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9 01:05:1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9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51-03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我们知道,历史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历史事实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也就是说,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学情境则是架起抽象知识与形象具体历史事实的桥梁。只有这样,学生才学得有兴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要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转化。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故事,因其情节的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青睐,同一个故事他们甚至听上几遍都不会厌倦。根据这一特点,在上课前,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课堂探究的内容,先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能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究的主题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时,教师可以先讲“管仲箭射齐桓公”的故事。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以后分析课文内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作了准备。   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使课堂变得温馨、轻松、活跃,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当然,讲故事不能只停留在故事上,那种脱离教材、高谈阔论或者将教材内容故事化的做法,都起不到创设情境的作用,只有在精彩处“留一手”,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   二、联系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巧设疑问: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要想明白该问题,必须联系已学过的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之上从两次战争的原因、目的、方式、性质、影响分析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再从两次战争的侵略力量、侵略时间、侵略区域、签订条约、丧失主权、影响等方面分析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这样在问题情境中把所学知识巧妙联系起来,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在讲《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时,要讲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个问题很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近的情境中就好解决了。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位农民,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家粮食的产量?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离生活近的感兴趣的情境中,吸引他们积极思考,他们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很快说出用先进的机器、买优良的种子、合理灌溉等等,会说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几大要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建设、种植品种等。这样就把离生活比较远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了。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能够提供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态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达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目的。   如,学生一般认为《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都是一些理论概括性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放映司母戊鼎和一些青铜器的照片,以及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辨认,从图片中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点,然后对应书上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再如《丝绸之路》这一课,最难理解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利用多媒体把丝绸之路的地图展示出来,学生很直观清晰地看到了这条路线的整体分布,更好理解了它是中西方交往的桥梁,同时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   通过课件播放,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告诉学生如何去获取这些非常好看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 五、利用学生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探究的内容,事先精心设计成节目,且课前对表演者进行培训,课堂上让同学表演给大家看。通过观看节目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中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杈措施之一:强化军权时,可以让几个学生分角色来演“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让大家一块来看表演,通过“小演员”绘声绘色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表演完了之后抛出问题: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和咱们刚学的“陈桥兵变”事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呢?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把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并且激发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与新知的关系不如旧知与新知的关系那么密切、直接,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背景知识同样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的认知停靠点。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阅读思考往往是无法进行的,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   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要先讲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讲一下鸦片战争前的英国情况以及中国情况,通过对比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会怎么做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然后顺理成章的进入本课主题。再如,讲《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教师也要把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先讲清楚,然后提问国共合作有没有可能性呢?当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所理解之后,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就非常好讲了。   七、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设置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可以把一课设置成几个大问题,先让学生分组探究,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问题解决。如,在讲《西周盛衰》时,可以设置几个大问题:(1)西周分封制的前提、目的、内容、诸侯应尽义务、作用;(2)国人暴动的原因、影响:(3)西周灭亡的原因、标志。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培养阅读分析问题能力和合作的能力。也可以把一课教学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置几个问题,自己解决,然后找同学代表替老师讲课,最后教师加以点拨。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策略。除此之外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选准情境的设计点。情境设计点可以是认知点(如新旧知识的切入点、生成点、运用点),可以是激趣点(趣境、问境),也可以是思维激活点等。   第二,要选择好切实的情境内容和方法。要从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先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若干个,再从中进行筛选,以确定情境内容和方法。   第三,要设计好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案。   第四,课前要进行操作和预设。将准备教学设备进行试操作,以防教学中出现意外。要对情境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预设,并制定应急预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