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21:56:3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3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则基础中的基础。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与老师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育关乎着孩子的交流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文化素质,在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更加能够提升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及重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学教育贡献一点力量。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误区

  1.语文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教育

  语文成绩好并不代表语文水平高。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在目前的教育中,大多数老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脱离试卷以后,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语文,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一位真正的语文好手,即能应付语文考试,也能活学活用。语文并不是无聊的文字,而是表达思想的方式,不让语文成为无趣的应试教育,而是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如何在书籍中理解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田野旁边了解蝌蚪是什么,并在父母的带领下了解蝌蚪最终能够变成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在田野中看到的样子,并说出当知道蝌蚪最后变成青蛙时的惊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积累生活的知识,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语文教学不应该给学生太大压力

  在很多家长眼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希望孩子能够在考试中考到第一名。很多教师也依据成绩偏爱学生。这样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考试的机器,而忽略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教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莫大的压力,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心里却更加畏惧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成绩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例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制造一些危险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如何才能逃脱危险。学生对于情景表演一定会主动参与,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逃离危险。教师可以把这个作为课前引入,让学生看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自己的妈妈的。

  二、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很多学生都在幼儿园学过拼音。但大多幼儿园教师教的拼音并不标准,容易让学生读音出现错误,养成不良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掌握拼音能力、在朗读时不会出现语音的不标准,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每一篇陌生文章时都能准确朗读出文章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说出的普通话也能越来越标准。

  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基础教育,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会出现看到拼音不会读的情况。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读好文章内容,在口语表达时也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也会更加自信。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源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得知识越多,在写作时就越能仔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心中有墨水,写作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结合教材,选出适当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意思,也能让学生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合理运用。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多会以儿童文学的角度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理解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教学《闻鸡起舞》时,教师可以找出一些相关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选取“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对学习应该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现在教育环境的美好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材,多给学生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

 

  学生得到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对自己拥有足够的信心,而激励教学恰恰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尤其是本身缺乏自信的同学,些许不经意的鼓励都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者:黄雪梅 来源: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第2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几点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享受着新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快乐。课堂上,我们变得开放了,教改不再羞羞答答。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层面:课堂教学不敢超越教学参考书,把问题与答案局限在所谓的"规范"与"标准"之内,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从成年人开始,不再相信童话了,更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孩子的童话和那一份无可追回的真诚。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感受着教育美好的童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那颗未被泯灭的童心和爱心,也让我们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语文教学的真谛。下面是我对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心得:

  一、自主朗读,让灵性在课堂中飞扬

  朗读是什么?朗读就是把书面文字变成声音文字。但这一点还不够全面。书面文字是作者用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所以朗读也要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书面文字一旦固定下来,就没有了可以更改的余地,于是教参把这些情感也定格为似乎就是作者文字的全部;而声音文字的主宰者--人(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情感来。因为,生态的人是充满灵性的。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下面是《桥》一课的精彩片断,其中的朗读指导,终于跳出了原有朗读教学的怪圈,让我们有一种纯真的享受。同样是朗读,却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参与欲与自主感。

  师:自由读。(第一次朗读)

  (生纷纷亮开了喉咙,读得十分热烈。片顷,声音小了,热烈的场面渐渐淡了下来。)

  师:读完了之后,大家的心情怎样?

  {生纷纷举手}

  生1:我的心情很沉重。

  {师没有给予评价}

  生2:我觉得老汉太伟大了!

  {师也没有给予评价,举手的学生更多了,回答的结果也五花八门。教师此时及时小结。

  师:大家读了第一遍以后,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读,怎样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必须尊重学生朗读的第一印象,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情感放飞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学生的第一次朗读就让教师规定了朗读的情感基调,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固定不变的、看似问题实是"框框"的假问题,那么学生的读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无论往后再读多少遍,他仍然不会有自我情感表白的机会。

  在这个教学片断后,老师接下去提出了几个朗读的要求:再读,你看到了什么?哪一句最令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充分体验着个体生命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品味,去理解。难怪后来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中,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那么充满人文气息。让《桥》成为学生体验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桥"。

  二、 体验幻想,让童话在课堂中演绎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全体学生在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后,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迸发出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向往的奇妙与幻想,都是师生人生中的美好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幻想。幻想是什么?幻想是人的生命得以延升,让人的生命更加美好。幻想是什么?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是个体生命对现实世界能动的反映,更是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幻想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生活中许多无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拘束。《鸟的天堂》是一篇语言流畅易懂的美文,但是离学生(包括教师)的生活太遥远了,因为教育不可能为教育的实施者们提供全部的实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展开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体验一下童话式的幻想带来的学习乐趣。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享受着"美好的童话"。

  师:假如你来到鸟岛,你想做些什么呢?(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

  生1:我想坐在鸟身上飞上天空!(众笑)

  师:你的想象真好!

  生2:我想让鸟教我跳舞!

  生3:我想和鸟拍一张照片!

  生4:我想跟小鸟赛跑!

  生5:我想陪小鸟玩!

  生6:我想给小鸟孵蛋!

  ……

  多么奇特的想象,学生们一下子将课堂变成了一个神奇的童话宫。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幻想中,体验着童话带给自己的快乐。学生的这些回答,就是我们教育的资源。这些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将会给全体学生带来非常难忘的印象,更会让学生在童话般的设想中,享受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

  三.体验角色,让激情在课堂中涤荡

  课堂应成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则应该都成为课堂中的角色。尤其是我们的教师,不能用预设好的学生节目来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表演,应该成为学生体验角色,激情自然流露的灵空。

  在许多的语文公开教学中,课堂表演成为我们某些教师体现自我教学特色的手段。过去,我们许多的课堂表演,都是教师们在课前花了大量的精力"排练"而成的。这样的优课,只能权且当作一次"演员"的再次亮相。上课似乎就是教者为了彰显这一预设的教学成果,甚至让学生们在一知半解,或者是在强迫中接收着知识的再现。于是,每一次听课后,总会有听课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课不实在,难以借鉴。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们有许多种途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语言进行描述,生活式"的理解方式:画画、表演、描绘。的确,教育本源于生活,用生活实境来理解语言文字,不失为一种好途径。赞诃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文本仅是一个例子,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走出传统课堂表演华丽的误区,本着对文本多元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语言文字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角色,让课堂走向开放。

  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应在让学生充分感悟了语言文字后,将运用文字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应该达到一个高潮:一个个小导游"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地向他(她)的游客们介绍着鸟岛的景色。学生们把刚刚习得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四.弹性作业,让智慧在课堂后延伸

  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无外乎用抄写词语,完成练习册,布置些习作,以期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也有它的缺点,学生缺少了创新的锻炼。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是不是来一次扬长避短,革新除弊。第一,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作业。教育发展论告诉我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没有终结。每一人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文本内涵的再次挖掘。每次新课后,我总是对学生说:"想做点什么作业吗?"学生们一下子兴奋了:"老师,我准备写一段话告诉猎人……""老师,我准备给那只受人敬仰的老羚羊画个像……""老师,我想把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抄下来……"从学生嘴里说出来的作业内容,远比老师用权威性的命令发布的作业有创新精神。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学习能动性的体现。第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业。教育是大众的教育,作业的完成原本就应该是对学习资源的整合过程。书本是资源,同学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资源。新课程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作业方式。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综合学习的要求,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合作作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研究性学习信步走进新课程的时候,无论对哪一门学科,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是机会更是要求,相对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更应根植于合作的基础上。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课题研究更是适切了新课程的要求。作为语文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小课题研究,更是充满了人文性。学生们在这样的作业中,体验着语文学习的快乐。小课题研究需要研究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多种渠道的沟通,要求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积极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积极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积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冲突;积极评价研究的成效;积极提出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第三,不能舍弃基础这个重点。在布置自主性、合作性作业的时候,我认为,对基础性的、工具性的知识不能放弃,根据课文的特点,课后的适当巩固与强化也是必要的。我们不能丢掉双基搞教改。基础不牢,何来创新呢?

  作者:杨勇珍 来源:时代教育导刊 2012年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