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关于基础教育(当代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向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6 16:09:36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42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20世纪80年之后,西方各国政府旧式的管理模式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政府为了应对政府失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受新自由主义“大市场小政府的”概念影响,此次改革旨在将其管理运作由缺乏弹性的官僚制行政,逐渐转向应变化的、有弹性的、市场导向性的管理模式,以政府管理职能的市场化为导向,追求“3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新公共管理的意义,不止于一种管理形态的改革,更在于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的出现具有库恩(ThomasKulm)在科学革命中提出的“典范”或“范式”意义,是政府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变革。


  新公共管理与以往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它旨在改变原有效率低下的官僚制管理模式,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忆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重视发挥社会与市场的优势,发展一种仿市场化的、具有竞争性的“政府引导,多方供给”模式,以低成本高收益的管理思想实现最大化产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竞争愈发强烈,各国政府发起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来适应全球大环境下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课程也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改革挑战,尤其是在国家宏观的政策层面上的缺失表现明显,导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绩效情况不佳,无论是从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是人文素养上来看都缺少核心竞争力并有待提高。从这一点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导向理论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优势。


  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地位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中地位的提高,职业教育课程也逐渐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相当水平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使之真正的影响教育实践,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制度与课程课程属于辩证的关系,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将两者紧密结合,甚至需要逆向思维,用课程理论来思考教育制度的改革方针。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复杂性,需要国家政策平台的支持,集合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队伍和人才,整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力量,尽可能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产出。


  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还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首先,课程是衡量教育教学能否达到基本质量要求的规范标准。随着教育活动的类型趋向多元化,社会中各类办学机构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增多,从总体上保持教育教学的一致性需要课程的规范。其次,课程是教育机构之间联结的桥梁。现代教育体系不是由社会各办学机构的简单机械化的叠加,而是众多教育機构按照一定的纽带关系联结而成的一个整体性的教育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课程作为核心力量联结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所谓的中高职的对接,如果没有课程作为枢纽,那么中高职对接只是一个缺少教育本质的形式衔接。再次,课程作为媒介,帮助学生形成其知识体系与能力机构。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建设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活动。而社会中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课程建设仍然属于中观层面的问题。但事实上,课程不仅有属于中观层面的问题,也不乏微观、宏观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更多地会从完整实践的角度来分析教育困惑,而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不同问题领域中大部分属于内容的不同,而并不是层面即宏观、中观、微观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其实在对教育问题分类时是很难用这样的维度来进行衡量。例如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角度上看,其实是属于比较宏观的问题,然而当我们真正对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时会发现其中的某些细节是属于偏微观方面的,比如教师力量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该如何发挥其作用等。


  然而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仍在存在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专业且系统的教学标准体系。专业的教学标准体系使课程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更是评价国家课程建设水平的核心标准。没有专业的教学标准体系的课程开发,是没有根本依据的名义开发。其次,我国没有形成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效保障体系,一方面,政府没有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没有形成专业、技术的研究团队来进行开发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难以开发出高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再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多教育活动往往单纯地追求质量保障,而将课程建设与改革依附在其他活动中,导致课程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中的独立地位严重缺失。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及启示

  1.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该作为掌舵者而非划桨人,即提供政策的制定及监督管理职能,下放权力,让各级部门参与到政策的运转中;同时关注公共服务的结果与产出,重视实际结果而非程序,再不是单单提供服务的过程和规则,采取即时的专业管理,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及效能,用市场竞争取代官僚集权制度,强调优化资源配置,使公共财政的价值最大化。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首先,应该明确改革的目标。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关注产出问题,我们应该明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提高,适应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该以职业院校的就业问题相适应,以其课程体系的实际结果与产出,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改革的导向,而非单纯的对课程体系进行机械化的改革。比如说中高职衔接的问题,虽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衔接失灵的问题,如果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只是单纯的对课程内容进行整改而不考虑中高职的对接,那么这样的改革无疑是流于形式的,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其次,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明确改革的原则。由于国家政策对教师的学术问题尤为重视,导致不仅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团队将大部分精力放于学术研究,忽略了教师最基本的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在职业院校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出现。然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主力军自然应该承担起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问责机制不仅强调结果与产出,更加强调公共管理者对实际结果责任制,这一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强调教师对学生培养结果负责来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就是说,要将教师坚持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力作用不动摇为原则,坚持问责机制来调动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主力军的积极性。


  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政府层面:下放权力,增强管理灵活性

  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主导,首先,要真正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在重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发挥其作用,同时下放权力给各级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提高社会参与度,并实行问责制度,让每一个管理者实时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去并为实际课程改革与培养结果负责。其次,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加大课程改革的经费投入,设置专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专项组,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的支持。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力度。教师作为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而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应作为主导力量组织教师加强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充分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支适应教育活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团队。


  (2)学校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注重绩效管理

  首先,学校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与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职业能力的训练,而多数只是机械化的被灌输技能知识,导致创新能力低下,缺少核心竞争力。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市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切实将学生作为“顾客”,一切课程发开发与实施以“顾客”需要为导向,不仅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还要加快开发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发,加强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使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完善课程的运行机制,保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模式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市场接轨,建立动态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培养出既拥有充足且实际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为目的,要求提高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设置中要以“知识、素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岗位技能。


  其次,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一方面应该注重双师结构的教师培养,这不仅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学术水平,更应该明确“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建立以职业院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另一方面,重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打破原有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及刻板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起引领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勇于创新与实践。


  再次,学校应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绩效管理机制,注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并重,以实践为导向,工学结合地对课程教育形成合理的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考虑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完善课程评价的体系,强调绩效与效率的重要性。同时,强调问责制,使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结果负责,比如令工資、福利与之适合,调动教师参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改革的水平。


  综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与问责机制,完善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评价体系,以追求效率和效能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义。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社会性、系统性工程,无论是课程开发、设置还是实施的改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只有明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2]范雪蕾,钱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1(17).

  [3]王璐,曹云亮.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1(2).

  [4]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

  [5]沙晓艳,崔永红.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教改花地,2011,(14).

  [6]齐红阳,周乐瑞,徐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30).

  [7]李琳琳,卢乃桂,黎万红.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及学术工作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

  [8]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

  [9]谭泽晶.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职业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职教论坛,2009(19).

  [10]姜勇.新公共管理主义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挑战[J].高教探索,2011(1).


  (编辑/穆杨)

  来源:活力 2017年8期

  作者:王雅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