向没落,当旅游市场产业化形势轮廓渐明的时候,养生文化旅游迫切需要调整其固有的思维,探寻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方式。文章通过对当前国内养生文化旅游市场现状的认识,从养生文化旅游的文化渗透力、游客互动性角度探讨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养生文化游;文化功能;互动性
作为人们审美对象、同样具有审美功能的旅游景区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境,旅游景区所表达的思想或意境的核心就是旅游景区的主题。因此,养生文化旅游是能够体现养生文化核心思想,并由与养生主题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的旅游产品组成的,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的旅游项目。养生文化旅游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双渠道来传达的,它特殊于其他文化主题旅游的显著点即在于精神产品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养生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三种产品类型:以保健价值作为产品核心功能的纯疗养保健型产品;以养生为主题,集结多种资源而形成的保健与度假、娱乐、体育等组合型产品;还有以特殊的养生文化历史资源为主,其他旅游资源为辅的养生文化型产品。可见大部分的旅游产品仍只停留在物质产品的层面。然而养生并不等于我们习惯意义上的养身。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宪章中给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的完美无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一概念,提醒了我们,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疾病,还纳入了心理和社会因素。所以完善的养生文化旅游应当是从身体和精神二维角度去开发的旅游项目。
一、从文化渗透力看养生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的渗透力表现着旅游文化的一种涵化能力,就是游客所属地域文化与旅游目的地文化这两种异质的文化,在相接触之后,发生信息的交流,并经过一段时间,游客在原有的文化模式上发生了意识行为的演变,接受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而养生旅游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游客对养生的基本需求,以及游客在养生文化旅游过程中精神世界的完善和文化人格的发展。所以要想增强养生旅游文化的渗透力,需要提升游客对于养生旅游文化的接受深度。这与目前养生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具有一定差距。
(一)养生文化主题与旅游项目主题的脱离
位于江西的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扩大景区影响,于2006年“五一”黄金周前夕举办了“阳岭风”养生旅游节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农家乐”乡村游启动仪式、客商联谊会、“山水崇义、绿色家园”摄影作品展、“阳岭风”美食广场、登山赛、茶文化节等七项活动。此养生主题活动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但却未把握养生的核心主题,将没有文化接近性、共通性的旅游项目机械地组合在一起,既无法满足游客身体和精神上的养生的基本需求,更无法使游客通过这些旅游项目对养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被涵化。
(二)缺乏文化吸引力的盲目性模仿
在市场竞争中,“差异化竞争”的最大克敌就是难以掌控的产品大量复制,尤其是有形商品和运作套路的肆意复制最为严重。养生旅游市场上规模不等,内容雷同的旅游产品比比皆是,如温泉养生旅游。许多景区在不了解自身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的情况下,纷纷追赶温泉市场的浪潮,结果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自身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再加上与同类品牌景区的竞争缺乏优势,所以提升文化吸引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养生文化功能淡化
养生文化的优势在于旅游者在养生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交流程度,不仅是旅游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与旅游服务对象等等有密切的交流,同时还有个体对养生文化的理解,以及随之在主观精神世界里产生的创造性的认识,这是游客个体内化的交流。但是当前而言,大多数的养生文化旅游还只停留在游客与外在(包括养生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等)的交流,景区所提供的只是能够满足旅游者养生基本需求的物质产品以及精神产品,只达到了养生文化的第一层主要功能,但是要想提高养生文化渗透力,还需要旅游者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对养生文化进行自我诠释并且创造出具有个体适用性的新的文化,得以完善和发展。
(四)优化养生文化传播效果
1、正确认识养生文化的内涵。景区首先要对养生文化的涵义有清晰准确的把握,明确养生文化的物质表现和精神表现的双渠道优势。对养生文化的分析既要着眼于有形产品的文化开发,又要发掘无形产品的巨大潜力。如从现代人生活状况出发,精神养生对于诸如心理压力、情绪焦虑等精神亚健康问题都有很好的指导和修整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建立个人职业、家庭、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而和谐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取向,养生文化的社会功效是值得去发掘和利用的。
2、加大对自身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把握养生主题与文化资源的最佳契合点。在了解养生文化的特性之同时,需要加大对景区既有和潜在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对其构成进行系统的认识,根据研究的方向和需求加以分类和区别,可以借鉴以下的划分方式,将文化资源构成分为:遗存资源、产品资源、制度资源、观念资源、习俗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之后,就要实现养生文化与自身文化资源的对接研究,找到有利于表现养生文化的资源所在,再进行设计和规划,将其以最优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拥有丰富人文遗迹资源的湖北省武当山,具有精神和身体双重的养生文化资源,有养生文化名人张三丰、孙思邈等遗留下的珍贵的哲学思想、医学成就和养生方法等等。将这些文化资源用适宜现代传播的形式与游客的诉求点对接,便能形成独特优势的养生主题项目,这种项目的可复制率也会得到大大降低。
3、产品的设计要脱离思维参照,旨在为游客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支持。参照同类养生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目的不在于模仿,而是要避免同质,所以在设计产品时,要跳出现有的产品开发模式,另辟蹊径,寻求差异化同时又能体现自身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为游客实现自我创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而不是要单纯地资源推出。如四川彭祖山,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推出了健康游的活动,其中一项游客参与学做养生菜的活动很受欢迎。游客在做菜的体验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结合养生膳食术,可以掌握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养生饮食方法,既达到了彭祖膳补术的文化推广效果,同时也实现了游客内向的创造和发展。
二、从游客互动性的深层价值看养生文化游
原先游客被动接收旅游产品的局面在这些年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认识到,以游客为导向的旅游营销将成为旅游市场的趋势,由此相继改变原有的纯观赏的旅游方式,推出了具有互动性的旅游项目。而养生文化旅游本身就有很强的互动性,因为其产品最终的价值是通过游客个体来体现的。目前的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在游客互动的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游客互动的意义并非只存在于游客的体验和感受,还有我们未曾发现的问题和未曾运用的宝贵资源。
(一)缺乏对游客心理互动价值的有效把握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从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送者,经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如导游的解说,服务人员的引导)传达给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游客,那么游客接收产品信息之后的认同度有多高?这“接受认可”通常是隐性的表现,是游客心理互动的体现,作为传达者是很难以直接把握的。而这个心理过程的互动实际上就是马斯洛所认为的:“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也就是说,具有外部形态的任何旅游产品,其提供给游客需求的满足,只有从表面的感受转化成内心的满足,才能得到游客的完全接纳,并从游客那里得到旅游产品生产者所希望的回应。而通常所策划的一些养生主题活动却只关注游客表层的感受,认为只要是游客参与了他们就能得到绝大的满足,所以他们认为互动性就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然而游客之间却会由于主观认识、自身的需求以及理解的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态度,这些在他们心理认识、感知和最终得到共识的过程是不会被直观察觉的,是具有隐性特点的。
(二)游客行为互动的价值对景区发展的长远意义
游客互动性的主旨有两个:表象的意义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从养生旅游产品中寻找愉悦,去疾健体,修身养性,期望找到心灵归宿点,这是对游客需求的深层次的满足。另外的目的,就是游客的参与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事实说服力的强大依据,那就是从我们产品的最终客户那里可以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直观的反馈。养生文化旅游因为具有明确的养生文化主题思想,所以客户的需求相比其他非主题文化旅游项目更有导向性,因此通过游客行为互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市场开拓中的很多问题,这对于我们制定和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很多旅游区的市场研究部门,最终研究对象与数据分析处理存在严重的断层现象,即使认识到从游客那里获取对景区评价的重要,但实施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鉴于以上情况,旅游区应当切实重视起如何将游客互动价值转化为所需信息资源,这也是如何把握现有游客,并发掘潜在游客的重要突破点。
(三)对策:有效把握游客互动的资源可用性
1、在市场研究部门新辟专门的游客心理与行为研究工作组。整合人力资源,在市场研究部门设立专门的游客心理与行为研究工作组,以养生旅游市场中的目标游客为研究主体,结合实际的市场状况,系统全面地研究游客的消费心理和心理互动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并能够迅速熟悉和把握养生文化旅游市场的特性,能够选择并设计最具效率和效益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在获取最权威的游客心理互动构成的信息同时,建立有效的养生文化旅游市场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用以指导定位调整和修复缺陷,达到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和游客资源的充分运用。
2、建立快捷连通的信息流动通路。由于旅游区的分散性大,所以信息搜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科学布局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快速连通的信息流动通路,也就是组建以市场研究部门为重心,以各旅游服务部门为分支的信息网络,网络上的各节点承载反馈游客信息的责任,并迅速传达给市场研究部门,而市场研究部门根据各节点传输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作为市场分析和战略方向调整的数据支持,同时,针对研究的需要不断地向各支点上的“信息站”发出信息请求,求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调整。然后有效利用游客的反馈意见,加以分析论证,用以丰富养生文化游的内容。信息通路的建设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景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专门的信息流通软件,作为信息管理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杜海忠.旅游景区主题策划[j].人文地理,2005(4).
2、李伟.旅游文化学[m].科学出版社,2006.
3、胡惠林,施惟达,田立立.文化产业概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