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试析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伴奏者需要拥有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演奏者灵活的头脑以及高超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样演奏者拥有较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即兴的艺术得到充分发挥。以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伴奏者再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自身的涵义,并充分地应有音乐理论知识,合理灵活地选择音乐织体与和声等。只有建立在这基础上,伴奏者才能演奏出一个成功的钢琴即兴伴奏。
一、钢琴即兴伴奏的现状
在进行钢琴即兴演奏的过程中,只有伴奏者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将其充分应用于伴奏者,这样才能有效地奏出相对应景的音色。但是钢琴音色的展现不只是依靠伴奏者的手指以及对钢琴的熟练程度决定的[1]。伴奏者想要演奏出优美的声音,必定需要其具备坚实的钢琴功底,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手指力度能有效地掌握钢琴琴键,再合理地控制踏板,这样才能创造出不同的音色。但是伴奏者对钢琴本身的控制能力与钢琴演奏技巧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人将对钢琴的掌握能力视为拥有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另者,有些伴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态度,没有正确地认识“即兴伴奏”理论知识。这使得演奏者在缺乏高潮的即兴伴奏能力与素养,在即兴伴奏过程中不能将其与音乐艺术有效地结合,最终不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钢琴即兴伴奏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二、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一)选择恰当的和声,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效果
即兴钢琴伴奏中的骨架成分是和声[2]。歌曲伴奏的完美性需要和声来搭配,只有和声选择恰当,其钢琴整体的伴奏效果才更好。当歌曲伴奏者在进行歌曲演奏时,首先要利用较短的时间对歌曲的整体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包括歌曲的思想内容、歌曲风格以及歌曲结构等。伴奏者预先要在脑海中将音响效果构思好。当演奏者对歌曲进行精心的布局,这样才有可能将音乐的层次感与活力感突显出来。从不同的连接声部角度为出发点,会具有不同的功能转位,但相比较而言,在即兴伴奏中和声的连接声部比较自由。因此,在为歌曲伴奏中选择和声时,需要灵活地应用和声功能关系,使和声的效果得到最大价值的发挥。
(二)合理协调曲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表现歌曲意境
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想要为听众呈现一个成功的伴奏,首先伴奏者需要对歌曲的曲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了解了的情况下,才能在把握歌曲整个框架的情况下进行伴奏,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合理布局的伴奏演出。伴奏者要善于协调歌曲前奏、间奏以及尾声等部分,将这几部分内容有效衔接才能完整地将整个歌曲的内容呈现出来。
例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歌曲的前奏的速度与节奏都处于比较自由的状况,前奏会使人融入到一个更加高远的意境中。而在一阵高潮之后,间奏部分的节奏显得比较平静。而最后一部分是尾声。在伴奏过程中,伴奏者要合理地控制与协调前奏、间奏与尾声之间的关系,将其意境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听众进入音乐之中。
(三)加强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
伴奏者在伴奏过程中,要以具体演绎的作品作为蓝本。在考虑音乐风格的基础上选择钢琴即兴伴奏的风格和特点等。使得音乐的声效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提升歌曲与伴奏之间的契合度,不断提升即兴伴奏的能力。在伴奏过程中,伴奏者同时要提升自身的钢琴技巧练习,促使自己在实际的伴奏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音乐演绎经验。在具体的伴奏实践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增加自身阅历,丰富自身的伴奏经验。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要沉着冷静的面对与处理。只有在这种不断练习与学习的过程中,伴奏者的音乐艺术修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選择合理的音乐织体
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一首歌曲可以具有各种织体。因此,在伴奏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织体。在选择织体时要结合歌曲的类型以及歌曲的表达情绪、风格以及速度等多方面情况。例如:在进行曲风格歌曲时,这时要选择比较有力的柱式和弦。而针对欢快风格的歌曲,伴奏者可以选择半分解式以及全分解式的音型[3]。而相对抒情性的歌曲,则需要选择比较缓慢的柱式音型。只有伴奏者选择了适当地音型才能充分地将歌曲中的已经恰当的展示出来。因此,伴奏者在接触一首新歌曲时,首先要充分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只有在掌握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恰当的思想内容、恰当风格的伴奏音型。伴奏织体主要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只有掌握好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这便为钢琴即兴伴奏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歌曲的风格与类型进行分析,演奏者提升对歌曲的分析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首先需要演奏者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演奏的技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地应用有限的资源,并结合将自己所掌握的钢琴演奏的技巧充分应用到即兴钢琴伴奏中去。这便是是钢琴伴奏,所有的钢琴演奏者都要相应地具备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钢琴即兴伴奏直接反应了钢琴演奏者的实力,伴奏者在相应的场景下应情地进行艺术作品再创造。钢琴演奏者在一特定的场景下再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进行钢琴演奏,通过音乐的再创造来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演奏者想要呈现一个更加成功的钢琴即兴伴奏的形式,演奏者必定要熟练地掌握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将自身对钢琴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实际地应用到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由此可见,钢琴即兴伴奏要与音乐歌曲相联系,在对音乐歌曲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完场钢琴即兴伴奏。在进行即兴伴奏时,演奏者首先要对歌曲的内涵、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演奏者进行分析了,他才能掌握歌曲的情感,并获得相应的情感认知。于此同时,在伴奏过程中应用钢琴演奏技巧,合理应用和声,最终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钢琴急性伴奏。只有在这形式下,才能充分体现钢琴急性伴奏的灵活性特点。
(六)以伴奏需要为基础,将钢琴演奏技巧恰当地应用到钢琴即兴演奏中
当演奏者具有熟练的钢琴伴奏技巧、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以后。在演奏过程中对演绎的歌曲风格以及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同时,要以伴奏需求为基础,在伴奏过程中应用自身的钢琴演奏经验,在综合应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最终成功地演绎出一个作品。在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宣泄情感时要做好恰当好处,不能过度,这样才更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钢琴即兴伴奏的作用。钢琴演奏者在进行伴奏前要可以进行一定的预习转呗,将乐谱的内容与知识点了解通透。同时,掌握乐曲的情感,并在演奏过程中将情感表现出来,有创造性地完成钢琴即兴演奏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充分体现了一个钢琴演奏者的音乐知识水平与素养。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而言,钢琴即兴伴奏是演奏者必备的一项音乐专业能力。从本文中可知,有些钢琴演奏者对钢琴即兴伴奏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将对钢琴娴熟的控制能力与钢琴演奏技巧混为一谈。针对这种情况,演奏者需要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其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充分地了解歌曲的内涵,并渗透自身的理解,与此同时,对歌曲的风格与类型进行分析,演奏者提升对歌曲的分析能力,以伴奏需要为基础,将钢琴演奏技巧恰当地应用到钢琴即兴演奏中最终演奏出一个成功的钢琴即兴伴奏。
作者:丁雅桑
第2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多媒体的应用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我们重点要思考的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传统教学课堂开创了广阔的空间
音乐理论课程与其它实践类课程具有很大的区别,实践性课程往往采用的是小班授课或者一对一授课模式,对于音乐理论性课程而说,上课人数往往很多,小班教学时还可以将影像资料通过播放器进行展示,或者教师直接进行伴奏演示,当学生人数过多时,教师只能进行简单的概括或者只是通过语言上的形容进行传达,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图像、声音等相关资料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情境氛围之中,提高教学效率,这个优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升高校音乐理论教学的教学空间。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授课教师提供了再度创造的自由空间
(一)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结合课程大纲及授课目标,尽可能的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在高校音乐理论课程中,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交差,不仅涉及到基本乐理知识,同时还涉及到文学、考古学、哲学等相关的内容,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相互交差,例如在介绍乐器时,往往要介绍考古学的相关发现与学术背景,因为有很多素材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板书又很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将素材图片插入到课件之中,利用图片扫描、音乐插入、网络下载等手段,进一步丰富课程上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的创造手段,使得音乐理论教学的授课效果大幅度提升。
(二)创造性的对课件进行设计,实现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难度并不高,但是要做出内容丰富,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的课件,相对来说就比较难了,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展现形式更加完整,例如:图片的穿插、色彩的搭配、音乐素材的选择等,这就要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既要保证内容的丰富性,还要保证其美观性,课件所涉及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统一、浑然一体,课件的用心设计会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培养起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高校音乐理论教学来说有巨大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缺失,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提前做好的,讲授内容的顺序已然固定,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创造性发挥,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并不能显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现今国家教育部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并不否认传统教学手段其独特的功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终宗旨,是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和声学、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等,往往对于这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优劣是制约学习效率的关键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内容,并不全是书本上的内容,更不能将屏幕当成电子黑板,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如技能水平、思维逻辑、电脑操作等,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顺畅,劣质的课件不仅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枯燥感,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好。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注重人性化的教学体现
教学过程的本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无法代替教师,教师不能只充当念课件的专职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授课过程中,充分的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的情感沟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其本身的关怀,以營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将优势方面尽可能的进行保留和发展,将不足部分通过传统教学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本身的职业价值,为培养专业精、业务强的复合型人才而奋斗。
第3篇:关于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关系的研究
1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的关系
在考虑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时,首先一定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想对其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此外,在创作乐曲时,创作人员也需要具备充分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是确保创作人员可以完成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所谓乐理知识指的就是音乐领域的一些比较基础的理论。就乐曲创作人员,在创作乐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被音乐理论约束,不能因为过分重视音乐技巧而忽视音乐创造力。因此,正确理解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音乐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传统的音乐理论;第二部分则是人们的创新成果。就音乐创造力而言,具体指的就是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这一理念来源于西方国家。音乐创造力对于音乐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其本质是一种不能被物质化的感受,但是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音乐人的最终成就具有关键影响。可以说,如果一个音乐人的音乐创造力比较强,那么其在音乐领域的成就也就会相对较大。
2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
西方国家开始研究音乐创造力培养问题的时间比较早,其成果也相对比较丰富,而我国开始关注音乐创造力培养问题的时间相对较晚。然而,现阶段我国已经意识到了音乐理论在培养音乐创造力中的重要作用,也就越来越关注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好多学者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者认为:在培养音乐人才时,如果仅仅重视对音乐理论的灌输,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培养人才时应该关注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的培养过程。首先,在人才培养的初始时期,学生必须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从而为后续的音乐创造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对音乐理论的分析工作。研究那些音乐大家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他们都经历了对音乐理论的分析过程,甚至是通过哲学的方法开展相关分析工作。经过这样的音乐知识积累之后,音乐人就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实际的经历结合到一起,然后将其上升到艺术的范畴。这一音乐创造力的出现需要两个因素的支持,第一个是音乐理论,第二个则是刻苦的练习。在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从而激发了音乐灵感。当然,在此过程中音乐人不能让过分的音乐理论束缚自己,过多的束缚也会影响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这就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度,将其确定在合适的范围。
3理性思维对音乐创作灵感的影响
在培养音乐创造力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过分依赖音乐理论,这样容易对音乐灵感造成一定的约束。换句话说,就音乐人而言,他们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学习和理解音乐理论。影响音乐创造力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们的实际经历,可以说好多艺术灵感都源于实际的生活。因此,音乐人必须重视对自身阅历的不断丰富。同时,也要协调好理性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过于理性而破坏艺术的感性。这是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传统音乐教学而言,音乐理论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大量通俗音乐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除了音乐专业人员,还有好多非常专业人员投入了音乐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4音乐理论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种类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对于音乐的口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传统音乐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然而,就传统音乐而言,它和音乐理论的联系一直都是非常密切的。更为重要的是,传统音乐对于音乐创造力的需求也相對较大。这主要体现在,当人们对传统音乐进行再一次的创作时,就需要一定的创造力的支持,而且对这种创造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就现代音乐而言,可以说在一些音乐理论的限制之下,有时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总的说来,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具有一种矛盾的关系。
5不同领域的音乐创造力分析
对音乐领域进行细分可以进一步得到一些子领域,如传统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相关研究证明,音乐创造力在音乐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就音乐实践而言,广大音乐人都在积极探索音乐的内涵,在此过程中,人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就音乐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以相关音乐理论为基础,对传统音乐开展再一次的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要想完成这种二次创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对传统音乐知识的深入了解;第二,创作人员本身就具有相对较高的音乐创造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作为音乐领域的工作人员,他们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就音乐教学而言,在培养音乐人才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多个方面的引导,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6结语
音乐理论和音乐创造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万玲
第4篇: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把科达伊模式教学法融入音乐的节奏练习过程中。在节奏练习过程中,拍感是基础练习,拍感掌握得好,在后来的节奏练习中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音乐节奏是指在拍速比较均衡的情况下,对强弱上的变化进行变化,此外,还能进行节奏之间的组合,只有对节拍掌握好了,才能让音乐具有韵律。如此一来,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在科达伊教学法的辅助下展开。尽管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然而其也可以用在对本科学生的拍感掌控上。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全班展开,让全班学生在统一的节拍指导下,带动个人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对拍感进行掌握。
如果学生对拍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开始节奏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对节奏的拍打不是简单巩固拍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在头脑中产生比较固定的、有一定节奏的音乐模式,还要配合多记,就能够让学生把听到的节奏型在五线谱上反映出来。
(二)把乐理以及和声方面的知识融入到听觉训练中。在对学生的听觉进行训练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单音,再音程,然后是和弦。让理论先行,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先进行构唱,对音和音间的距离,以及音和音间所建立的性质以及关系,对其进行模仿。从大三度以及小三度进行,紧接着对音程进行拓宽,使得学生用比较感性的知识对理性知识进行丰富,形成分析能力。在和弦的听记中,对理论先行的要求非常明了,和弦的基础是音程,有非常多的规律性可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弦自身结构的分析,大三与弦的构架以及小三与弦的建造等。在对和弦进行练习时,都是在调性间的,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对每个和弦独立练习,而是要先对低音进行倾听,对和弦上的主干音进行寻找。如此一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能让人们的听觉对乐曲进行领会,掌握一定的调性扩展和泛调性,以及无调性,这对音乐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三)把首调唱名法和固定的唱名法进行融合。在对音乐旋律进行听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首调听觉的教学方法。因为首调唱名法调式的感觉非常强,而且还比较容易记忆,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如果长时间使用该种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听觉上产生一定的惰性,在学生的音高分辨以及调性分辨上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对旋律进行听记的过程中,运用首调唱名法的时候,还要将固定唱名法加入其中,这样一来,能够对学生的听记范围进行拓宽,对学生自身的固定音高进行提高,还能提高学生在音乐上的分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在视唱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两种唱名法进行结合。就音乐训练上来看,因为固定唱名法的音准比较困难,所以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其在节奏上的注意力和调性方面的注意力就会被削弱。因此,要先从首调着手,在首调的作用下对旋律进行熟悉,寻找一定的调式和调性方面的感觉,最初不用唱名,简单地用la进行代替,在学生对旋律有了一定的熟悉后,可以加入唱名,还能对旋律进行很好地掌握。在比较高的视唱练习中,运用首调唱名法不能达到简化的具体效果,这时就要将固定唱名法运用到其中。
二、音乐理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意义
(一)在专业学习上,其使用价值非常高。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性以及理论性非常强,学生需要在严格规范和规定下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音乐基本功,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其具体的变现手法非常多,包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音色等,这些因素共同组成了音乐的模式,然而在音乐的每个因素当中,都要不断将听觉的具体作用发挥起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成了重中之重,而且是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视唱练耳练习的具体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对于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眼界,培养乐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审美教育放到议事日程上。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让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就我国目前在音乐审美教育上的发展来看,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沉淀,然而,在审美教育中,其核心地位总是被人们所忽略,只是对技能和技巧进行片面指导。在现阶段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在视唱练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的审美价值得以体现,将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将其融为一体。
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的审美效果是在艺术欣赏的過程中实现的,让人民群众的具体审美要求得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要把音乐作为载体,在比较统一的科学训练中,让群众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音乐美感。
(三)有助于开创学生的想象力。之所以说音乐理论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还在于音乐理论还能将人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发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人们的感知力。此外,还能不断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取向还在于对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人类在形象思维中,很多都是把表象作为材料。经过研究发展,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育就是在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以及运动表象的作用下,将一切事物得到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人类右半脑的发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音乐教育得以成功的基础,这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型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从简单到难,从浅到深、从慢到快。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把音乐理论与其更好地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作为学生,要对老师传播的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视唱练耳的教授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挖掘,同时,也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
作者:郭栋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