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国际先进银行都已经应用内部评级模型进行风险计量和管理,模型所提供的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不同概率下的VAR等关键指标,不仅可以作为风险监测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资产组合分析和资本的风险调整收益(RAROC)优化管理,从而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形成更加清晰的指引作用。总体上看,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属于粗放模式,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需要。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银行依托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营销手段,与中国银行展开了全面竞争。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营销方面,而且深入蕴藏在风险管理领域。
有利于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新协议代表了新的监管趋势和要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将与新协议的执行情况挂钩。发展中国家若不能达到新协议的要求,就难以在发达国家设立子行。作为事实上被国际金融界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如同商业银行必须遵循的银行经营与管理的“ISO标准”,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在风险“量化”后成为衡量国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新标尺,只有满足了这一标准,商业银行才能在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市场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有利于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内部评级法对于银行风险管理从观念到技术手段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生的深层次、系统性和结构性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更新决策手段。在决策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更要把经验进行提炼和标准化。内部评级体系正是通过将财务、统计信息和管理经验的有机结合,从而进行相对准确的量化分析,为银行信贷决策、日常风险管理和重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内部评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全程化管理的核心手段,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在管理上成熟的标志和外部市场评价商业银行管理能力的重要参数。建立内部评级体系不仅可以降低资产损失、准确计量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而且也要求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体系、管理手段三个方面实现跨越,全面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接轨。
有利于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项涵盖全要素、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全面风险管理。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主要关注信用风险,很少考虑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波动幅度和频度不断加剧,利率风险呈上升趋势;同时,中国银行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薄弱、业务操作手段落后等因素正在对银行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事实上这两类风险已变得相当突出。
内部评级能够提供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非预期损失率、违约敞口等关键指标,不仅在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贷政策、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以及RAROC考核等组合管理的重要基础。其突出特点就是充分考虑现代商业银行日渐突出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从单纯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因此,要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管理,以积极推行内部评级法为契机,建立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推动健康的信用文化建设新资本协议中包含了许多成熟、健康的风险管理理念,这些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并形成银行信用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可以不断将传统风险管理中的合理部分上升为信用文化层次,使内部评级成为体现和贯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保证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责任编辑:编辑部]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