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艺术需求提高,儿童剧的发展也日益繁盛。据统计,2019年儿童剧演出接近两万场,总票房超过十亿元,中国儿童剧的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均呈直线上升态势,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家长对于儿童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儿童剧是以儿童为受众的戏剧,形式可以是歌剧、舞剧、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内容可以取材于神话、童话,也可以取材于现实生活。儿童剧表演不是小儿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所以表演虽然是给小朋友看的,但是里面有大学问。
儿童剧表演艺术的代入性。
表演讲究代入感,指演员自己相信角色,将自己代入角色、融入角色才能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儿童剧表演的特殊性在于演员多扮演儿童、动物或神话、童话中的人物,要俯下身来,用儿童的眼光去评价、欣赏剧中角色,深入到儿童中去,和孩子成为朋友。儿童剧表演艺术家方掬芬曾说:“我一生都在观察儿童,体验他们的心灵,揣摩他们的动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排演儿童剧《报童》时,方掬芬扮演的小报童是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而当时她已近五十。为了揣摩儿童的心理,学习儿童的行为方式,她每天都去观察鸽子,揣摩儿童眼神与鸽子的相似之处来训练眼神,最后成功塑造了报童,获得观众的认可。演员表演儿童,要体现童心童趣,设计出符合儿童特征的动作和语言。比如在《三字经》中为儿童设计了托着下巴、踮着小脚的舞蹈动作,将儿童的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
儿童剧表演艺术的夸张性。
演员在进行角色的二度创作时,要根据儿童特点设计语言、动作、表情、语气和音色等。由于观众都是儿童,因此表演设计要夸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合理的夸大和放大是儿童剧表演区别于一般表演的本质特征。比如童话剧《小红帽》中表演大灰狼欺骗小红帽,大灰狼的语言要适当增加谄媚的语气,不能太过真诚,笑容是奸诈的,眼神是游移的,要表现出大灰狼的阴险狡诈和贪婪,动作也需要放大,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夸张的语言和动作都是为性格塑造服务的。甚至,在外形设计上也需要根据角色进行放大。有些人偶剧设计的大头套、大手、大脚丫,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突出特征,给小观众留下印象。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只能保持三十到四十分钟的注意力,并且记忆点和成人不同,感性直观的认知较高,鲜艳的、夸张的、运动的设计更容易被儿童捕捉到,因此演员塑造人物时要具有夸张、鲜明的特点。
儿童剧表演艺术的趣味性。
正是因为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儿童剧大多都是教育性和趣味性兼备。在主题确立和表现方式上都注重趣味设计,在表演上也是突出丰富性和有趣性。表演的趣味性首先可以体现在语言的诙谐和肢体的夸张上。其次,增加互动性和活动设计,在互动活动中,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增强小观众的参与感,在轻松、热烈的演出氛围中引导儿童知善恶、明是非,在满足儿童娱乐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但是需要注意,互动环节的设计要合理而科学,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要让小观众在互动活动中一方面释放天性,领略体验式戏剧的魅力;一方面有所收获,受到教益。演员要适时引导,让孩子轻松快乐地获得体验,从直观感知升华到审美认识,培养小朋友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儿童剧是戏剧艺术馈赠给小朋友的礼物,在儿童剧的世界里能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们受到教育。精湛的演技、真诚的表演、精美的音乐和舞美设计、动人的故事情节都能陶冶儿童的情操,唤醒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善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如今具备文学性、经典性、趣味性、互动性的儿童剧虽逐渐火爆,但是其中很多问题在市场驱动下被忽视。作为儿童剧工作者,尤其是表演者,应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让表演艺术对得起台下一双双清澈的眼睛。
作者:尤芫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