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学校教学,贫困山区教育政策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16:53:42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2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本文针对当前贫困山区特殊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从教师角色的定位入手,阐述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七个方面的角色定位。

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般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然而当面对特殊学生时,仅仅停留在这样的角色定位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学生的贴身卫士,学生的贴心医师,学生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学生个体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还被认为应是更富有同理心的人。

  一、学生的贴身卫士

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思维都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判断能力差、欠理智、易冲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必要的安全常识,让他们懂得一定的安全逃生自救技能。

针对特殊学生实际,组织师生一起进行行之有效的地震逃生演练、防火逃生自救演练。对于残疾学生而言,教师除了教育学生防范相互之间的人为伤害外,还要防范外来的人为伤害、自然伤害,充当学生的贴身卫士。

  二、学生的贴心医师

  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较多,学校、教师除了尽可能消除这些影响健康的因素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生理特征的微妙变化和行为、表情方面的变化。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或无法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准,这是他们与正常孩子的最大区别。教师要懂得沟通,还要善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病因,采取初步的施救措施,还要懂得一定的病理常识和施救技能。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探索个体学生健康变化规律,做学生的贴心医师。

  三、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

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评估者角色要求教师应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结构。诊断是了解特殊需要差异,采取对应措施,制订教学计划,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开展特殊需要教学,首先要对特殊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教育的测查诊断,以便了解特殊需要的原因、程度、时间等,然后根据诊断作出阶段的评估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学生有哪些教育需要,教育的目标应达到什么水平和要求,怎样安排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等。

  四、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不仅要懂得学生缺陷补偿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取长补短。教学应是发现并满足学生需要的一种行动。“有效的教师就是那些能够接近学生、评价和理解学生的需要、寻求具体的和个别的途径来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师。”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智能强项是个体潜能开发的重要依据。

特殊学生也不例外,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没有“残废”的概念,只有智能结构的差异。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就必须因人而异地发展其智能强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成为特殊学生智能特征的发现者和开发者。

  五、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差异是特殊学生存在的基础,差异的客观存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特殊教育的独特之处。教师应关注差异、尊重差异,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所谓差异教学,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Diane Heacox 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

无论何种定义,国内外学者均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要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

  六、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对特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教师不但要充满爱心,而且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特殊学生也不例外。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智障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地促进智障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wwW.ZiliaoPan.Com

  七、更富有同理心的人

同理心,英文表达为empathy,其定义有十多种,简单地说,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其感受及内心世界,并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具有同理心的人更能察觉他人的需求和苦乐,也能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受。由此可见,教师在与有各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交往中,不仅应具有同情心,更应富有同理心。

富有同理心,能使教师学会倾听、学会了解,进而使教师真正懂得学生及家长的心态和想法,教师在正确地表达出同理心的同时,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并最终促成他们在态度、行为、心理等方面的良性改变。

  作者:张怀俭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9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