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否具备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以及能否科学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但当前游戏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困境:理论与实践目标顾此失彼;教材不理想,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方法单一或零散;教学评价忽视“学与用”的关系等。
基于此,教育者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目标并重;精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建构教学方法有机整体;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凸显实践性。
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幼儿教师培养、准入、考核的基本标准。该文件明确指出,“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是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七大专业能力之一,说明了学前儿童游戏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理解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本形式,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游戏设计、创编、组织与指导方法,为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奠定基础。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组织和指导能力与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之间还存在距离,反映出学前儿童游戏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儿童游戏教学中的困境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
一、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理论与实践目标顾此失彼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宜。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目标、轻实践目标的现象,造成游戏理论知识的堆积,却与实践相脱离。部分教师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职业的价值,重视实践操作,却过分突出了“游戏的能力”,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对于学生理解游戏的价值与特征的重要作用和对“游戏设计创编与组织”的指导意义,渐趋于纯粹的游戏嬉戏。
(二)教材不理想,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的内容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针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目前学界出版了较多版本。有相当部分教材内容十分全面,却庞杂繁琐,难以抓住重点;部分教材体系完整,却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理解;还有部分教材包含丰富的案例知识,却鲜于理论的阐述和提升,这给教师的选择带来了困难。同时,迫于科研压力或其他原因,教师可能随意选取其中一本进行教学,并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或有效整合,这将影响学生掌握游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单一或零散
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班额增大,据了解,很多高校已达到每个班50人左右,加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本身包含丰富的内容,教师在面对大量教学内容和较大班额时,容易选择照本宣科,为了完成工作量而采取单一的“满堂灌”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游戏的兴趣,也违背了游戏课程实践性的特点。随着课程的改革,部分教师也采用了案例法、讨论法等,但十分零散,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教学方法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各教学方法或相互孤立、互不联系,或突出一种方法,贬低另一种方法。从辩证矛盾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某种方法可以顺利解决某一教育教学任务,但用于解决另一任务就不那么成功,而对解决第三种教学任务甚至可能有所妨碍。如集体授课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向众多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却难以获得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获得职业角色的体验,而这些缺陷正是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长处。所以,采取任何一种单一的或几种零散的教学方法都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忽视“学与用”的关系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的主要评价方式是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中主要关注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而忽视了“学与用”的关系。我们知道,“学好”与“会用”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从认知与能力的关系来讲,学生理解了幼儿游戏的概念、设计创编、组织指导等知识,只说明其具有游戏的潜在能力,而是否具有游戏的现实能力却不得而知。因此,当下的评价方式是片面的,这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更不能满足当前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的出路
(一)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
课程目标是以学校和院系本科教育的发展规划为总体依据,结合课程自身的性质与特点确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应用”为主导,主要教授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将来的职业和学术准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因此,以应用为导向,学前儿童游戏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掌握游戏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等理论知识;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环境、创编游戏、设计游戏教学活动、组织和指导游戏;第三,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游戏观,领会游戏精神,把握“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真谛。
(二)精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选准和用活教材,也就是精选教材内容,准确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可将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内容确定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部分,主要阐述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本质、产生发展、分类与作用等基本理论,为各类游戏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是各类游戏介绍,包括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亲子游戏,这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实践教学,主要涉及游戏的环境创设、观察记录、组织指导、设计创编等问题,这是本课程的难点部分,同时,其中的组织指导也是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建构教学方法有机整体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广泛吸纳多种教学方法,建构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这里的有机整体是指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讲授法与自学指导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多少,在当前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班额大的情况下,传统的讲授法是不可或缺的。如,针对第一部分——游戏基本理论,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和板书进行讲授,让大量的学生在短时间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针对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充分运用自学指导法,如,第一部分中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可让学生充分阅读,归纳总结,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2.案例法与研讨法相结合
由于本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案例教学法也是本课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如,针对本课程的第二部分一介绍各类游戏,则可以通过课内观摩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公开课视频或录像的方式,尤其是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游戏教学经典案例。教师提出与视频相关的问题,引发多方解释,形成多方对话,并参与讨论,各小组整理各类游戏的特点、作用和指导要点,教师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同时,还可将这些典型的案例分类整理,形成游戏教学案例资料库,作为学生课内外阅读和研讨的辅助材料。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也能丰富学生游戏教学经验,使其更快地进入游戏教学情境。
3.模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由教学目的决定,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方面就是使学生掌握“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游戏创编和教学的技能”对教学技能的培养,模拟教学与微格教学不失为有效的途径。如,针对本课程的第三部分一实践教学,可让学生根据要求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方案,小组讨论修改后模拟试讲,吸取各方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方案和提高游戏教学能力。另外,微格教学也是充分体验职业角色的有效手段,学生可分小组定期录制微格游戏教学视频,并通过不断自我检视、分析,改善指导策略。
模拟课堂总是比较完美的,但作为学前教育教师还要能灵活扮演多种角色,具备恰当分析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情境中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教学教研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首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学生到幼儿园见习,主要了解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活动观察记录与评价。其次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集体运用理论对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讨论与评价,不断修正和完善。最后,再回到幼儿园进行游戏活动的实践。这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游戏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微信、QQ等现代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掘科技成果带给教学的福利。如利用微信建立“学前儿童游戏”公众平台,学生关注公众微信号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游戏活动设计方案,游戏活动观察记录等,师生可进行点评。另外,也有高校开始尝试开发专门性的类似于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的课程软件,学生通过下载软件的手机客户端进行登陆,根据登录的时间和发布相关文章和问题的数量来赚取经验值,并将这一数据纳入到课程评价中。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凸显实践性
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改革评价手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学前儿童游戏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注重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出勤率、参与研讨的情况、课堂模拟教学水平、幼儿园实践教学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应用水平,并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中,除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游戏指导和游戏教学活动的设计。此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学业自评体系,即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持续的记录、评价、反思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一评价方式具有评价的针对性、差异性和即时性,能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水平,学生通过反思评价可以获得成就感,不断激励自己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明确改进方向。
总之,学前儿童游戏课程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建构教学方法有机整体,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教学,进而建立起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李小丹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 2016年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