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教育 审美能力 美育 以人为本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从属于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是一种很具体且直接的审美活动,以音乐作为对象,欣赏者则为主体,通过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使美感得到升华。作为中职学生,其毕业后直面社会,因此开设音乐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欣赏艺术的水准,从而推动对中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中职学生,很少能够学习音乐,学校对于此类艺术课程的开设也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较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学校对此也并未予以重视,即使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是让学生自由唱歌学歌,放任自流,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音乐具有无穷的力量,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刺激学生感官,从而给其带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满足以及身心的放松与净化。音乐欣赏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提升其审美判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现今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因此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审美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中职学校最需要的是质量高、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欣赏课。接下来将对其音乐欣赏课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 二、在中职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学生与培养花木一样,首先要了解花木具有何种特点,而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浇水等,这就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 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年龄都在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且由于如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仍是青少年的心理。由于现今诸多音乐节目风靡全国,例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快乐男声等,使得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甚为痴迷。因此在音乐课上若是让他们自由学习,则大多数愿意选择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结合中职学生的这一心理,权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比重,并且还要将音乐欣赏与其产生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有效融合。虽然中职学生兴趣多在流行音乐上,但是也不能一味偏向这类音乐,而是应该科学制定其内容所占课时的比重与所选歌曲的质量。后者尤为重要。如今流行音乐的数量达到了“音乐生产”的地步,良莠不齐,教师也要注重区分,而后挑选质量较好、具有特色的音乐。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要求,还能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能够提升审美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 2.1培养审美感知力 学生若具有较敏锐的感知力,则能够有效丰富其内在情感,由于内在感情的体验、积累以及认知都是基于感官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把握后形成的。对于音乐审美的感知力,光靠冥思苦想是没有作用的,而是要通过外部音乐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后得到的。 2.2培养审美理解力 这项要素基于学生感受音乐之上,在倾听过程中,调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与评价。在音乐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遵循以审美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运用审美态度这一理念,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知识水平,再反作用于音乐审美教学。只有对音乐本体进行重点把握,并以此为出发点辐射其他音乐知识,而后拓宽学生学习领域,这样他们在音乐欣赏课上所收获的才是对音乐要素的正确体验。通过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使审美教育形成完整框架,这样能够有效推动中职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 3.在倾听中对音乐进行对比 艺术是在对比中产生的,对于音乐创作而言,对比是一个技巧,同时也是重要表现方法。在音乐作品中,一般包含旋律、速度、节奏、曲式、力度、音色等各个要素,而这些要素都是通过对比后才完美呈现的。若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比的作用,则可将其引入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和点拨学生,让他们在聆听时采用对比法以领悟音乐中产生的变化,使学生准确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其内涵。例如在教学“音程的协和性”这一内容时,便可应用对比法。首先让学生分别倾听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予以对比,而后应用减五度的演奏方法演奏《雷鸣电闪波尔卡》,再应用小提琴演奏《蓝色多瑙河》序奏中的主和弦。学生通过对比两段旋律,便能充分感受到那种减五度音程所制造的紧张、刺耳以及不安感,而对于后者的协和音程就能感受到其和平与安宁感,联想起多瑙河的美,心生向往。或者教师可以应用不同乐器来表现同一首歌曲。例如《秘密花园》,可分别应用钢琴与大提琴,学生也能体验到不同的美。而对于同一种音乐,则可以采用不同力度、速度来表现,其产生的音乐效果也不一样。 学生在这种对比法中,能够欣赏到不同的音乐美,产生不同感受,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4.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非具象与非语义性,其不同于文学,文学能够用文字描写故事情节并详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复杂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来,但是音乐不能。音乐除了与事实形态相连,还与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相连。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总是存在一种综合反映,即并非只有音乐本体存在。基于此,中职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要对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讲授“力度”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与《十面埋伏》。在倾听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前文所提到的对比法,比较两首乐曲中的力度变化。在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前,老师可介绍该首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所了解。而后开始播放,学生在倾听过程中便能够明确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叹息,深沉且悲痛,联想到仿佛是作者本身在倾诉他苦难、不平、流离的一生,然而又不想屈服于命运,仍然想追求美好人生。而后再播放《十面埋伏》。学生在喧嚣欢腾的节奏中,能够联想到战场中军营如林、战鼓轰隆的恢弘场景,便能更加了解这首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这些都充分表明音乐给学生所带来的美感并非局限在小范围内,而是会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并理解作品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变化,联想出各种音乐形象,审美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5.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下转181页) (上接51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孩子对于学生音乐的兴趣,是向他传递音乐魅力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对于音乐没有兴趣,则再好的音乐作品在其心里也只是声音的表达,没有意义,更谈不上培养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这样学生能够被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被故事情节吸引,进而对该首音乐作品产生兴趣,也能好好学习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软件。由于一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较多,包括作者简介、体裁、作者代表作等,若是教师光是口头讲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若能够利用多媒体软件将其制作成一个系统,则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也降低了。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而将其运用于音乐欣赏课上,则能够将音乐与图像进行有效结合,使视觉与听觉能够同步。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沉闷感,还能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以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目的并非在于培养出一批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提升其综合素质。基于此,便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乐于学,并且懂得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以及将音乐表现出来,这是中职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宗旨所在。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多个层面对音乐的魅力进行感受。通过本文的探讨研究,发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感知力、理解力;在倾听中对音乐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的想象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等途径,以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申亮芳.浅谈中职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01). [2]李楠.谈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以人为本"[J].大众文艺,2010(23). [3]古晓琳.给学生的身心注入旋律——中职音乐欣赏课如何让学生用心灵感受美[J].科学时代,2013(11). [4]耿新.论中职学校开始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 (09). [5]景哲.试论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3(11) [6]王婕虹.以音乐欣赏为载体培养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