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为什么那么巅峰,汉武帝如何将汉朝统治推向顶峰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1-28 22:20:12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27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汉武帝时的汉朝能够走向巅峰,是和前几任国君的统治和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

第一,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经过多年积蓄达到鼎盛,国库充足,粮食满仓。

第二,在军事上,对匈奴的政策一改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出击,利用骑兵的灵活性和速度深入匈奴腹地进行打击,收回河朔,夺取河西走廊,开疆拓土,增强实力。

第三,国家收回铸币权和食盐的专属贩卖权,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为打击匈奴和国家建设提供了财政支持。

第四,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很强,派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增强文化交流,经营西域,使西北地区第一次进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内。

第五,七国之乱的平定,以及推恩令的实施,诸侯国的势力得到削弱,国内的威胁解除,加强了中央集权。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高见,如果喜欢历史,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津城沐雨”。

大家对汉武帝的一生如何评价呢?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wwW.ZgJcc.Com

大家对汉武帝的一生如何评价呢?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功有过,汉武帝也不例外!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不看好汉武帝,认为汉武帝只知道崇尚迷信,穷兵黩武。

《汉书》的作者班固较为客观公正地叙述了汉武帝功过。

山野老人认为,汉武帝是一位了不起的封建帝王。汉武帝有三大功勋是不容历史抹煞的。

一,汉武帝彻底清除了西汉潜在的分裂因素,奠定了西汉继续伟大的基础。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的无奈,让西汉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分裂因素。

这个潜在的分裂因素,就是郡国并行的体制。

刘邦建国之初,由于无奈,先后册封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九个异姓王。

这九个异姓王占据了西汉大部分版图。

刘邦在世,先后浇灭了九个异姓王中的八个,仅剩下力量弱小的吴王。

刘邦尽管剿灭了异姓王,同时又不断册封自己的儿子、侄儿、兄弟为同姓王。

这些同姓王同样潜伏着分裂西汉的因素。

刘邦驾崩后,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等四朝。

在这个过程中,诸侯王对朝廷的对抗日益猖狂!

景帝时期就发生过七国之乱,差一点葬送了景帝的江山。

对于诸侯王给朝廷带来的潜在危险,每一代帝王都有清醒认识,就是无能为力根治。

文帝时期,贾谊建议文帝“众建诸侯少其力”。

文帝对此执行不力,最后将吴王刘濞之祸遗留给了儿子景帝。

景帝时期,晁错建议景帝削藩。

景帝开始也是犹豫不决,最后爆发七国之乱,不得不倾全国之力镇压七国之乱。

到了武帝,主父偃建议武帝削藩,提出“推恩令”。

武帝吸取前朝的教训,大力削藩,最后才彻底清除诸侯王对中央朝廷的危险。

武帝之后的昭宣中兴,就是武帝奠定的基础。

二,汉武帝抗击匈奴三十余年,将国门向外推移了几百公里,奠定了中华民族继续发展壮大的基础。

汉武帝之前,匈奴对边境的抢劫,危害惨烈。

刘邦曾经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选择和亲,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吕后时期,匈奴写信侮辱吕后,吕后也只好忍了,继续选择和亲。

文帝时期,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带着十四万大军入境抢劫。

万般无奈之下,文帝仍然选择和亲。

景帝时期,为了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开放边关,执行富邻睦邻政策,匈奴入境抢劫仍然不断发生。

景帝无奈,仍然选择和亲。

到了武帝,开始仍然是和亲。

汉武帝认识到,一味的和亲,仍然解决不了边境问题。

武帝被迫对匈奴发动战争,以战止战。

上图是西汉早期的地图,从这张地图上看出西汉的处境多么糟糕,四面八方都被少数民族包围着。

特别是西北面,被匈奴、西域少数民族、西羌诸部等紧紧包裹着,压迫着西汉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匈奴,让西汉边民惨遭蹂躏。

武帝登基后,对匈奴实施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最后将边境线向外推移了几百公里,保证了边民的安宁。

从以上这张地图可以看出,西汉通过战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后,西汉的生存环境才有所改善。

西域都护府与西汉连城一片,截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对西羌与匈奴两大少数民族实施了反包围。

之后,在武帝后人的努力下,西羌也纳入了西汉的版图,匈奴的很一部分也纳入了西汉版图。

汉武帝三十多年的对外战争,虽然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灾难,但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发展壮大的根基。

如果没有汉武帝三十多年的对外战争,很难想象,我们今天的国土版图会是个什么样子!

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占据历史统治舞台一千多年,奠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的基础。

儒学今天在国家与世界的地位,让国人自豪。

儒学兴起之初,是不受人待见的。

秦始皇重视法家,有过焚书坑儒事件。

刘邦对待儒生是极其厌恶,推行黄老学说。

黄老学说的统治地位一直持续到景帝。

到了武帝,由于董仲舒的努力,汉武帝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奠定了儒学一千多年来的统治地位。

如果没有儒学一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很难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流。

(北魏孝文帝)

西晋解体后,曾有羌族、氐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涌入中华大地,最后鲜卑族完全控制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

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后,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主要是汉化改革,才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南宋被蒙古人灭亡后,建立元朝。

蒙古人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元朝仍然实行汉化,再一次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明朝灭亡,满清人登基,仍然崇尚中华文明,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断言,没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学的统治地位,很难说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不断流。

站在这个角度看,站在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不断流的角度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不可灭!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