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首饰艺术脱胎于传统首饰。在初期发展阶段,当代首饰不可避免地继承了一部分传统首饰的文化艺术特征。不过,随着当代首饰与当代艺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当代首饰逐渐走上成熟,呈现它自身特有的艺术特征:一是观念先行与唯一性;二是材质的“去价值化”;三是打破“工艺美”的垄断。文章着重从这三点展开论述,总结当代首饰的艺术创作规律,分析它的发展状况,为当代首饰艺术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当代首饰;观念先行;去价值化;工艺美
当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快速发展和相互连接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当代艺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快速生长。而当代艺术以极其多元化的特征,为当下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各自发展的土壤和语境。正如本雅明所主张的那样,艺术家都应该是一个语境的提供者,他应该避免代表他人,不是替他人说话,而是为自己提供自我辩护的方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首饰艺术已经脱离传统工艺美术的藩篱,走向自律,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一员。首饰,古已有之。从原始时期炫耀财富的贝类首饰项链,到封建时期帝王将相标榜权力的珠宝玉石配饰,还有西方中世纪种类繁多的、为宗教服务的首饰,如念珠手串、印章戒指、玫瑰念珠戒指等,再到近代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时期名声大震的珐琅镶嵌宝石首饰,都体现了人类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对装饰美的不懈追求。诚然,这种装饰美并非一种独特的审美存在,它往往依附于巫术、宗教、世俗权力、民俗、财富价值体系等等因素而存在,然而,纵观其发展历程,装饰的元素逐渐强化与纯化,直到完全脱离母体,走上“装饰至上”的道路。作为为纯粹装饰而存在的首饰,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呈现两种发展方向。1.商业首饰方向。商业首饰的开发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十分完备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它的发展已与艺术渐行渐远,故而,本文不对商业首饰进行讨论。2.艺术首饰,也称首饰艺术。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现代艺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艺术设计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引入了诸多先锋性、试验性的设计元素,有许多设计门类的作品(如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性得到极大加强,已然打破了设计作品与纯艺术作品之间的界限。此时,欧洲许多艺术类院校也相继开设首饰专业。如荷兰的里特·维尔德艺术设计学院、慕尼黑美术学院等。这些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艺术教育(如雕塑、建筑)等背景,他们的首饰教学的开端,自然也就以创作理念、艺术形态构成作为出发点,作品的装饰因素退居为次要的创作元素,甚至干脆不再纳入到创作体系中,而与“纯粹装饰”决裂,并借此宣布当代首饰(ContemporaryJewellery)与传统首饰的分离。当代首饰经过半个世纪的起起伏伏,从最初的狂飙突进到如今的稳扎稳打,可以说,已走向自律,其思想观念已日臻成熟,其羽翼已日渐丰满,当代首饰完全拥有了专属的艺术创作规律,最终成为了纯艺术领域的一员。荷兰当代首饰艺术评论家丽丝贝特·邓·贝斯腾(LiesbethdenBesten),在她关于当代首饰的著作《论首饰:国际当代首饰艺术纲要》(OnJewellery:ACompendiumofInternationalContemporaryArtJewellery)一书中,曾用六种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当代首饰:当代首饰(ContemporaryJewellery)、工作室首饰(StudioJewellery)、艺术首饰(ArtJewellery)、研究型首饰(ResearchJewellery)、设计首饰(DesignJewellery)、以及作者首饰(AuthorJewellery)。虽然这些词汇包含的意思略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均在于当代首饰是对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等等的探索,是对概念、形式、审美观念全新的研究,是一种与人发生直接关系的艺术形式和交流手段。显而易见,相对于传统首饰,当代首饰的艺术特征在创作观念、材质的选择、制作工艺、艺术规律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价值与内涵,鉴于此,本文从创作观念、材质、制作工艺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首饰艺术的创作特征。
一、观念先行与唯一性
无疑,观念是与“当代”艺术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和范畴,创作观念就是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艺术家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和思维方式。我们再看何为“当代性”?英国金斯顿大学哲学教授彼得·奥斯本(Peter80|ARTANDDESIGN|NO.191Osborne)在其2013年出版的著作《无处不在或子虚乌有:当代艺术的哲学》(AnywhereorNotAtAll:PhilosophyofContemporaryArt)一书中,对“当代性”如此描述:“当代性的出现,并非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时间、空间、质量的集合维度。首先,在结构上,它可以是理念、问题、虚拟、想象、观念、任务等;而从历史和时间上看,它是发生在此刻,站在全球化的视角能够理解和认知到的”。在这里,彼得·奥斯本把“当代性”界定为一种时间、空间与质量的集合维度,有着结构和历史的含义。而从结构的层面来讲,“当代性”首先是与“观念”发生关系的。此外,正如美国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LeWitt)对观念的定义:“在观念艺术里,观念或想法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当艺术家使用艺术的观念形式,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主意和计划都是事先想好的,而完成只是例行公事。观念成了创造艺术的机器。”①事实上,当代首饰发展到今天,作品的“观念性”在首饰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观念先行与观念的唯一性,是当代首饰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所谓“观念先行”,是指当代首饰的创作之初,在还没有设计草图、模型,以及选材之前,首饰创作的主题或观念就已形成,存在于创作者的脑海之中。它是先于首饰形体、材料、工艺而存在的,它是指导首饰创作的基础,甚至是唯一的依据。观念体现了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思考。这些主观思考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是艺术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趣味、伦理观,甚至是宗教情怀,也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成长经历,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爱恨情仇。通过艺术家的抽象辨析、归纳和整理,并经历一个不断纯化的过程,这些主观思考从一个原本错综复杂的观念综合体转化为一个单纯简约的创作主题,使艺术家明确了自己即将要在首饰作品中呈现什么、表达什么,而接下来的首饰作品创作的每一个步骤,比如画草图、制作模型、选材、确定加工工艺等等,都始终围绕这个创作观念来展开,它是首饰创作的依据,且是唯一的依据。有了这个依据,艺术家才能通过自己的外在作品来传递内在的思想信息,来表达艺术家对个体与社会、传统与当下的思考,来呈现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与文化价值观。德国首饰艺术家奥托·昆泽里(OttoKunzli)的作品“双人戒指”(RingforTwo)(图1),并非寻常意义上的戒指作品,它没有纪念意义,也没有装饰功能,不过,它却能引起人们的思索。从戒指的佩戴者来看,这枚双人戒指是为一对同性恋者设计的。对于佩戴者来说,如此这般的戒指到底是一种甜蜜的羁绊,还是意味着自由的丧失?无论如何,两人的命运大约从此就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吧!与传统首饰相比,当代首饰观念先行与唯一性的特点是具有革命性的。如前所言,传统首饰除了作为宗教、权贵、身份的附属物,曾一度作为纯粹装饰的存在,是无需“观念”的介入的,而当代首饰不仅打破了首饰仅仅作为纯粹装饰物的存在,以艺术家不断推陈出新的个体意识取代传统首饰文化中陈陈相因的群体意识,并且,把这种个体意识做大做强。时至今日,这种个体意识不断膨胀,呈现极端化的倾向。胸针作品《米·石》(图2)为刘骁所作。作者在创作这件作品之前,研究了大量的史前时期巫术文化,他被那些充满神秘感的仪式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作者选择稻米和尘土这两种具有东方哲学意味的材料,作为首饰作品的主要创作媒介。他用胶水把这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干燥后,打磨成矿石的形状,并用传统首饰加工技法中的宝石琢型工艺,把它研磨成“宝石”的刻面造型,再用传统的宝石镶嵌技法,把这种使用稻米和尘土制成的“宝石”镶嵌起来,做成一枚胸针。之后,把这枚胸针暴露在日光和雨露之下,数日之后,“宝石”逐渐风化,直至完全坍塌,散落成碎末,只留下银质的“宝石”镶嵌框架。在这个过程中,象征“永恒”的“宝石”,在短暂的十几天的时间里,轻易被风化、被瓦解,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过程,有着对“永恒”的戏谑,也有对自然界的敬畏。在这里,艺术家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完全倾注到了作品中,用风化的“米石”完成了对“一颗永流传的”宝石的解构,同时,宝石镶嵌工艺也失去了“镶嵌”的实际意义,仅仅成了某种思想观念的陪衬和依托。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个体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代首饰作品。
二、“去价值化”的材质
我们知道,传统首饰一般采用贵重材料来创作,这与它所服务、依附的对象有关。传统首饰大多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为权贵、富有阶层及宗教人士所用,故而,黄金、白银、宝石等贵重材料的使用顺理成章。再来看当代首饰,应该说当代首饰并不排斥传统首饰制作常用的贵重材质,艺术家时常会选择黄金、铂金、白银、钻石、水晶、红宝石、翡翠等贵重材料来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当代首饰艺术家选择贵重材料进行创作的行为较为频繁,原因在于早期的当代首饰刚刚从传统首饰脱离,多多少少带有传统首饰创作方式的惯性,另一方面,人们对当代首饰的接受度也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接受大量使用廉价材质制成的首饰。故而,早期的当代首饰艺术家有意无意地做出了某种让步或妥协,较多地选择贵重材质来创作首饰。不过,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便是早期的当代首饰艺术家,在选择贵重材质进行首饰创作时,他们也并没有把贵重材质的物质价值因素放在首位。换言之,他们之所以选择贵重材质,不是因为这些材质很值钱,而是因为它们能满足自己创作观念的需求,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也就是说,贵重材质在艺术设计方面的价值被开发出来了,这种价值属于精神文化领域,与物质金钱无关。从而,贵重材质的保值性被抽离,其物质价值被大大地削弱。另一方面,大量廉价材质纷纷进入到当代首饰的创作之中,有许多廉价材质是以往的首饰制作者不敢想象的,比如:紫铜、黄铜、铝、铁、不锈钢、玻璃、塑料、皮革、木材、树脂、人造宝石、颜料、干花、漆、纸粘土等等,甚至有许多令人产生不快的材料,如毛发、液体、硅胶、骨骼、器官、动物躯体、身体伤痕等等,也都加入到了当代首饰创作中。更有甚者,连光影、气味、声音等无形的元素也都成了当代首饰创作的素材(图3)。当代首饰艺术家对材质的选择真的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可见,当代首饰的材质库的确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尽管当代首饰的选材不再以材料的固有价值为依据,廉价材质因而大行其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家的选材必定是以创作观念为导向的,之所以选择某种材料来创作首饰,完全是因为这些材料能够契合艺术家的创意和想法,能够准确地表现作者的创作观念,彰显作者的艺术语言。由此可见,当代首饰的选材也是由创作观念而决定的。此外,近年来当代首饰艺术的创作活动中,针对新材料的试验与开发已渐成热门,越来越多的首饰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首饰艺术家,十分热衷于新材料的探索与开发。究其原因,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想在创作观念上、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已是难上加难,而对于当代首饰艺术来说,材料选择上的约束似乎才解禁不久,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艺术家们对首饰创作材料的兴趣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所以,从材料上来找突破口,也就变得容易得多。一般而言,当代首饰艺术家对材料所做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创作。正所谓“没有最新的材料,只有更新的材料”。“新”材料可谓层出不穷,如糖、水泥、锡纸、丙烯、浆糊、谷物、蜜蜡、滴胶、指甲油、面粉、奶粉等等;二是对某种特定的材料进行反复试验。这些试验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光学的等等,比如切割、敲打、灼烧、腐蚀、分解、黏合、碾轧、揉搓等等。一旦通过这些试验获得了某种奇特的视觉效果,艺术家就会以这种视觉效果作为首饰创作的起点,通过归纳、延伸、推演以及重复等等手法,创作一系列具有专属材料美感的首饰。甚至有许多艺术家把这种对“新”材料的探索,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首饰创作方式与语言。应该说,当代首饰艺术家对新材料的重视无可厚非,也恰恰因为这种重视与不懈的努力,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从选材上来讲,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首饰(图4)。不过,索尔·勒维特曾经说过:“大多数着迷于新材料的艺术家并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驾驭这些材料。需要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才能把这些新材料应用于艺术作品中。我认为危险的是,这种做法让新材料本身的物理性显得过于重要而变成了作品的想法本身。”可见,索尔·勒维特对当代观念艺术中,这种对新材料的热衷早就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当代首饰艺术家来说,索尔·勒维特的警示犹言在耳,他们需要对“新”材料不倦的探索与追求保持理性的态度,毕竟,选择何种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决定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由艺术家的设计想法来决定的。故而,创作观念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材料也是为观念而服务的。
三、打破“工艺美”的垄断
什么是“工艺美”?简言之,是指某种制作工艺经由一定的工艺品而呈现出来的视觉美感。它不但再现了某种制作工艺的独特技巧,也包含了制作者的精神、意志与美学追求。比如象牙镂雕工艺,具有玲珑剔透之美;陶瓷开片工艺,具有冰清玉洁的纹路之美;透光珐琅工艺,具有光怪陆离的色彩之美等等。传统首饰加工工艺种类繁多,比如錾刻工艺、珐琅工艺、花丝镶嵌工艺、宝石镶嵌工艺、雕金工艺、珠粒工艺、金银错、木纹金、铸造、鎏金等等,每一种工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美感。对于经验丰富的工匠而言,由于长年累月从事某种加工工艺,他们能够十分熟练地运用这些工艺,从而把这些工艺的特殊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使得手中的首饰通过这种极致的“工艺美”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整体来看,传统首饰中,这种“工艺美”的重要程度是无可比拟的,传统首饰对这种“工艺美”的重视与持守也是始终如一的,甚至可以说,传统首饰要求加工工艺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必须是“美”的,换言之,“丑”的工艺是无法容忍的。然而,当代首饰却打破了这种“工艺美”的垄断,也就是说,当代首饰对加工工艺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并不总是要求“美”,不但如此,在创作观念和艺术趣味需要的前提下,艺术家甚至可以选择“丑”的工艺表现效果来创作首饰。比如宝石镶嵌工艺,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宝石镶嵌工艺要求宝石的镶嵌必须牢固、宝石被遮挡的面积小、镶爪的造型美观、镶爪的数量合理、镶口与宝石的匹配度达到90%以上等等。可是,当代首饰的宝石镶嵌却是随心所欲的,不但对于镶口的制作没有统一要求,对镶爪或镶边的高度与形状也没有严格规定,就连镶嵌的方式也是不断花样翻新,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镶嵌方式,甚至宝石的镶嵌方向都可以颠倒过来,把宝石的底部朝上镶嵌。更有甚者,把宝石预埋在蜡模中,高温脱蜡之后,直接浇铸金属溶液,一次性铸造成型,连镶嵌的步骤都省略了,实现了铸造工艺与镶嵌工艺的结合(图5)。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种工艺创作的宝石首饰,完全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精致、绚丽、轻巧的镶嵌工艺美,相反,只有粗糙的、厚重的金属表面肌理,以及东倒西歪的彩色宝石。这样的突破传统“工艺美”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不必一一列举。没有了“工艺美”的唯一性的约束,当代首饰对制作工艺的探索与创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全新的工艺技术介入到了首饰制作中,如3D打印技术、电镀技术、激光切割、阳极氧化等等工艺技术,都被艺术家所采用。毫无疑问,每一种新的加工制作工艺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语言,只要艺术家掌握了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规律,并且熟练地加以应用,艺术家最终都能够把这些新技艺的独特之处发挥到极致,并能够拓展创作思路,触发新的设计理念,完成前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3D打印技术在当代首饰中的应用,能够给创作者带来全新的、几乎是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它给艺术家的想象力插上了极速飞翔的翅膀。3D打印技术给当代首饰艺术家带来了以前的首饰创作者所不敢想象的、复杂的作品结构、精确的尺寸与比例关系、夸张的造型,以及自由的制作程序。它极大地解放了创作者的双手,最重要的是释放了创作者的思想,一时间,似乎只有艺术家想不到的,而没有3D技术做不到的。无可否认,3D打印技术给当代首饰创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但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甚至,在仿照传统技术方面也更胜一筹。比如,传统的花丝工艺、錾刻工艺、铸造工艺、宝石镶嵌工艺等等,不但费时费力,完成的质量有时不得不取决于制作者的熟练程度,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采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这些工艺,不但提高了效率,还提高了质量,这是人工技术所不能比拟的。不过,3D打印技术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制作技术,毕竟,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此外,加工工艺仍旧是为创作思想服务的,艺术家选择何种加工工艺来制作首饰,完全取决于作品的创作观念、艺术思想与审美趣味。结语应该说,当代首饰艺术始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创作观念的角度来说,当代艺术的思潮时刻冲击着当代首饰艺术的创作,首饰艺术家始终立足于当代艺术的土壤,以大胆而积极的态度来探索首饰艺术的发展,不断汲取装置艺术、雕塑艺术、影像艺术、绘画艺术,甚至行为艺术的某些特征,使当代首饰艺术的创作观念不囿于现有的格局,而呈现跨界的态势。此外,从材质的角度来说,当代首饰材质的多元化已成常态,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当代首饰艺术家以“新”材料作为创作的唯一起点和目的。最后,从加工工艺的角度看,当代首饰并不排斥传统制作工艺,它在包容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制作技术,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语言,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首饰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陈彬雨 胡俊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