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步骤操作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4:26:5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0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新生心理普查是大学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南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于2003年11月对全校2003级新生开展了心理普查,普查采用了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表OJ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发放问卷4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10份,施测率为98%。其中男生2855人,女生1555人;理工科学生2183人,医科学生1286人,文科学生941人。普查采用海南席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精神卫生测量软件进行统计。

  —2003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1、UPI测量结果整体情况。UPI的筛选标准共分三类(由于测量软件的限制,量表辅助题没有纳入统计的范围)第I类(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②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此类学生可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尽快邀请他们到咨询机构面谈,了解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筛选。第U类(应引起关注的学生),即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0—24分之间;②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第U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面谈,或者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第U1类,即不属于I类.U类者,是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UPI测量统计结果(见表一)显示:第I类学生的总人数为513人,占11.63%,其中总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数为390人,占8.84%,对第25题做肯定回答的人数为123人(不包括总分大于.等于25分的人数),占2.79%。第U类学生的总人数为1091人,占2474%,其中总分在20-24分之间的人数为397人,占9.00%。第I.U类合计为1604人,占36.37%。第U1类,即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数为2806人,占63.63%。可见,2003级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与国内其他一些研宄结果基本相吻合,但是新生中第I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有些偏高。

  表二反映四个关键题做肯定选择分布的情况,其中对第8题做肯定回答的学生为466人,占10.57%,对这部分学生要适时给予帮助和温暖,因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状况,这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幸的经历很可能导致扭曲的人格和不健康的心理。“想轻生”反映学生可能有自杀倾向,应特别引起关注,这也是进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鉴别的项目,对这个问题做肯定回答的学生为206人,占467%,比例有些偏高。

  2、SCL—90测量结果整体情况^SCL—90量表包含90个评定项目涵盖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普查采用4级评分制进行统计(0、没有;、轻度;2、中度;、偏重;、严重),它表示被测量者的自我感觉介于0-4的哪一个范围内,数值越大问题越严重。SCL—90的统计指标有两现即总分和因子分,在总分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总均分(总均分二总分/90)SCL—90共分10个因子,每个因子着重反映被测量者某一方面的情况,因而因子分可以了解被测量者症状分布的特点。9个因子是:1、躯体化,2、强迫,3、人际敏感,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其他.从SCL—90的测评结果来看,2003级新生中总均分大于(等于)2,即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数为605人,占总人数的13.72%,这一比例与UPI测量中第1类的比例11.63%基本持平。同时,我们对4410名新生的因子分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具体见表三)从整体上反映出我校新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分布的主要特点以及新生的整体心理卫生水平。从表三可以看出,首先,各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的水平,说明2003级新生心理卫生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

  其次,按因子分的高低排列,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因子居前三位,偏执、敌对两个因子次之,这一分布特点与国内大学生常模反映的特点基本一致。

  强迫症状主要是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以及一些一般的感知障碍。新生从中学升入大学,面临一个全新的,更加开放和宽松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环境,部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一时难以适应。譬如有的思想比较封闭,精神紧张,行为拘谨,在学习和生活上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害怕出现差错和失误等,这些是造成新生强迫症状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新生环境适应和学习等方面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人际环境与中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复杂和多样的人际关系,语言的障碍、个性的不同、自卑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等使他们人际交往面临许多障碍,从而带来种种心理困惑。可见加强对新生人际关系的辅导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抑郁的代表性症状是忧郁苦闷的情绪和心境,以及失望、悲观、缺乏活动愿望等方面的特征,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抑郁的症状在新生中表现比较明显反映出新生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学校的不满意、对专业的不满意带来的悲观情绪,理想中大学与现实中大学的落差导致的失望情绪,缺乏新的学习动力、压力以及新的生活目标导致的茫然苦闷的心态,新的竞争产生的自卑感等等。总之,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还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还较差,情绪还不稳定,加强对新生群体的心理教育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三)不同专业类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2003级新生分为理工科、医科和文科三大专业类别,其中理工科有16个专业,学生2183人,占49.50%;医科有11个专业,学生1286人,占29.16%;文科有9个专业,学生941人,占21.34%从表六的统计可以看出,文科生的整体状况最好,这与文科生的专业特点有关,文科学生知识面较广,比较活跃,爱好广泛,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较少。当然,从统计也可以看出,文科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明显,文科生中第1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偏高(11.48%)医科生与文科生相比的差别不大,说明医科新生整体心理状况较好,医科是南华的特色,在招生中相对是热门专业,新生进入大学后存在一定的心理优势,加之医科生中女生较多。因此,认识医科生的这一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医科生的心理教育,促进医科生的心理健康。理工科与医科和文科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理工科学生第1、U类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医科和文科,其比例分别为13.06%和26.11%,两者的比例达到近40%.可见理工科学生整体状况最差,理工科是新生中的最大群体,应该引起重视。理工科专业分布广,相当部分专业新生是调剂录取,他们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加上理工科学生中男生比较多。

  二加强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生教育从‘心”开始

  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作为新生,大学生活从“心”开始,作为教育者,新生教育也要从‘心”开始。加强对新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地缩短新生的心理“失衡期”,为其整个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为其一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新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新生创造良好的入学环境。高校有必要为新生营造良好的入学氛围,为新生的心理创造一个适应变化的缓冲空间,从而让新生能够平稳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中来。这种环境的营造要分别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来体现,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要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加强和新生的交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让新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把握新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传统的入学教育内容呆板,方法单一,忽视新生的心理规律,容易带来负面效应。譬如军训,从指导思想到方式方法,如果不考虑新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很容易给新生造成心理伤害。因此,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遵循新生的心理规律。大学的教学管理方式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高校要对新生及时地传播这些重要的信息,让新生对校纪校规、学校的一些工作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对于大学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让学生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为新生提供适应环境的机会,主要是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以及为新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多让新生锻炼,多让新生参与,使新生能够尽快建立起新的人际环境。

  3、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新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保健的能力,并且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通过广播、橱窗、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对新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学校的心理教育设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要邀请有关心理方面的专家举办系统的专题讲座对新生进行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挫折承受、学习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使新生能够接受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教育。此外,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二)防止贫困生成为“心困生”

  调查显示,贫困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这就是当前越来越受关注的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许多贫困生成为‘心困生”,并进而成为“学困生”,最终成为“多困生’。“多困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焦点。“多困生”的主要矛盾是心理贫困。造成“心理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贫困生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缺乏综合素质培养,造成其适应能力差和人格方面的缺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贫困生在学校面临种种压力,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贫困生尤为明显,很多贫困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而传统的观念是大学生被很多人视

  天,这就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首先要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人格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建立对贫困生的防御和保障机制,根据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对贫困生的关怀机制,对贫困生的成长与成才进行积极导向,让贫困生从对生活的关注转为对学习的关注,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可以成立贫困生自己的社团组织,为贫困生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帮助贫困生自强、自立。要给贫困生营造一个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机会,多开展班、团活动,有意识地组织贫困生的参与,使他们更多地体会到集体的关怀。

  (三)建立完善的新生心理普查体系

  完善的心理普查体系有助于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更加系统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因此,建立完善的心理普查体系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

  首先要加强软硬件建设。新生心理普查涉及面广、覆盖面大、工作量大,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目前学校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加强硬件建设,主要是改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和先进的普查设备;加强软件建设,主要是要尽快研制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其次要建设一支专业的大学心理咨询师队伍。咨询师队伍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心理教育的主要难题。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积极引进人才,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再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普查计划和制度,确保及时有效地完成普查。同时,要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之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要对心理普查的结果高度重视,对于普查显示有心理问题或需要邀请面谈的,要积极组织咨询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并且要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关注和帮助。

  (四)努力推进大学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

  大学心理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迅速发展也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还有很多创新与发展的空间。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重视和加强心理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推进心理教育,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大学心理教育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能把心理教育看成是德育工作的“点缀”,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同时,学校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推进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切实加大对心理教育的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

  其次要推进心理教育的组织创新。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要有一个集教学、科研、人员培训、心理教育活动为一体的独立的组织实体作载体。同时,心理教育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员参与的组织系统。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大学辅导员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联系密切,他优势,充分发挥大学辅导员的心理教育功能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拓展。

  最后,要推进心理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心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互助与自助相结合。在心理咨询方面,网络心理咨询是一种新的心理咨询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较好地解决了来访者害怕被人知道的顾虑,在网上,学生和咨询师的交流就会更加坦诚、真实。网络心理咨询的技术己经基本成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心理咨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此外,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家庭有关,家庭咨询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同样可以开展。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助作用,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成员来自于广大同学,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协会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抓住典型事例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这些事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影响,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可以使心理教育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例如,2003年的“非典’期间,由于‘非典”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极大危害性,高校考试被迫推迟,学校被迫封校,这打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有效果。2004年,马加爵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契机。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