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07:33:4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3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是高职教育的共识,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概念。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它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面。职业特定能力是从事特定行业、岗位、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行业通用能力是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幅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成就影响深远[1]。  一、物流职业能力及组成要素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各类物流企业培养物流管理第一线的管理人才,物流行业宽泛、企业形态众多,需要的专门技术广泛。   根据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和行业的基本状态,物流管理的专门技术能力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物流标准化、物流财务核算、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运筹方法、物流优化、物流预测等十几类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  必须深入分析物流职业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物流管理岗位的需要,才能据此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现有的理论研究,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企业需求,提出了按职业能力的属性划分的3个层次、23项能力要素的物流职业能力层次结构(见表1)。   3个层次包括物流特定能力、物流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3种。物流特定能力是从事物流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和工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能力,物流通用能力则是物流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或工种需要的能力,而核心能力则是从事任何职业工作都需要的,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3]。   为使物流职业能力组成要素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我们通过30位不同类型物流企业部门主管和企业经理,对列出的能力要素进行打分评价,1分为不重要,10为非常重要,并按打分高低进行排序,进而筛选出企业最为看重的能力要素。   由于专家对能力要素的评价往往受其工作岗位和专业经历影响较大,主管性较强,容易出现极端的评价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引用了Pelaez提出的通过MA-OWA算子(Majority Additive-0rdered Weighting A veraging)实现多数集结的算法,来确定每个能力要素的得分。MA-OWA算子是群决策OWA算子的一种扩展,该方法对采取相同意见的专家赋以较大的权重,以避免集结结果受少数极端分数的影响。   多数集结算法过程如下:   (1)将所有专家打分按照大小排序,并根据分值的不同分类;   (2)从每个分类中各取出一个数,进行平均,得到平均值,并把这个平均数定义为一个分类;   (3)从每个分类中减去一个数(不包括第2步刚生成的分类),删去那些数字个数为零的分类;   (4)返回(2)之后不断重复(2)、(3)两个步骤,直到只剩下一个分类,并且这个分类中只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就是要求的集结了各个专家意见的值。   用多数集结算法对专家打分处理后的结果在表1中列出,各层次能力要素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个别能力要素外,其他要素的得分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一致认可度。应该指出,不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物流产业形态有较大的差异,职业能力组成要素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职业教育过程的总和。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思路是:根据能力培养的机理和特点,选择对应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并体现在具体的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的制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制订管理制度和建立评价体系,对教学活动教学监管和效果评价。   1.明晰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由理论性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建立以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工学结合”、“课证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作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按职业能力层次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通识课程要强化素质教育,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专业基础课程要涵盖经济管理各行业必要的基础知识,重视体验性企业实习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课程要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一致,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覆盖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的所有知识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并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岗位工作的特定能力。   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内外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把政府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就业机制等纳入教学体系中。   2.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wwW.PeixunJia.com

 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形成构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根据物流行业的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要素;根据本课程承担培养某个职业能力要素或职业能力要素的某一部分,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和针对职业能力确定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将已确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   3.形成适合能力开发的教学方式   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法转变为应用综合化的教学方法。理论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等,示范的教学方法有演示、参观、电教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实验、实习、大作业(论文、课程设计)等。每种教学方法都能实现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灵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切实转变教学关系,提倡交互式主体性教学。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意识、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挖掘出大量课本和课堂之外的教学资源,对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可以使学习者从多种感官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5]。   4.“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适应工学结合课程教学需要,需要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方法与操作流程。   通过引进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外部培训、校本培训和下企业实习等多项措施,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通过从物流企业聘请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5.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管理体系   创新管理理念,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开放式管理体系。构建以学生工作部(处)为主导,以系(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纵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与专业教师为一体,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横向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以学院为中心,以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行业和社会相关部门相配合、家庭社区积极参与的延伸教育管理体系。推行和实施纵横和延伸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构建高校“大德育”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在新形势下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探索,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形式的一种新发展[6]。   6.构建学习质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方式应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多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并将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内容纳入评价范围。   将校内学历考试与社会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将以取得学历证书为目的的课程考试与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鉴定考试或认证考试进行对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改变“一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高职教育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纳入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学评价多元化,如采用面试、小论文、课程设计、实验考核、开卷、开卷闭卷结合、闭卷等多种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知识评价方式[7]。   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