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临死前说了什么,历史上王献之的结局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1-29 19:39:33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46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晋朝大才子王献之,为何宁肯自残双腿也不愿迎娶公主?  做驸马爷吃香喝辣的,似乎挺好,但世上的事没办法一言定死,也终有人乐有人忧。王献之这件事,说来说去,都脱不开情和势,他为什么不愿娶公主?咱们简单回顾一番,说几句。

  王献之的高才,咱们就不多说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曾是桓济的妻子,桓济被流放,新安公主即要求离婚,解脱后,她和晋孝武帝商量,要让王献之当他的驸马。可是,当时王献之已经有了妻子,且有过一个女儿,她怎么才能到手?为此,公主费了好一番脑子,什么选婿,什么逼退郗家,什么下诏赐婚,怎么高压有效就用什么。王献之与郗道茂离了后,他用艾草烧伤双脚,自称行动不便,是个跛的:

www.xunziyuan.com

这态度很明确了,没听说过驸马爷仪容不合的,可是,新安公主不在乎——当然,新安公主成了王献之的妻子,后来还生了一个女儿,王神爱,嫁给晋安帝当了皇后。

  (这桩亲事,其实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王献之是因为郗家没落,抛开了这门亲,也有人认为是高风亮节抗诏抵制,不管怎么说吧,最后终于成了是事实。郗家也与王家决裂了是事实。——咱们这里认为的是抗,抗!)

  为什么王献之采用这种极端的做法呢?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夫妻感情很好。

  郗道茂与王献之是表姐弟,两人从小就感情不错。郗道茂是王献之向父亲求来的妻子,两人少年夫妻,情深意重,郗道茂生下的女儿,王献之取名为玉润,可见爱重,只可惜这孩子短命,夭折了,两人被迫离婚后,王献之写过一篇《奉对帖》,上书:“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唯当绝气耳。”伤心溢于言表。

  王献之的遗言,也很感人,“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此生谁都不负,就负了表姐,哎。可惜的是这样的感慨,到死都没忘,还是输给了现实。

  其次是王献之出身琅琊王氏,可不用通过驸马一条道求富贵。

  琅琊王氏是什么样的家族呢?永嘉南渡,王氏是其中重要一支,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是第一望族,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氏势力最大的时候,朝中重要官员四分之三都是王家或与王家相关的人,在王氏眼里,没有谁能入得了眼。

  琅琊王氏的风光,一直持续着,王献之时代虽然不如从前,但“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王氏是名门望族之首。王献之的兄弟众多,他的生活完全不用发愁,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就算是他想当驸马,那也得他来挑啊。可是,新安公主一闹,这就不好了。他王家人,还要靠这个还能过下去?不能啊。谁敢逼他王家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只是,王家族里有人,其他的王氏也仍然风光,可王献之的青年时代,他本家已经是走下坡路了。他没有办法再如王敦一样,逼着皇帝认罪,此时,他不愿意,他只能用自残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抗议。但是,他不愿意又能怎么样?他还能造反?就算他想,也不能搭上老小,所以最后他还是与前妻离了婚,与公主结婚。

  为什么新安公主非得选他呢?一来是王献之名声很大,人也比较和善,不太爱说话,晋孝武帝选择人选时,看中的就是这样,他对办事人说,王敦啊桓温啊这样的算什么东西呢?他们一旦得势,就要干预皇家的事,要选驸马,就得选刘真长,王子敬(王献之)这样的,言外之意很明显,他没有野心,人长得帅,郗家也没落了好欺负,是最好不过的人了。咱们也约略可以感受到王献之的无奈吧。

王献之与高平郗氏女郗道茂离婚,再与皇族新安公主结婚一事,历史上的评论都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说王献之与新安公主结婚是为琅琊王氏族兴而被逼无奈,也有人说王献之是矫作以彰显其风度,这里分别探讨一下:

正方:王献之与郗道茂是被逼无奈,其本人是品质无碍虽然王献之所处年代中,离婚之事并未如后世封建朝代那般上纲上线,但却也依旧是有损声望之事。而很多人看来,王献之身为当时名士却选择与原配离婚,去取皇族公主为妻,是为了琅琊王氏门户计,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才有了王献之炙烤双腿自残以避婚事的情况。

(1)“惟忆与郗家离婚”的临终遗憾

从王献之临终之前所说的话,能看出王献之对于郗道茂的愧疚,临终前被人问及此生有什么遗憾之事,王献之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想到与郗氏女离婚之事深感遗憾。由此可见,王献之与郗道茂离婚应当有些许不自愿的。

并且,结合王献之自炙双腿以避尚公主,可以看出当时王献之可能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2)从性格放荡不羁的王徽之的态度去看王献之品质

另外从魏晋时期当时的名士风气去看,王献之的兄长王徽之的名士气度为当时世人所知,其放荡不羁一言不合就辞官的名士性格去看,王徽之待人的态度,应当不会与品性有瑕疵之人亲近。而看王徽之与其七个兄弟多人关系中,唯独与这位曾经离过婚取皇族公主的王献之最为亲近,可以看出王献之的品性当为王徽之所认可。

王献之死后,王徽之去奔丧,弹琴之后摔琴而去,因悲伤晕厥过去,后一个多月便死去。由此可见王徽之与王献之关系亲密。虽然不能以此兄弟情谊作为王献之品性力证,但值得当时极有放荡不羁性格的王徽之所认可,可见王献之的品性并非趋炎附会之人。而结合当时名士注重名声的现状看,王献之离婚应当更大的可能是属于被迫。

(3)结合当时的东晋形势去看王献之的选择

需要知道的是,在王献之离婚后再嫁给他的新安公主其实也是离婚之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当时嫁与谯国桓氏桓温之子桓济,但因桓济企图谋杀叔父桓冲被流放,司马道福便与桓济离婚再嫁给王献之。由此看当时的东晋内部斗争中,桓冲为当时桓温死后谯国桓氏的掌权人,被司马道福原丈夫桓济刺杀应当有夺取桓氏掌权位置的想法,失败后便被流放。司马道福作为司马氏皇族女,眼看所嫁桓氏桓济再无起复机会,便与桓氏脱离关系,嫁给当时在朝中虽然并非鼎盛,但子弟众多的琅琊王氏,尤其是被当时陈郡谢氏谢安看重的王献之,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些许内部权势斗争角力。

由此看当时形势所变,王献之作为当时琅琊王氏在朝中权位颇高之人,应当有可能是因为形势所逼,或者门阀、势力之间交锋下,无奈选择与有过婚约之皇族女再婚。

反方:王献之品性有瑕,为仕途和门阀计,抛弃原配适皇族公主与以上正方所言相反的看法里,认为王献之就是单纯为了自己的仕途和琅琊王氏的发展,才甘愿抛弃原配再曲皇族新安公主。

(1)作为琅琊王氏朝中代表,利用姻亲关系而运营权位

东晋门阀势力之间,会通过联姻等方式互相勾连,以此保证其门阀传续不断。而琅琊王氏自王导死后,便再没有能够左右东晋朝政之人出现,发展到王献之在朝时,王献之已经是琅琊王氏子弟当中权位最高之人,因此他便担负着门阀兴衰之重任。

这种情况下,王献之选择与司马氏皇族公主结婚,应有顺应局势配合陈郡谢氏等势力,削弱已经失势的谯国桓氏的考量。由此看,甘愿与原配离婚,再娶新安公主的王献之,或许并非世人所认为的那般情深义重,反而颇具投机之心。

(2)有人认为王献之炙足之举,有“作秀”之嫌

有人曾经举东汉年间的一则故事来讽刺王献之炙足拒婚之事:是说东汉时期有两个叫晋文经、黄子艾,本为无什么才学之人,却自称满腹经纶,通过夸谈矫作在京师洛阳名声鹊起。洛阳士大夫名士因为这两人名声正盛,即便不知道此两人真实才学如何,也跟风去推崇造访。直到当时洛阳真正名士符融出面,揭穿了晋文经、黄子艾两人的虚假,洛阳名士再无趋从。

而利用晋文经、黄子艾之事讽刺王献之,当是觉得王献之身为当时琅琊王氏代表人物,出身高门,并且在朝中颇有名望权位极高,选择与原配郗道茂离婚而娶皇族公主,利用炙足一事只是为了掩盖其品性有瑕之作为。炙足拒婚也只是作秀,为了保全名声罢了。由此种观点看,王献之自残双腿不愿迎娶公主之事,也的确有些虚伪之嫌了。

(3)结合琅琊王氏门风,分析王献之作为真实目的

作为琅琊王氏子弟,王献之自然具备琅琊王氏门风影响,因此从琅琊王氏门风如何,来看王献之拒婚一事,应当能够看出一丝端倪。门风如何可以从琅琊王氏发展之路来体会。

琅琊王氏自王导、王敦之时,便与其他鼎盛门阀多有联姻。王导执掌中枢时,为了对抗上游庾亮和陶侃,便与有京口之兵的高平郗氏联姻,王羲之的“东床快婿”之名便是郗鉴选婿所来,郗道茂为王献之表亲,结婚也是有亲上加亲之意。而之后,琅琊王氏与谯国桓氏、陈郡谢氏也皆有联姻。王献之离婚不谈,琅琊王氏子弟眼看郗氏衰败,讨好陈郡谢氏之举,为世人所知。

由此看琅琊王氏门风当中,应当有趋炎附会之心。由此其中之门风看,王献之利用婚姻关系,跟原配离婚再娶皇族女,颇具当时琅琊王氏门风之象。而且,王献之与司马道福之女王神爱嫁给晋安帝,更能印证这种推论。

总结王献之炙足拒婚之事,本来就是颇具争议之事,从正反两方去看,应当都有可信可疑之处。以上从两方面去探讨王献之拒婚之事,只为提供思路可能与读者,真正历史真相为何,当留与我们自行思考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