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进入旅游行业管理之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旅行社经营管理理念的作用。应用型的高职教育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应用型发展,这也是当前旅游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综合技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但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行社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出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和适应旅行社的人才需要和发展。因此,《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为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必然要加大创新教学的改革力度,真正地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一、高职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
(一)以传统“灌输式”的课程教学为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基本都开设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习惯用传统的“灌输”方法讲授课程,例如单一使用“多媒体+讲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采用这种授课方法,如果任课教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是能够让课堂内容丰富,并有助于教学生动有趣,比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因为该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高度结合的一门应用型管理课程,课堂上单纯的讲解是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二)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课程教学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介绍旅行社企业管理与业务经营的知识性与实践性高度结合的应用型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对于缺乏相关行业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是不够的,且有一定难度。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动手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于二级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体系比较固定的情况下,《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践教学学时相对较少。以本校为例,《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总学时为64节,理论学时为48节,实践学时为16节,受到教学大纲的实践学时制约,课程的实践环节开展范围有限。此外,课堂实践教学操作性不强,校外实践机会不多或者没有,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并且加上整体教学计划变动的影响,校外实践时间也存在不固定、不稳定、长短不一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缺乏实践资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前提。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实践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加上受到教学场地、教学经费等不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建立专门的旅行社管理实训室,即使有些高校建立了旅行社管理的实训室,大多也是一种摆设的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而校外实践基地这一方面,实践基地主要集中在酒店、景区等,旅行社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校外实践的开展的主要障碍。造成这个问题最大的原因并不是高职院校联系不到旅行社企业进行实践,而是很多地区虽然旅行社多,但大部分的规模是有限的,无法一次性接收一整批实习生,一般规模大的国际旅行社最多也只能接收约10位实习生,然而一个班至少30人以上。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到关联最大的旅行社企业进行实践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应该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学习形成“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个优化模式,强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专业管理能力。
(一)实地调查法
在本门课程教学之初,学生对旅行社企业的认知是几乎不了解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般本门课程的教材在前两章安排的内容是旅行社的概况,这时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实际,选择知名的旅行社企业作为实地调研的基地,展开对接性的实践。学生分小组后,带着教师提出的任务,选择当地的一家旅行社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写出这家旅行社企业的调查报告,并且小组之间在课堂内进行交流。这种实地考察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
要与旅行社企业接轨,传统的课堂讲授是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高职类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是容易产生乏味情绪的,而“任务驱动”法则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专注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的相关章节的讲授前,教师设立课堂任务,同时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进行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讲解与任务有关的管理理论知识,而学生要完成任务则要利用教师讲解的相关知识去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不是教师单一的“教书”,也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强调学生去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设立课堂任务的时候,必须要针对旅行社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实用知识为基础,以企业需用、能用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构建“学教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连贯性项目实践法
项目实践法在当今教育界十分流行,它的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相融合,很多教师在讲授旅行社管理的课堂上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大多数让学生明白的只是一个章节中的某一个项目的实践,即学生掌握的是旅行社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实践知识,而无法把整个旅行社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经营关系联系起来学习。连贯性项目实践法不只是单一的布置项目让学生去完成,而是根据课程特色而设置连贯式的任务,串联旅行社各部门的职责以及经营模式,如下表设计项目:采取连贯性的项目实践教学法,更有利于形成“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优化模式,即边教学边经营,边经营边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课程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企业实战能力,大大拉近了与旅行社企业经营的行业接轨距离。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事例,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法是《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常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往往在教学中仍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1.案例过于笼统陈旧,教师没有建立或缺乏完善的案例库
有些案例年份久远,案例的第一句是“1993年,某某旅行社…”,甚至案例内容是与旧旅游法相呼应,而不适用于现在的新旅游法法规。在案例的编写中教师应该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即要求案例以真实情况为素材。正因为案例是真实的,同时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在讨论中学生容易进入“角色”、深入“现场”,讨论得更认真。并且学生通过讨论对现实工作岗位有所了解,对存在问题有所研究,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所探讨,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提高案例的普遍性、实用性和典型性,适应教学培训的需要。
2.案例教学环节千篇一律,安排不当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分组讨论、抽查提问等形式进行,而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容易形成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案例,而较一般的学生则兴趣不大,甚至不乐于参与。在分析案例时,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进行分析。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引导性与总结性,应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开拓《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校内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前提。但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中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实践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加上教学场地、教学经费、师资队伍等不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专门的旅行社管理实训室。因此,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甚至使有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
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构建校内旅行社实践平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内资源,根据旅行社各职业岗位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旅行社模拟经营的环境。例如打造一家校园模拟旅行社,通过职业岗位模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另一方面,可针对旅行社各岗位特性开发一套业务管理软件,充分利用旅游实训室的软件平台。这种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旅行社业务管理的最新模式,并且可以运用此软件结合课堂实际进行项目教学。
四、结语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重在激发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技能,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更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重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实践运动能力。
作者:陈淑贞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