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1年底,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从2012年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但是对于省级卫视来说,收视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地面台,在新形势下,如何求得发展?
关键词:早间新闻; 省级卫视; 直播津京冀
2011年底,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从2012年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但是对于省级卫视来说,收视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新闻的贴近性不如地面台,在新形势下,如何求得发展?本文以河北卫视的报道京津冀三地的综合性早间新闻节目《直播京津冀》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从新闻接近性的角度来说,人们更希望看到与自己生活相关或离身边不远的新闻,所以省台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首先应抓住本省的观众。大多数省级卫视的早间新闻节目选题贴近本地百姓日常生活,例如河北卫视的《直播京津冀》有北京治堵、天津公租房建设等内容。其次,注重服务性,针对性,要围绕老百姓的生活展开,提供当下公众需要的资讯,例如《直播京津冀》在假日前报道景区门票优惠、天津超市开售火车票、石家庄增加订票点、全聚德网络预定年夜饭等等。第三,对重大新闻进行立体全方位报道,例如报道北京治堵,就整合石市物流成本增加、京津城际高铁突显优势、新政首日处罚37名司机等多条新闻,使观众对事件有较全面了解。然而,早间新闻节目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大多数早间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仍显不足。“伪直播”泛滥。几乎所有的早间新闻节目都在不断地对昨日的新闻进行回顾、重播。强调时效性的事件新闻很少,突发事件更少,直播新闻几乎没有。大部分是民生类的软新闻和可预知新闻。虽然节目报道新闻时常用的时间状语是“今天”,但对于软新闻特别是可预知新闻,用“今天”来体现时效性是不够的,节目应多做预告式的新闻,多用“将”字,尽量提前播报。
第二,早间新闻节目应加强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报道、对新闻的解读和评价。如果回顾前一天的新闻应进行更为充分的挖掘和深度报道,在报道角度和方式上求新、求变,结合此前新闻的最新动态和进展进行连续报道、系列报道。说到“直播”,观众通常会联想到重大新闻事件,然而重大新闻可遇而不可求,民生新闻、软新闻也同样可以做大做强。国外成功的早间新闻节目,通常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强调“软”和“近”。但大多数早间新闻节目的报道只限于事件本身,没有新闻背景和分析评论。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早间新闻节目应尽量把新闻做出厚度和深度,加大新闻背景的介绍和对事件的分析。例如《直播京津冀》报道北京出台治堵措施,应整合之前堵车严重的情况,治堵引发的年末汽车抢购潮对治堵新政将产生的影响;报道天津公租房建设,应旁及居民需求,分配原则,周边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这样事件的新闻意义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这是电影《超人》里的台词,前半句值得商榷,但后半句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很多早间新闻节目对新闻事件的细节介绍不足,导致对事件叙述不清,部分服务性信息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直播京津冀》报道京津城际高铁优势的新闻中,对高铁运行时间、发车密度、票价、高铁和自驾车等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成本比较都缺乏说明。这些内容虽然不属新闻要素,但直接影响事件的清晰度和信息的实用价值,美国的新闻观念强调“新闻是供你用的”,有实用价值的新闻才容易实现信息有效传播。
第四,早间新闻节目应压缩时事和会议报道。除对国内、省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政策出台作详细报道外,早间新闻不能长篇累牍地报道会议,重要会议应做成要闻回顾。对时政新闻、特别是会议新闻、事务新闻进行民生化处理。会议新闻、事务新闻是大多不受普通观众欢迎的。2003年《新闻联播》把会议新闻压缩至3分钟以内,收视率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一些早间新闻节目几乎每期都有此类新闻,有时还用相当大的篇幅报导。笔者认为这类新闻可以留给联播新闻去做。如果一定要保留就应从民生角度进行报道。例如报道领导会见外商应涉及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对增加就业可能的帮助;把会议公告中可能影响民生的内容抽取出进行深入解读。同样宣传成就的新闻也应进行民生化处理。例如《直播京津冀》报道唐山地区产值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要说明这对唐山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京石二高速对沿途经济的影响等等。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是使此类信息实现有效传播的一种方法。
第五,早间新闻节目不应单纯追求新闻数量,应有“头条意识”。大多数早间新闻节目每期节目20到30分钟,平均有18—20条新闻,信息量大,但重点不突出,总体平淡,节奏感差。应考虑每期打造一个头条新闻,做全面深入的报道,做到有背景、有细节、有评论,而且最好能做出故事性,做成“头条故事”。《直播京津冀》节目中曾有一个较长的版块是“感动河北人物介绍”,具备成为新闻故事的潜能,但节目不能只泛泛介绍人物事迹,而应强调波折、矛盾和命运感。例如宣传民间反扒高手苑国栋,除了介绍他抓了1000多个贼的惊人战绩,也不应回避他有时生活捉襟见肘,靠捡矿泉水瓶子、易拉罐去废品收购站卖钱换生活费的困窘,以及他的牙被小偷打掉,双手全都骨折过,连骨髓都被小偷扎出来的惊险遭遇,还有因随身携带三节棍、催泪瓦斯、自制皮鞭和手铐被警方治安警告的困惑与无奈。但是把新闻故事化是为了使信息更有效的传播,并引发公众的思考,而不是追求煽情和猎奇,在用故事感动观众同时,新闻节目的目的是通过故事引导观众思考对义勇为者的保护,以及个人执法的依据与边界。
第六,大多数早间新闻节目报道方式较拘谨,多为口播新闻、场外配音新闻,现场感不足,画面缺乏视觉冲击,而且缺少连续报道。“直播”二字意味着记者到现场带领观众亲历新闻事件,这是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方法,也是创建栏目品牌的方法,但目前节目记者亲临现场的新闻很少,画面随意,信息量小,还有些属于表意模糊的万能镜头,一些画面与新闻内容缺乏联系,例如《直播京津冀》报道石家庄增加火车票订票点,新闻内容是增设科技大学订票点,而画面出现的是师范大学的校门,新闻制作比较粗糙。连续报道可以充分利用电视连续传播的优势,追随事件发展进程,不断报道最新消息,直到最终结果出现,从而形成较长的信息链,不但满足公众刨根问底的天性,也在较长时间里保证收视率。通常调查类新闻采用此种方式,一些对公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也可以这样操作。
第七,早间新闻节目在选择报道的角度时,应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选择独特的报道角度很重要,但应确保角度能使新闻价值最大化。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哗众取宠了。《直播京津冀》报道天津破获文物走私案,报道选择角度是强调这是走私文物“历史跨度最长”(3000年)的案件,虽然这一角度占了个“最”字,但案件重大与否并不取决于历史跨度长短,而在于文物价值大小,这就不如说其中有几件一级文物重要。
第八,节目信息量较大,考虑到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及受众接受的随意性,因为并非所有的观众都从节目开始就看,而且观众看完整套节目比较困难,节目应设置提要和回放,以方便观众收看,实现信息补偿最大化。
总之,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品牌,就要结合本省实际,强化本土色彩,找准切入点,体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