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集中实习在管理与监控方面的现状主要是教育集中实习有关各方缺少长效沟通保障机制,管理监控方式与社会发展脱节,管理监控偏重结果性评价;其管理与监控体系建构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进行,建立教育集中实习长效沟通保障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管理监控的理念与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师资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实习一般分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两种类型,但由于分散实习监管困难,实习质量难以保障,教育集中实习成为高校教师教育各专业的主要实习方式,是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的必经途径,也是当前教育实习的发展趋势之一,对教育集中实习的有效管理与监控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完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
我国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KucunJie.com
可见,国家对实习环节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然而,面对社会文化变革、学生观念变化、实习时间大幅延长、专业质量标准要求提高等新情况,教育集中实习的管理及监控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教育集中实习管理与监控的现状
1.教育集中实习有关各方缺少长效沟通保障机制。教育集中实习属于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应该强调教育实习,在整个大学教师培训期间应该多次进行教育实习,以培养有志于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大学生的教育专业精神和教育、教学技巧”[1]。可见,各国对教育实习的重视。在教育集中实习过程中,良好的管理与监控是保障实习质量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当前,我国教育集中实习有关各方,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者间没有建立稳定长效的沟通机制,导致高校教育集中实习的实习基地缺少稳定性,实习计划的实施及评估难以保障。高校每年都需要为教育集中实习与实习学校进行联系沟通,教育行政部门在此环节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衔接作用,也因此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2.管理监控方式与社会发展脱节。教育集中实习涉及的实习生人数多,加之异地实习需要解决实习生的食宿、交通、安全等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当前的实习生在思想观念上与之前的实习生有显著差异,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争取自身权利等,都对传统的教育实习管理与监控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实习管理与监控方式偏重于保守,以限制实习生活动和空间方式作为主要手段,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不合时宜,面临重重困难。
3.管理与监控偏重结果性评价。传统的教育集中实习往往更注重结果性评价,即实习生提交实习作业、实习总结、实习鉴定或进行考核,以其实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实习生实习质量优劣的标准,并据此评优评奖。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操作,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但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忽视了教育实习作为一个过程的价值,教育集中实习期间,实习生在进行专业课堂教学、从事班主任见习、组织开展专业相关的学生活动、参加实习学校公共事务等环节,都从不同角度展现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因此,这些环节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表现,在实习质量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结果性评价显然忽视了这一重要因素。
二、教育集中实习管理与监控体系建构策略
1.建立教育集中实习长效沟通保障机制。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集中实习顺利进行需要实习相关各方共同努力。2014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西方国家已走在前列,“在英美教育实习管理中,一般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教育实习工作。小组成员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大学派出的专职教育实习指导员和实习学校代表组成”[2]。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教育实习管理的重视。教育实习有关各方,如高校、实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均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教育实习的职责,目前的现状是高校与实习学校互动较多,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桥梁作用未显现,导致很多时候教育实习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三方之间迫切需要建立长效沟通保障机制,制订三方沟通合作细则,指定专门机构、专人具体负责教育实习方案制订、执行与评估,以确保教育集中实习的顺利进行。
2.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即指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实习学校)三方共同履行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与监督职责,构建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教育集中实习离不开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的协同配合,实习质量也需要三方来共同进行保障。高校与实习学校是教育实习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第一主体,高校应为实习学校提供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实习生,实习学校应为教育实习提供硬件设施、指导教师、其他实习条件等,地方政府政府应在其中履行沟通高校与中小学、进行督导的职责,以保障政策、标准的实施。
3.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管理监控的理念与方式。当前时代是网络、信息、大数据的时代,实习生作为教育集中实习的对象与主体,他们与之前的实习生在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等方面与原来的实习生有所差别,他们面对的社会背景、实习学校环境、实习学校的学生也与原来面临的不同。
实习生们习惯网络化的生活,信息来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烈,因此,要变革管理的理念,充分认同和尊重实习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当前,实习学校信息化管理加强,教学硬件更新,如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等的大规模普及;实习学校学生也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面对这样的环境和群体,我们的教育实习管理与监控势必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应结合实习生、实习学校与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网络信息的优势,促进管理与监控。在集中实习过程中,可以建立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平台、QQ群、微信群、微博等,充分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公告,传达信息,开展讨论,解答质疑,引导舆论等,确保信息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每一个实习生,同时,也让实习生有足够个人空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地进行交流,参与实习管理。
4.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体系。实习生是教育集中实习的主体,是管理与监控的主要对象,建立适合实习生的有针对性的实习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提升教育实习评价效度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策略。以往的教育实习评价偏重结果性评价,一定程度上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缺少关注,也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对此进行评价,导致难以激发实习生的实习动机和积极性。因此,在实习评价中应大幅增加实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把专业课堂教学、班主任见习、学生活动组织、学校公共事务参与等内容纳入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全面地对实习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实习生注重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提升实习质量。
同时,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的功能。让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学生、实习生本人参与到过程性评价之中,全方位反馈实习信息,以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总之,教育集中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在多方协作、互动基础之上,共同承担管理与监控职责,顺应时代变革管理理念,重视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多措并举,以此确保教育集中实习质量的提升,从而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做好职前准备。
作者:付睿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