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把自然形态概括为各种形式的美,并有意识地运用他们来塑造自己所设计的产品,这些产品便产生了形式美。
关键词:人;自然;经验美;产品设计 人是感性的生命,美感是人类独有的情感。社会发展、物质丰富、人要求物质产品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有审美功能。美,成为产品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自然与艺术是许多世纪以来传统所公认的审美经验的两个领域。自然之美,深沉静默,最天真,也最迥阔。我们生活在自然之中,没有人不曾感受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表述人与自然与社会整体的归宿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呈相反的顺序,是说人必须向善于馈赠的自然学习,要顺应自然运化。这个自然是我们的古人必须面对的穹隆形的天空。它包孕万物,含有丰厚的德性。人是自然的一个分子,与天道和谐而生,因而带有对于自然的无限依恋、无限热爱的情绪。 自然景物的美,是自然景物造型和姿态的和谐构成。自然景物由各种形式的自然因素有规律的组合而成,包括地形、水系、植被、动物、色彩、声音等。地形有山地、河谷、平原、盆地、高原;水系则有江、河、湖、海、泉、溪、潭、瀑等各种形态......在这山水之间,生长和栖息着生机勃勃的动植物,构成形式纷繁、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自然风景各种形象因素的组合方式契合美的法则,景物就美。 自然景物的色彩美,是各种自然色彩的和谐构成,具体表现为花树的色彩、池水的色彩、天空的色彩、韵味的色彩以及四时的变换......大自然以不同的色彩向我们展示了自然景物的色彩美。 自然景物的声音美,是自然界各种声响的和谐构成。泉水叮咚、惊涛拍岸、寂夜虫鸣、飞瀑落潭。。。以不同的声音表现了自然风景的听觉美。 人是自然之子,和其他动植物一样,以"生命"的身份,繁衍生息在自然之中,而人又与其它动植物相区别,具有天才的智慧,以产品作为出发点来看,它并不是凭空生成的,它的所有原材料都来于自在的自然,是自在自然当中的元素,在人的操控之下进行重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人、人所设计的产品有本质上的互通关系,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是现实经验的直接或间接产物。艺术创作,是无限经验的表达。我们无法想象某位艺术家的创作作品是空穴来风、无迹可寻的。"经验"是人的体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直接经验指人在现实生活的空间与时间中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间接经验可以来源于街谈巷语或传媒杂志,对于主体来说是一种"信息"。 工业设计也是一种艺术,或者起码是一种创作,设计作品的创意来源于设计师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经验是方方面面的,来自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也来于对自然的审美。所谓为学贵在用心,只要我们用心体察,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南朝时期《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这句话大致是说:优秀的作家都是学识丰富、勤于思考、博览群书,然后把心中的意象付诸实施。 清代善于画竹的郑板桥曾在一幅画上写道:"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落笔倏忽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存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业,化机也"。意思是说,竹的意象,也就是在意识中成的象并不是视觉上的竹,而最终画出来的竹的形象也并不完全是原来的意象了。这句话把意向性在中国水墨技法上的运作刻画得很清楚,即从对象--意象--形象。 而早在宋朝的时候,苏东坡就说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以上这些也许是"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各种版本。 在设计当中,也存在一个"从对象--意象--形象"的过程。设计师一个整合性的工作,其间有许许多多个步骤,涉及很多工序及至很多专业门类,我们这里专门探讨设计构思这一阶段。 人的想象,总是借助于以往经验的,比如一个从来没有看见过颜色,只看见各种各样线条的人,他的心中对于风的想象,也一定是一线条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反过来,当我们需要表现心中之风,也一样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比如把风的印象,具体化为线条、色彩、甚至体积。。。。 产品设计借鉴风的美,是用设计的手段表现心中之风。或许不同的人对于美的感觉和定义是不同的,但是当一件美的东西放在眼前,任何人都知道这是"美"。 人类的形式美的具体感受能力主要来自生产实践。在自然界,万物无不具有一定的色彩、线条和形体,但只有当人从自己的劳动对象中发现了他们,并通过生产劳动把他们赋予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人们才能认识他们的价值,逐渐把他们抽象、概括为各种形式因素,从中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参考文献《美学原理新编》杨新.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伯恩哈德.E.布尔德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