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资源消耗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方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林业资源具有有限性与周期性等特征,传统经营发展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由此,林业经济结构的转变成为必然。文章对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进行分析,为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林业经济;林下经济;转移分析
林下经济作为林业经济的拓展延伸,摒弃了林业经济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将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多种经营活动纳入经营模式之中,打破了林业经济周期性的限制,不仅有效提高了林业的产值,还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对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明晰林业经济转移的价值,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提供思想保障,再立足于林下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与所遇问题,对其优化提出相关意见,以推动林业经济的优化转型,为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1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价值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生态为基准所展开的植物能源开发、农林牧、养殖、种植、生态、空气等多项目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对林业附加值的增加和经济周期的缩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林下经济的落实与发展需以国有林场为主体,才有利于林下经济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整体而言,以国有林场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统筹经营。林下经济侧重于通过改变森林结构、以优化林地利用的方式,保护林业生态,实现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林下经济难以适应点状的发展模式,其整体布局结构的分化需要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与应用,因此,其需要通过国有林业的支撑与引导,进而达到推动林场规划合理性的提升,实现林业的统筹发展。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林下经济涉及畜牧业、种植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多项经营活动,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量提供更多的岗位,能够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1]。
2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
林下经济涉及多项经营活动,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更为多样。整体而言,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种植技术,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种植业会融入林业经营模式之中,林下种植技术、造林技术、密度控制以及栽培方式等,对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是规模化,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林下经济难以适应点状经营模式,由此,林业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程度直接影响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三是生产要素,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涉及资金、人力以及林地资源等多个要素,各项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合理性不仅影响林下经济活动的管控效果,对林下经济的落实亦具有重要影响;四是服务机制,我国林下经济正处于完善发展阶段,保障机制与服务机制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相应的种植管理体系、引进机制、流通机制以及服务机制等有待完善,对林下经济的长线发展产生限制[2]。
3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存在的问题
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所遇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进程较慢,目前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进程偏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金支撑不足,国有林场制度死板、原则性太强、政策审批较慢、灵活程度不够,作物选择偏差以及周期把控偏弱。资金支撑不足主要是指政府资金滞后,缺乏一定的及时性,使得项目方案的落实被延期,进而使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进程减缓。作物选择偏差主要是指林下经济发展正处于尝试发展阶段,部分地区存在照搬套选现成的经营模式,并未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与林业发展特点对作物选择进行选择,进而导致种植存活率低、养护难度高等情况,对林下经济的推进产生阻碍。周期把控弱主要是林下经济涉及多项经营活动,目的在于将林业周期性的限制降低,但是,由于对农作物生产种植情况把控度偏低,使得各项经营活动间的衔接度偏弱,进而导致林下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二是规模化偏弱,我国林下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养殖品种与林下种植存在品种单一的情况,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单一品类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而对林下经济模式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影响,再加之部分地区的林下经济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使得林下经济模式的成效不够理想。三是管理水平偏低,由于林下经济涉及的经营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管理难度更高,但是,部分地区仍采用林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对林下经济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进而使得林下经济管理存在全面性与系统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在系统管理与引导的缺失下,使得养殖与种植缺乏统一性管理,进而对林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产生影响。四是宣传力度偏低,主要是指在部分地区对林下经济的优势、市场前景以及优惠政策缺乏了解,对林下经济的重视程度较低,林下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林下经济的市场响应度偏低[3]。
4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优化建议
在市场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成为必然。但是,在实际的转移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认知、管理等方面。对此,政府方面应当加大宣传与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对林下经济的重视,为林下经济的落实创造条件。此外,在运转林下经济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发展内容的优化
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核心在于发展模式的调整,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营内容更为多样。对此,在推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内容的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能源资源。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能源的研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市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多,特别表现在能源需求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植物的能源供给作用受到重视,同时,林业企业也应当强化对生物能源的重视,通过种植能源草等作物的方式,迎合市场需要拓宽经营项目范围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满足市场的能源需求,维护市场发展的稳定性。二是园林资源。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重视日渐提高,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林业本身具有旅游方面的优势,对此,企业可以通过适度增加观赏性植物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丰富林业的经营内容,一方面还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选择观赏性植物的过程中,应当从林业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选择植物,以避免冲突问题出现。三是畜牧业。目前,畜牧业仍是林业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此,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应当延续林业经济中的科学与客观元素,通过积极发展畜牧业的方式,维护林下经济转移的稳定性。但是,在延续畜牧业的过程中,应当对养殖技术进行优化调整,用以提高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四是林药开发。通过将中药材种植引入到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中的方式,推广丰富林下经济开发形式,一方面为提升中医药药品市场的稳定性,一方面为林下经济经营项目衔接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五是菜果菌种植。林下经济应当保持林业经济中蔬菜、水果以及食用菌的种植,再通过挖掘地方性特色的方式,提升林地菜果菌特殊性,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市场竞争力[4]。
4.2管控模式的优化
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内部管控是提升转移有效性与提高转移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管控模式的优化应当注意:一是协调机制,通过制定协调机制的方式,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种植信息传达有效性的提升,减少措施滞后等问题出现;二是统筹管理,立足于当地实际,对种植与养殖的规模、种类进行控制,以提升种植与养殖的有效性[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成为必然,通过丰富经营内容的方式,减小传统林业经济在周期性等方面的限制力,并通过统筹规划管理各项经营项目的方式,提高种植与养殖的质量,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提供内在支撑。此外,还应当立足于市场与环境,开发特色作物,以提升林下经济发展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刘元.浅析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方向[J].南方农业,2019,13(5):69-70.
[2]谢奕新,梁顿.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南方农业,2018,12(8):77-78.
[3]陆开甫.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多样化经营转移的策略[J].今日财富,2018(3):27-28.
[4]杨再能.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优势与发展模式[J].绿色科技,2015(12):313-314.
[5]叶燕敬,黄娟娟.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多样化经营转移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5,9(12):96,98.
作者:张海峰 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