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基于物元分析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一、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原则:①综合性原则。要实现一个整体目标,从宏观上对政府绩效的质量与数量进行客观反映,指标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②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指标要独立,不能存在重叠、因果及包含关系,保证指标简单可行。③可测性原则。各指标要能实际观察与测量,可得到明确结论,包含定量化质保与定性指标。④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要体现自身特点,要将政府绩效及职能目标全面反映出来,同时还要考虑统计工作的局限性。
二、构建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涉及不同层次指标的确定。对第一层指标采用平衡计分卡框架来确定,包含三个指标:业绩、成本及内部管理。在三个大的指标下将各个指标细分为二层指标和三层指标,这两层指标的确定主要采用分层次递进法、绩效关联性分析。实际应用中,以关联性与重要性为原则对指标的选择进行修正。指标设计时,部分指标本身有不可测性,对此类指标可分解为多个子指标,构成递阶结構。第一、二、三层分别为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具体结构及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示意图
三、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检测
1.效度检测
评估指标在对象的特征范畴内反映评估的目的的程度及评估指标效度。对评估指标体系效度要先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对评估指标体系认知偏差程度的衡量。该系数越小,有效性越高,反之越低。常用效度评定方法有很多,本文利用内容效度进行研究,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为内容效度比;N为评估主体总人数,ne为评估主体中认为某指标可较好的表示测量对象范畴的人数。该指标体系效度较高,对测量对象的主要范畴大部分指标能够很好反映。
2.信度检测
是对观测结果可靠性程度的确定。地方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组成指标较多。对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估中,主要有克朗巴赫系数与库德€椑聿樯凳死拾秃铡∠凳褂酶惴海捎行Х从持副甑囊恢滦猿潭龋浼扑愎轿?
式中,k表示指标个数;为标准差;为指标方差;为总分方差。该方法计算相对方便,对指标体系内部结构基础较好。
四、基于物元分析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
1.物元分析法的确定
物元分析法属于边缘学科,其组成包含数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贯穿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其研究对象是针对现实世界中矛盾问题,对矛盾问题的最基本概念进行描述。在诸多领域内,物元分析理论在综合评判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生态环境、地下水质量、大气环境等综合评估中都有应用。先确定物元,也就是对评估对象先进行确定,然后对节域与经典域进行确定,最后对各指标实际值和不同等级取值范围的关联度进行确定。结合权重,对该物元级别可进行评估。
2.物元分析模型构建
绩效评估中,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关键。在评估样本选择、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物元模型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按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业绩、成本、内部管理三方面内容,构建其三个物元,建立起物元模型,然后对各层次指标的节域与经典域进行确定,最后对各子指标实际值与各等级的关联度进行计算,按照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子指标权重,对准则层评估等级进行获取。按照权重,计算综合评估等级。详细流程如图2。
图2绩效物元评估流程示意图
(1)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对于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来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其中包含了诸多的评估指标,并且划分为多个层次,属于复合体系。对指标权重科学的确定,可促进绩效评估准确性的提高。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标准进行确定,先对判断矩阵进行构建,然后计算单层指标权重,排序层次间指标,确定总指标受所有指标因素的相对相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能够提高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与精确性,也能降低工作难度。对效度与信度的确定也比较方便,计算矩阵特征向量过程中,可以采用的计算方法也比较多,如方根法、幂法及和积法,均可采用计算机处理,操作性较强。
(2)指标数据处理。在评估前,采用标准化对原始指标预先进行处理,标准化处理中,包含无量纲化、趋同化两种处理方法。数据无量纲化处理:该方法主要针对数据可比性问题进行解决。本文采用指数化处理方法,首先计算出指标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差异,这个值处于0€?间。趋同化处理:该处理方法主要针对是性质不同的数据问题的解决,对性质不同的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对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先考虑,保证指标对测评方案作用力趋同化,再加总才能得到准确结果。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min/maxmin
上式中,为指标标准分数;为指标值;max为某指标最大值;min为某指标最小值。经过上述标准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使其成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也就是将不同指标值放在同一数量级别,再进行综合测评。
(3)绩效评估物元确定。根据地方政府管理者、官员、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将管理绩效水平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级别,对各等级标准数据范围进行总结。将待评估项目的实际指标带入各等级集合进行多指标评定。将评定结果与某等级集合的关联度大小再进行对比,关联度越大,则该指标与该等级集合符合程度越高。指标相关等级与权重结合,可得到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综合评定等级。首先建立物元矩阵,然后对节域与经典域进行确定,最后再对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进行计算。物元分析法的应用,可使管理绩效状况的综合等级得到,得出各层面绩效等级水平,找出影响绩效的不佳指标,再针对性进行改进即可。
作者:杨丽莎
第2篇: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一、公共管理专业的概述
国外的公共事业管理建设发展得早,在改革开放后,国外的公共管理经验及方法传入我国,而这时我国的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这就迫切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来管理这些公共事业机构,就是这样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了一定规模,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一个较为完整教育系统。从公共管理专业产生的背景来看,公共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管理理论、技术及方法等各方面知识,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在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公共财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起源不在我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因此各高等院校对这个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小
由于目前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意识不强,不少高校会将公共事业管理与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管理专业混同,导致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虽然高校开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是很多院校对此专业都是不够重视,报考的门槛比其他专业,对具体课程的设置也只是随意安排,没有专业性,师资的力量也很薄弱,似乎就是让学生混一个大学文凭。此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很重要的,但一些高等院校在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时往往会被忽略掉。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可能是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起步比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各个高等院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方向还是比较模糊的,专业方向的设置比较乱,而且很空乏,没有明确的目标。
(三)就业前景不乐观
很多学生往往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同于考公务员,认为毕业后考公务员或是考事业单位才是这个专业的出路,而公务员的考试就是万人过独木桥,虽然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为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培养管理人才,但是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需求没有那么大,而现在却有10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人数远远比公共事业机构需求的人数要多好几倍,致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
三、建设思路
针对前文所述的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所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如下: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力量
首先应该要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开展核心课程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其次是核心课程要突出专业特色,而且是要结合市场实际。第三,要注重增加实践课程,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也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不要让理论与实践脱离开来。最后是开展一些选修课,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此外,还应增强教师队伍,可以外聘有公共事业管理实际经验的社会人士为学生们授课。
(二)明确培养方向
各个高等院校在开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树立明确的培养方向,发挥本校的优势灵活把握培养方向。例如在医学院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发挥其医学的优势,培养医院管理方向的人才,师范类学校可以培养学校管理方向的人才。
(三)拓宽就业范围
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严峻的情况下,不应该将就业的范围仅局限于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或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几个领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可以到社区或农村,西部地区等管理部门就业,也可以到非政府机构,到企业的管理部门就业。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学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四、结语
目前来说,各个行业都需要具备专门的管理知识,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来进行管理,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探讨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从错误中学习,逐步完善公共事業管理专业的建设,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适合的管理型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公共事业服务。
作者:程娟
第3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若想发挥专业作用,为社会做贡献,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构建起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先论述了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内涵,然后从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几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指的是培养公务员、管理干部,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为国家输出公共管理人才、促进国家发展上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受教育改革重实践的倡议影响,同时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就当下而言,实用型人才培养并非易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所学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该专业综合性较强,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涉及内容广泛,管理较为复杂。所以,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需以学科专业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相同的价值取向为基点,以准确的定位目标为基础。
该专业以公共管理学为根基,同时涉及到其他诸多学科,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有着紧密联系,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受到外界很多学科的影响,经过不断演变,特别是现当代科技发达,学科分类更细,对公共行政学影响很大,最终形成了公共管理学。专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如熟悉我国的法律制度、牢牢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能够操作办公自动化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的是专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共事务,领域较多,可以具体到各个部门。在执行中,常常要面对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几大问题,对应用型人才要求较严,除了知识面广泛,还必须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培养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因为管理工作复杂,难度较大,为保证各项事务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内部凝聚力,这就要求专业人才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在关键之处能够给达成一致意见。比如,既然是公共事业管理,多带有非盈利性质,需要具备公共服务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1合理设置课程
国内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很多,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心理学、公共财物、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另外还设有政治学、会计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在这些课程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忽视了实践课程,以至于很多毕业生因无法在实践中应用而不清楚未来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太多,主次把握不合理,会影响到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各地院校课程相似,缺少特色。
为解决目前的不合理,需注意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社会化和本土化。规范化是指根据专业特点、服务对象而设置,该专业将来可应用于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诸多领域,课程要呈现出方向多元化的特点。为避免课程体系太过混乱,可将其划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课、辅修课、基础课、实践课几类。专业核心课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等。基础课包括《社交礼仪》、《社会心理学》等。
同时,教材的编写和课程设置都要体现出社会化,即符合社会需求。正如前面所说,该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服务于社会,需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把握社会动态,使得课程紧扣市场,如此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学有所用。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全国各地的社会公共管理状况都不一样,管理也不可能采取完全统一的方法,所以课程设置还要结合当地实情考虑,突显本地化特色。很多高校担负着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重担,很多款项都来自当地政府,所以课程要适应本地公共事业发展。
2.2加强创新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能够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同事,把握时代动脉,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而灵活多变,面对不同的环境,要学会应用多种方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理论转化为应用技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比重明显增加,具体又可分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综合实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该专业亦是如此,建立有信息管理系统,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需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完成基本操作。公共管理往往需要深入基层,甚至对多方利益进行协调,所以口语表达、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经常举办一些演讲比赛,或其他锻炼沟通能力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
课外实践是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独自完成或者小组合作进行专项能力训练的过程。教师往往会布置某项任务或项目,由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比如社会调查活动,需要学生对管理对象、社会环境以及相关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必须深入社会进行调研。综合实践多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单位实习、全国比赛等。
2.3提高师资水平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转变师生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削弱,相反,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专业,师资建设速度较慢,跟不上专业发展的步伐。所以,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师资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按照当前的观念,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重点,即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拓展知识结构,开拓视野,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自身应用能力。
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比如组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或者鼓励教师自学,提高专业素质。聘请业内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传授经验,帮助教师解答疑惑。若学校实力较强,每年可组织教师到国外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多与其他院校交流,分享心得和成果。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可设置专题项目,由教师通过调查研究完成。学校教师内部也应多多交流,增强凝聚力,共同克服难关,形成一支高效优秀的师资团队。
2.4采取有效方法
除了以上三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还要讲究方法。采取有效适宜的教學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改革催生了许多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法、案例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
以案例教学法为例,与其他方法相比,案例法从内容上更具优势,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对公共管理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融于生动活泼的案例中进行讲解,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有助于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的专业思维方式。
3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促进专业发展,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倡导和需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经济进步,社会结构愈发复杂,管理难度加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方面利益,必须聘用经验丰富且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人进行管理。所以,对各高校而言,要从学生和教师抓起,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际行动。
作者:马可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