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地理教材兼顾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开放的课题给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更广的空间。新课改力图构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地理新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适应中学地理新课程的要求。[1] 一、地理教师的课程观的改变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程就是教材,教师以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为主体。由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的核心内容。地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地理新课程中教材是经验的积累,课程是知识的载体,是探求新知识、体验新内容的载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于此为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创新。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持续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 二、地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传统的地理教师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探究”,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利。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也就要求教师角色进行从新的定位。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型的学习者 ,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由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由个体抗争的孤独者变为集体奋斗的合作者。[2] 三、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材加工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将课在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下,很多年轻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忽略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板画的基本功,深厚的板书板画能力能够很好的树立教师的课堂魅力,在学校不具备多媒体条件时,也可以很好地将课堂进行下去。同时地理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研究方向,塑造专业化的独特个性。 高效的提升落实三维目标也是的教材处理能力的表现,大部分地理教师在处理三维目标的时候都能够很好的落实知识与技能,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很薄弱。教材的处理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设计知识结构,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互动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用于探索的素质,这里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自我做起,以饱满的热情面对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跨学科知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文科的发散思维,又要有理科的逻辑思维。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新课程必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具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材处理方式,深厚的师范专业知识,还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素质教育。比如用生物学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新疆哈密瓜为什么如此甜的原因,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新月形沙丘为什么迎风坡缓,用化学反应式解释卡斯特地貌的成因等。 3.适应新技术改革的能力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地理教师需要告别“粉笔+挂图”的教学模式。告别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变成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4]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动态性、信息的丰富性,集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知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s软件也有其独特的功能,充分利用mapinfo、Arcview等软件技术开发课程资源;coredraw是一款易于掌握的绘图软件,也可以用于绘制简单的地图;Google earth软件以及google map对中学地理教学也比较重要,它对乡土地理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展示起到很大作用,可以得到探索性研究区范围内的相关信息,体现新课改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 四、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0条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此教师应当创设情境问题作为为知识载体,通过教师或学生提供的图表、文字等素材,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一切感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对于比较难于理解的部分,教师还可以自主研发或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制教具,比如在介绍背斜向斜时,可以利用甘蔗皮作为教具,演示背斜顶部张裂,向斜槽补挤压的特点。 地理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举办“地理教具制作大赛”、“地理知识大赛”等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定期开展地理野外考察及标本采集,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到气象台、少年宫等地方考察,与当地高校结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调查报告。 除此之外,表达能力、指导能力、动手能力、认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感情控制能力、竞争能力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学地理教师要努力追求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才能担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张军海,魏立涛. 中学地理新课程对高师地理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0 (6):73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