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22 17:04:15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67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博物馆作为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精神文化场所,其展陈方式和空间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近年来,新媒体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互动式的特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渗入各种展陈空间。本文以博物馆展陈空间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新媒体艺术在改善博物馆展陈空间方面发挥的作用,旨在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优化当前博物馆空间展陈设计,为新媒体时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其他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博物馆的建设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博物馆”热成为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股新风向。博物馆作为一个人类艺术品搜集和收藏历史回忆的高贵殿堂,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由于博物馆在其征集、保护、研究、展示、传播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文化学习的“城市客厅”。然而,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趋同化,使其艺术文化的精神性难以充分凸显,参观者缺少感受体验的乐趣。因此,博物馆需要探索创新性的展陈方式。当新媒体艺术进入博物馆语境中,增强参观者与展览环境、展品间的互动性和参观过程中的沉浸感,改善当前文化创意不足,展陈形式过于单一、文化传播缺乏趣味等问题。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未来需要在数字化道路上不断深入。

  二、博物馆展陈空间

  博物馆蕴含着历史演变和时代发展所沉淀的深刻内涵,承载着文物保存、文化传播、公共教育等功能。然而,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难以摆脱以呈现展品为重点的传统展陈方式,对观众游览体验的关注较少,缺乏环境、展品、观众三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使观众成为单向的信息接收者。博物馆诞生之初是为特定阶层服务的。长期以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保存珍贵的物品,并为贵族,专家和学者提供研究,展示和教育服务。直到十八世纪中后期,大英博物馆正式建成,成为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新博物馆学的思潮,开始更多地关注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博物馆学家EileanHooper-Greenhill提出“后博物馆时代”的概念,认为博物馆未来发展将更加开放、多元、以人为本。[1]在中国《博物馆条例》的最新修订中,博物馆的具体定义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其界定为:博物馆,是一种泛指以接受教育、研究和欣赏等活动为主要目的,收藏、保护并向社会公众展示有关人类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构依法注册登记的非营利性组织。博物馆展陈空间是博物馆中展示和陈列展品的空间,是信息表达的重要场所。随着博物馆空间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其他辅助功能空间,经过展示主题设计及展品布置,向参观者普及教育和传递信息的空间也可称之为展陈空间。[2]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设计重点也发生了从“以展品为本”到“以观者为本”的转变。

  三、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和特征

  (一)新媒体艺术的定义

  “新媒体”通常特指数字媒体或其他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媒体;而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就是泛指所有利用媒体与技术方式来制作的各种艺术品。[3]这里的“媒介”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名称和词汇,而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的概念,包含了各类科技和新型材料。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影像、装置艺术等新技术呈现,一方面给予观者的呈现新形式的表达,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人们对以往传统艺术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标准,给观者带来新的感官体验。

  (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1.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化特征新媒体艺术实现艺术领域的突破,在科学领域也存在突破性的尝试。利用新技术实现灯光、图像与视频装置的综合运用呈现动态效果,对展品的扩展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在传统的展示中展品实物或展板不能达到动态的呈现效果,在技术背景下体现出数字化特征。例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运用多种投影技术和灯光效果以及水波、烟雾,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河流之战的激烈之感。新媒体艺术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知觉得到了重塑。[4]2.知觉体验多元化特征在传统艺术中,观者大多依靠视觉欣赏艺术作品,有限的直观感受是单一而浅显的。而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单一模式,全方位地调动了身体的各种感觉中枢与器官,形成了多元、互相交织、共鸣和知觉新体验,这种认识和知觉的体验能够在根本上引起观者对思维的发散和探索,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与判断。运用电子技术和科学信息手段创作的多样化的新媒体艺术品,为现代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新媒体艺术的多维性特征将其视觉与感知艺术、听觉与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视听感受,使得作品在外观上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张力。3.基于互动的交互体验特征新媒体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创造力的表达,反过来,艺术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尽管具有丰富、变幻莫测互动元素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容易吸引观众,但打开互动方式的“开关”却应当是容易被观众找到并且易于操作的,反之,就会失去深入探索、鉴赏的信心。而当你在和艺术作品互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新媒体艺术作品通过互动方式实现了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突破了传统艺术中仅由艺术家自己完成作品而呈现出来的单向模式,互动参与式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对观众有更好地渗透力与感染力。

  四、新媒体艺术对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影响

  (一)深化博物馆教育功能,转变人与物之间关系

  博物馆空间展陈主要包括与展陈主题相关的文物、展示辅助设备、陈设小品等,其中展示文物是展陈的重点,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和历史性。但是传统博物馆单一陈设和静置文本展陈方式,容易让观众陷入“博物馆疲劳”,使观众产生倦怠的消极情绪。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和观众审美意识的提高,观者和展品的关系也从“看与被看”的关系转变为更为深刻的交互关系。博物馆展陈空间通过物、空间与文化建构情境,参观者在其中接收信息,使二者产生关联并形成一个闭环。

  (二)调动多元感官知觉,强化人与空间的关系

  博物馆展陈空间以人的体验为中心,设计中要关注观者心理与空间语言包括空间的光影、形状、尺度、界面色彩与肌理等要素,这些空间语言组合营造出特定的空间情境,传递出特定的事件信息。[5]博物馆中的信息传递激发观者的五感体验并形成感官刺激,比如,唤起观者的听觉、抑或是调动观者的触觉等,让观者通过知觉获取空间环境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内化,转化成为自身的经验,通过知觉形成身临其境之感。如柏林犹太纪念馆在交织点处形成一个三角形路口,在路口,通过尖锐的墙角、漆黑屋顶上的两条光带、暗沉的颜色,塑造冰冷、残酷的氛围,直击参观者的心灵,给观者强烈的震撼。中国古典园林中通感的应用也有类似的效果,依托山水、植物、建筑等实体进行园林建造,充分调动了空间环境中作为主体的人的积极性,使人真正投入并参与了空间内容的展开。

  五、新媒体艺术在博物馆空间中的优势与创新

  (一)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经济附加值

  新媒体艺术具有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征,能够充分满足观众个体性需求的差别。其次,由于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容易受到破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保存的特点,决定了利用新媒体艺术来进行保留与发展的必要性。新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的展品保存方式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来大大增强展品的整体陈列展示效果,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传承。

  (二)增强观者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所谓的体验,就是指人们对于自己使用或者期望被使用的某些产品、系统或服务所有认知印象和反应。它是主观存在的,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与传统博物馆展陈形式相比,新媒体以其艺术交互、虚拟化的特征大大地增加了观众的被卷入感,具有人性化特征。例如在新媒体艺术作品”文字雨”中,通过改变传统的显示屏幕呈现方式,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文字犹如雨水一样的滑落,将文字直接投射到站在显示屏前的观众身上,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此外,利用数字媒体创造虚拟空间,使观众对作品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全面,有助于观众对作品美感的体会,从而实现对艺术作品的再设计与再创造。

  (三)促进博物馆向智慧化转型,增强综合性

  博物馆展陈不仅仅是静态的文字和实体,观众的体验和公众服务也是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线上服务终端,不断更新产品内容、线上线下导览系统,丰富互动方式,完善产品功能,使博物馆的角色从”守物”向以”人”为中心的公众服务进行转变,增强博物馆的综合性。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能够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起”人、物、数据”三者联系的智慧化体系。从管理者的角度,有利于展物多功能展示、展物管理和保护,对观众而言,能够将自己更好地融入场景空间,接受到良好地参观体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结语

  新媒体艺术技术性、沉浸感、交互性等特点优势,为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博物馆内展品的呈现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化;使得受众能够对博物馆文化的感受、理解和认识更为个性化;使受众认知直接参与博物馆文化的体验性更加深入化。未来,新媒体艺术将广泛应用与博物馆空间营造中,博物馆文化创造力的发展是有前途的,并且将不断有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钱春霞,陈颖隽,华建辉.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周歆怡.展陈空间视觉语言表达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3]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黄磊,周益民.新媒体艺术对当代美术馆的组织机制影响[J].设计艺术研究,2020(01):50-54.

  [5]孙楚格.新媒体艺术影响下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作者:梁宝莹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