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0 01:27:43 归属于林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31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干旱以及洪涝灾害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水利、电力与交通等设施的安全运行,不仅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障碍,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 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伴随着漫长的大地构造建设运动和生生不息的人类活动长期存在且不断变化的。是在自然力与人类社会不合理的经营活动的作用下,加速了水土资源质量和数量的污染、侵蚀、破坏,造成水土资源自然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危害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部现象。
  我国的每一个省份或者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的分布较为广泛,强度也比较大,其危害的严重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以及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对我国水土流失原因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1 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点
  1.1水土流失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泛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的 2/3,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侵蚀。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然而,除了自然地理气候变迁等自然因素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经营生产。为了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生活生产需要,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垦,过度砍伐森林,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1.2水土流失的特点
  (1)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我国的水蚀区水土流失面积138万km2,我国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都有。
  (2)水土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我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 45.2亿t,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相比,我国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3)水土流失成因复杂,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重点各有不同。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水土流失将导致土壤的退化,使土层变薄,降低土壤肥力,降低生产力,进而造成土地耕地面积减少,加剧土地荒漠化。
  (2)水土流失使水资源受到破坏,减少含蓄量,增加泥沙淤积,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导致环境承受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下降,在同样降雨条件下,增大了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还使得许多水库因为严重的淤积,使灌溉发电效益大幅度下降。
  (3)恶化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加剧贫困程度。水土流失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难于摆脱被动的局面,贫困又加剧着水土流失,导致了水土流失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恶性循环的模式。
  (4)加重面源污染,使饮用水的安全受到威胁。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在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还携带了重金属、化肥、农药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为水体的富营养化提供物质,增大水体的浑浊度 目前,我国许多水库以及多数湖泊都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威胁,水土流失更加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面对我国日益减少的土地以及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传好、贯彻好,把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下提出了解决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几点措施。
  3.1 完善我国水土保持的法律体系
  我国各个地区的水利及水土保持部门必须加强对水土保持问题的研究,制定出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政策,将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不断的推进深化。就目前来看,各级水利及水土保持部门应该将2011年3月1日实施的《水土保持法》修订版这项法律法规的作务实抓好,深入的将管理体制理顺,不断的强化各级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通过对有关水土保持的各项规定的制定以及完善,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迅速的推展开来。
  3.2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应发挥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复,而且有助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发挥生态环境修复能力方法有:1)制定出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颁布有效的政策,不断的调动起人民投入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修复的规划,将生态环境的目标、措施以及任务等明确化,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顺利展开;3)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不断的教育干部及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4)加强效益的评价以及监测工作,建立起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生态环境修复的体系,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合理且科学的理论依据。
  3.3 强化水土保持意识
  人类生存的根本就是水土资源,水土资源是富国强民以及兴国安邦的重要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土流失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极大制约。水土流失恶向循环局面的加剧,使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看来,水土的保持工作和人类的日常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关键环节。 所以,首先应该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水土保持意识,充分的明确防洪防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水土保持所起的重要作用,严抓水土保持工作,层层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然后需要的是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水土保持是系统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各级单位以及各级管理部门携起手来,参与到水土保持的工作当中。
  3.4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和天然林的保护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者和调节者,但砍伐森林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保护天然林的措施。利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同时要积极推进荒山承包,发展各种经济林木,既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实行退耕还林的过程中,由于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加上政府给予退耕还林的补贴低,不能保证退耕还林的工作质量。因此,政府应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提高退耕还林的补贴标准,使退耕还林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治理效果。此外水利设施老化的地方粮食产量很难提高,因此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不仅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涝灾害,还能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4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的迅速减少,干旱频繁,粮食产量也随之降低,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已经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力度,对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地区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整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从而不断地维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坤勇,刘健,许章华等.基于RS林地退化监测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1).
[2]杨桢,王向明.陕西省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J].陕西水利,2011(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林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