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操作与实务,数字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2:14:2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0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运用于新形势下的家校互动活动将对学校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新的突破,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提高家校互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一、数字图书馆与家校互动活动结合的契机与支撑

  1. “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之后,一个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便在全国展开。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有义务在这场全民学习的活动中扮演积极引导的角色,需要大力开展一些丰富的家校互动活动来积极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使两者朝着更为和谐与科学的方向推进。

  2. 开展读书型家校互动新模式的意义。现在的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宝贝,从小就被家长呵护有加,所以很容易就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毛病。但更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社会、知识比较复杂、广阔,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一般是很难起到教育的效果的。也就是这些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教育难度大,不论是老师还有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现实问题,必须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但家长并非人人都是教育专家,学校教育又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所以利用基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开展家校互动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家长变成“教育专家”型家长,也可以延伸学校教育的时空界限,这样一个开放且丰富的资源平台为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舞台。

  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家校互动活动的反思

  1. 新形势下的家校互动活动的创新。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对新形势下的家校互动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家校互动一般就是指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活动。一般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家访活动,邀请家长来校咨询,或者是学校定期召开的家长会。这些活动当然必不可少,但是他们在教育学生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家长来学校经常不知道教师会有什么事,存在着一定的迷惑性,甚至担心自己的孩子又犯了什么错,心存恐惧,有较强的心理负担。并且家长往往充当着听众的角色,不能很好地参与,缺乏投资教育的积极性。还有,所谈的内容多是关系到学生的表现或学习,家长多是看到一些问题,而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上常常受到学校、教师的牵制,缺乏统一性。然而共同读书、共同探讨、访谈交流的方式因为其本身的趣味性、灵活性和知识性,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活动,家长和老师配合更加密切、协调,缓解了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协调了人际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互动、相互交流,也为家校互动朝着促进家庭和谐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 数字图书馆对于读书型家校互动活动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资料储备,高效的数据检索能力,方便快捷的资料利用方式,为本次活动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延伸了课堂教育、学校教育,有效、及时地利用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是为此次家校互动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交流,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就让每一位参与者受到了真正的心灵教育,而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更是让他们找到了明确的实施教育的方法,收获不言而喻。

  3. 好的家校互动活动在教育中有着巨大的作用。现场活动当天可能只是展示了我们活动的成果,而真正的教育一直贯穿在我们整个活动策划进行的过程之中,从早先的利用数字图书馆共读一本书,到后来的准备活动时让同学们体会家长的辛苦,算算自己在家中的开销,想想父母的付出,老照片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无数次的教育,也让学生从最初的冷漠变成了最后的理解,班上再没有一位孩子说自己的父母不好,对父母的感情更多地变成了感恩,有些孩子还列出了一些如何和父母和睦相处的建议,后来,有一些没有能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找我,对自己没能来表示非常的遗憾,甚至提议以后我们可以和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出外活动,增进感情。至此,家校互动活动真正成为了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4. 家校互动活动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安排活动时要开诚布公,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赢得大家的支持。对于学生,放手让他们尽情展现,适时地给予引导,这可能才是我们教师真正应该做的。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即使做老师也一定要有宣传意识,要善于和一切有利于自己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人沟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设想,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互动模式必须开拓一些新的方式,而这次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想:当我们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开发教育资源的时候,也许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作者:李娜 来源:甘肃教育 2016年1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