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图能力是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时期,各方面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大班幼儿阅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阅图能力方面需要提高。 情景二:紫叶是大班新生,刚入园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碰碰这儿,玩玩那儿,她看到教室里的图书角投放的图书,很感兴趣,指着封面说:“爸爸,快看,这个小女孩真漂亮。”这时,可昕过去大声说:“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与家长交流,才知道,紫叶原来就读的托儿所并没有区角的创设,每天看的都是同样的几本书。 一、形成大班幼儿阅图能力低下的原因 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师开展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在有些教学活动中,个别老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存在偏差:教学是为了走完一个活动流程,还是让幼儿获得更好的能力?是教师主导课堂,还是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一些教学活动中,看图通常是作为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因此在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时,教师常以发现主要问题为标准,一旦孩子抓住了基本信息,教师引导就戛然而止,如案例一中教师一开始希望幼儿能把握住小动物不专心上课的信息,然而一旦找到这些信息,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对小动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观察,造成幼儿读图比较粗浅,所谓只抓住形而没有抓住神,纵使教师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幼儿却失去了学习阅图的机会。 教师的提问与回应是师幼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激发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应具有有效性。 从以上提问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提问与追问都存在问题。 其次,教师的回应缺少针对性。案例中教师的回应比较笼统,如“请你再好好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缺少信息引导,而“你能不能说得更加有趣一些?”,这样的追问容易让幼儿摸不到门道,不知道从何着手,“更有趣些”对幼儿而言更适合表演而不是表述,幼儿通常能够发现自己说得不够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说得更好,当探究找不到一个着力点时,幼儿较容易出现无助感。 阅图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肢体的。视觉上的阅图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画面直观的信息,而肢体模仿可以让幼儿在情感上获得体验,让幼儿对图中主人公的状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案例一中,教师并没有为幼儿阅图创造情境,只是单一地通过提问来让幼儿获得信息,如教师一直说“请仔细观察”“请你好好看看”,让幼儿仅仅通过观察获得信息,幼儿的表述就比较平淡,看起来像在罗列信息,情感色彩比较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新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往往对目标的达成度看得比较重,教师常常怕孩子观察画面时天马行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犯同一个错误——太过心急,孩子观察刚刚开始,教师就开始干预,拼命引导孩子往自己预设的目标靠拢,这种干预导致孩子的观察面越来越窄,思维活动越来越受限,影响幼儿观察的深度与广度。 幼儿园环境是促使幼儿发展的载体。而一个良好区域的创设能使幼儿得到丰富的刺激,并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在区角中投放数量充足的,色彩艳丽的图片材料,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阅图的能力。情景三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图书封面的小女孩手拿火柴,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幼儿紫叶,由于原托儿所中硬件环境的不到位,造成幼儿认知的片面性,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 大班孩子的观察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学龄儿童、成人比,其观察水平仍缺乏细致性、独立性、持久性。他们观察时常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对他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去反复观察,对那些不感兴趣的则视而不见;他们的观察易受老师、同伴的暗示,常会复述别人说的话;他们观察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较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这些影响着孩子看图的广度和深度。 1.明确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2.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3.注重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与回应。 如案例一中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这张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说说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可能会更加有效。 4.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5.注重引导幼儿获得阅图技巧。 大班幼儿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我们可帮助幼儿认识图片中某些特殊的符号,如:打雷、闪电、风、雨、打呼噜、说话、想象等等。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同时,班级中开展阅图说话比赛,阅图想象比赛,阅图讲故事比赛,阅图找不同等等,让幼儿在比赛中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阅图的兴趣。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