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正常的。马建青教授主编的《大学生心理卫生》一书指出:“根据全国各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和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1](P10)但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日益引起高校的关注,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如果大学生对这些新的变化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困扰型
根据心理问题轻重程度的不同,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心理困扰型、心理障碍型和心理疾病型。心理困扰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暂的焦虑、一时的烦恼等不良情绪,没有构成可辨认的临床综合症,一般通过自我调适可以得到解决。心理障碍是非器质性的,有临床综合症,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是指大脑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活动出现障碍,需要接受精神病专科医生的诊治,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总体来说,大学生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心理困扰,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极少数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
困扰型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属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心理困扰,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心理反映,是大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惑,是对新的环境和各种压力的短期的不适应。
2.自适应性
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一般可通过自我调适而自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而得到自我解决,不需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少数大学生由于长期压抑而导致心理障碍,只有极少数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疾病。
自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特点。大学生心理困扰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大学生的成长、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绝大多数会通过自我调适而自行解决。
3.累积性
大学生心理困扰具有新旧困扰累积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困扰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困扰还没有解决,新的困扰又在不断产生,新旧困扰累积交织在一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累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并非完全是在大学阶段才产生的。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是在高中阶段产生并积累潜伏下来,在大学阶段才显现出来。例如,不少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保护过多,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低,这些问题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突现出来。其二,大学生心理困扰是新旧心理困扰的累积突现。大学生中旧的心理困扰没有解决,新的心理困扰仍在产生,新旧心理困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集中突现。可以这么说,目前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集中表现是一定时期内不断累积的结果。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困扰更加突出,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是在高中阶段产生而在大学阶段有所发展。
4.多重性
大学生心理困扰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困扰日趋复杂多重化。自我意识模糊、价值取向迷茫、人际关系不适、社会适应不良、就业压力加大等不同层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在笔者所进行的多次随堂心理调查中,目前困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2个问题的占57%,选择3个问题的占36%,不少大学生学业、交往、就业、经济等多个心理困扰交织重合在一起,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长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和稳定,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和具体化,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困扰不断增多并交汇重合在一起,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多重并发。
5.阶段性
在大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心理困扰呈现出不同的重点。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心理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基本适应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在逐步减少,大学生心理困惑的重点在发生明显转移,有些心理困扰已经逐步得到解决,有些心理困扰则日现突出。在多次课堂心理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心理困扰的重点不同,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和人际交往问题,大三、大四则主要是就业和人际交往问题。从不同年度调查的纵向历史数据比较中也可以看出,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实行收费制,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就业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困扰中日益突出。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是伴随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正确分类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體教育的基础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存在着概念混淆,评价失真的问题。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中,有的用心理问题概念,有的用心理障碍概念,由于概念界定不清晰造成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准确、不科学。为了客观准确地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必要严格区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三种类型。大学生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种类型。心理困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有效解决,而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则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需要通过心理诊断才能确定,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解决。
正确区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是我们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也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育,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困扰型,我们应主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少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应通过心理咨询和自我调适解决,极少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疾病,应通过心理治疗解决。
2.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困扰,而克服心理困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自我调适。大多数心理困扰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而得到有效解决,大学生学会了自我调适,就能不断克服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健康快乐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着力点应放在教会大学生心理自助上,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让大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自我调适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手段。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