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校教师融合式培养项目,双导师制课题名称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6:06:54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0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19-01   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于15世纪初期最早提出导师制,导师制最初主要是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业问题上得到专职导师的指导,后来被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全球知名大学相继采用。[1]我国早期的“双导师制”主要针对本科生,是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导师与辅导员、班导师分别担任学术导师和思想政治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术活动、思想和生活。[2]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双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日渐成熟,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完善。[3]   目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培养大学生的主力军。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在此形势下,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工程导师共同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中的青年教师队伍逐渐扩大。青年教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较好,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基础;二是适应能力强,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三是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同时高校青年教师也有着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认识不足   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专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教育特点了解不足,尚不能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民族的核心竞争力的层面认识自身的教学工作。在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青年教师过于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等级、发表学术论文的级别、申请专利的个数、科研经费的数目等有形的指标,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由于教学评估、学科建设、招生等硬性指标的需求,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没有经过上岗前系统的教学实践而匆忙上岗。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甚至是职业发展目标,致使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事业心下降。[4]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就决定了毕业生的指导教师必须既熟悉本学科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工程实践背景。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加上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时亦无力进行必要的工程实践方面的探索和能力提升,这些都使青年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普遍不足,更无法为社会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青年教师培养发展经费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中,可用于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的经费捉襟见肘,无法满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方面提升的需求,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培养的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以上不足如不能及时弥补,必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工程导师共同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二、高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实施的思考   1.“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双导师制”的实施为高校青年教师安排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校内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指导;校外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工程实践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大量实践经验能够帮助青年导师更加全面、具体地认识高等教育规律,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2.“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双导师制”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校内导师“传、帮、带”的作用。校内导师可以在课前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编写教案,准确把握授课的重点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去随堂听课,随堂听课可以使青年教师身临其境的领悟课程的重点难点、并能学习到老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法和授课技巧;在课后,可以及时解答青年教师在听课时产生的疑问,让青年教师及时增长教学经验;最后,校内导师可以去随堂听青年教师的授课,课后及时纠正青年教师在授课时的不足。校内导师“传、帮、带”的作用,必能及时、高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3.“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双导师制”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校外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青年教师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和对校外导师所在企业的参观实习,逐步形成了对所学理论知识应用情况的主观认识,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丰富了实践教学的案例。同时,青年教师通过校外导师与企业取得了联系,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与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在实践中教学,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解决培养发展经费短缺的问题   “双导师制”的实施建立起了学校、企业和青年教师之间的联系,学校利用自身实验室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技术、人力资源等支持,同时增强师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企业利用自身厂房、资金优势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实践场地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同时弥补自身理论、人才较弱的不足。校企合作的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利益共赢,同时解决了青年教师自身培养、发展经费短缺的难题。   5.“双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   唯有建立、健全必要的监督评价体系,“双导师制”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监督评价体系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应贯穿于“双导师制”实施的整个过程。通过监督评价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帮助教师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督导评价应由政府、高校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由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工程师为主要成员的工作组,这些专家具备较高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由他们行使监督、评价的职能毫无疑义。同时,在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上应具体化,以保证整个监督评价过程各评价环节以及监督评价结果的公正。最后,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反馈给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及时弥补不足。   在政府合理的引导下,在高校、企业和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双导师制”必然能有效地实施发展起来。青年教师在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迅速成长,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吴松弟.素质教育在英国[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3-76.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11-112.   [3]李景元,蒋国平,宋建新,等.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8(12):1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