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从小不会说话,总会说些不该说的话,也没办法……”,这是方大同《小小虫》里唱到的,第一听到感觉自己和这歌里唱的很像。可是,已经作为广播主持人的我,怎么还能够像小时候一样“不会说话”呢?于是笔者开始学习怎样在广播节目中营造一个轻松、娱乐、自然的听觉氛围。尤其是在前些年做的一档全民参与节目——《动感麦克风》中,每天都和很多听众调侃,从对话中发现亮点,给了笔者不少对于问答方面的启发。
关键词:广播; 问答; 交流; 流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人说,第一次技术革命使农业社会的基础结构解体,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社会文明空气繁荣。那么,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有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生产方式、信息交流方式。人类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站在未来社会的制高点上,用全球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我们的学科,才能真正地找到我们这一科学在信息传播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的方向和使命。
作为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对于自己的节目定会非常用心的去经营,为了能够保住收听率,吸引听众的耳朵,我们就会用各种办法来讨好“衣食父母”的耳朵。这当然是件好事儿,不仅会让节目的可听性大大增加,也会促使我们对于节目的不断改革、创新。就拿一档“才艺展示类”的互动节目来说,基本节目框架可以分为“开场”、“热线互动”、“结尾”三个部分,先来说说开场。“大家晚上好,欢迎在晚上北京时间21点准时收听来自929城市广播的《动感麦克风》”对于这样的开场,没错,是很安全,可是如果听众每天都听到这样的开场,难免会乏味。对于节目的开场,我个人认为,应该至少在三套方案之间交替运行。这样,听众才会感觉到每天的节目开场都不尽相同,能够立刻抓住听众的耳朵。
第一套:当然,安全版本的开场也算其一,虽然传统,甚至乏味,但控制好这个比例,也可以适当的使用。第二套:可以考虑用特别的日子来开场,如:“回忆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依旧是那么激动。真的是很神奇,二十多年过去了,居然第一次带红领巾时的很多细节都历历在目。今天是10月13日,少年先锋队成立的纪念日。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入队的吗?那一幕应该记忆很深刻吧。晚上21点了,这里是来自929城市广播的才艺展示互动节目——《动感麦克风》”类似这样的开场,是可以常变常新的,每天一个不同的开场,会给听众些许的新鲜感,至少不会过于平淡和无聊。第三套:对于开场,还可以参考自己的“心情”、“回忆”、“感受”、“上班路上遇到的一件事”、“听到的一首歌曲”、“健康小提示”。但是原则上的开场应该要直接,简短。独特的表达和新颖的立场,也会对听众的听觉产生刺激,留下印象。
好的“开场”是成功节目的一半。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听众在听到开场内容以后,被吸引住,有想继续听下去的冲动。否则,后面的内容做的再精彩绝伦,再娓娓动听,没人听,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如果把一档节目比作是过生日时收到的礼物,节目的开场,就像礼物的包装,决定先拆开哪一个,取决于礼物的包装。可在打开包装,看到的礼物本体,就应该可以比作是节目的内容了。如何让这份礼物表里如一,这一定是需要前期用心准备的。通常一期1个小时的节目,按照平均一部热线3分钟的进度来计算,会接到10部左右的参与热线,除去才艺展示的2分钟,还可以和听众交流1分钟左右。如何利用这1分钟也很关键,可如果对于每个听众的开场也是千篇一律,也会让听众觉得索然无味。比如:“喂!这位打通热线的朋友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唱什么歌?好,预备,起!”那还真不如放一台答录机好了。
笔者的个人做法是:每天上节目之前,在稿签本上提示性的写下几个关键词,一边提醒自己可以借此想到更多的话题进行发问。比如“作弊”、“迟到”、“做饭”、“借钱”,电话接通以后,突然的一个发问,和听众没有准备的完全本能的回答,或许也会给节目增加一些喜剧色彩。
比如在和听众交流时,看到“剔牙”的提示词。主持人:你吃完饭都不剔牙的吗?听众A:啊……对啊。你怎么知道?主持人:那,肉丝卡到牙缝里怎么办?听众A:用手拔出来呀。主持人:哈哈,希望肉丝不要卡到大牙的牙缝了。下面,我们来听听牙缝比较紧的人唱歌是什么样的,来介绍一下自己,唱什么歌?
问的问题越具体,回答的人越省力。被问题所引导的听众,其实不太会察觉你在掌控什么,因为气氛很愉快,他脑中就不会有警铃响起。没有防备的聊天,自然聊的轻松,听的有趣。同时,在对话过程中,最好能够适量的点放一些音效来营造一个生动的气氛,同时掩饰一些不好笑的笑点或者是让一些不好笑的笑点变的不那么尴尬。
既然是交流,不光是主持人自己说,聆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不善于聆听的人,不管怎么能说会道,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谈话对象。因为对话不是单向、封闭的活动,他需要有来有往,双向互动,所以,会听才能会说,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和说在对话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才艺展示的互动节目,也要善于倾听听众唱歌时的一些细节,可以作为点评的破冰点。虽然是和听众的交流只有短暂的1、2分钟,但是也要把握即兴交谈的一些基本原则:1、双向交流,互相促进。2、目的明确,针对性强。3、权威性和代表性。4、灵活多变,充满机趣。
当然,和听众的交流只是作为炒热气氛,或者是让参与节目的听众不要太紧张的一个方法,大家真正想要听到的,应该是才艺展示部分,但这部分的精彩,恐怕是主持人无法预知也是不好控制的,所以,主持人能做的就是利用听众的才艺展示,作为桥梁条件做一个独特又好玩的点评。不过,即使是点评也需要不断的变化,常规对于歌曲的点评一般包括,演唱者对节奏、音调、感情方面的把握,可是,这样的点评虽然能够显示主持人专业,但是依旧会让听众听得有些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来下手。比方说:“你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和谁一起听的?”;“听得出来,这首歌你唱的很有故事。你唱的时候在想谁啊?”;“怎么会这么紧张?你没有在舞台上表演过节目吗?”等等。另外,赞赏到对方最渴望的部分,一定会让参与节目的听众信心大增。当然对于一些比较了解的老听众,偶尔的挖苦、风趣的批评,也会让其他听众觉得这是一个蛮好玩的节目。
最后,再谈谈笔者对一档节目结尾的做法。通常情况下,广播节目的结尾都会比较朴素,“感谢大家的收听,稍后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们为您送上的娱乐节目,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这句话听多了就会感觉很习惯,可是推敲一下却又很多疑点。1、“感谢”?是要怎么感谢?2、“欢迎”,是有多欢迎?3、“娱乐节目”,我不感兴趣为什么要听?4、今天节目没有做好,说“不见不散”也会心虚吧。虽然这样推敲有些较真,但如果能把节目的结尾变得更有意思,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简单总结一下,一档节目的结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常规情况的结尾,这应该是最不费劲,最简单,也是最普通的结尾方式了。(2)顺其自然的结尾,“参与《动感麦克风》吧,我是韩帅,再见!”。(3)别具匠心的结尾,“不管你是宅男还是宅女,听歌、唱歌,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可是,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歌声唱到不至于让别人痛苦的程度,那就多多参与我们的《动感麦克风》吧,明天9点,继续来玩哦!拜拜。”
另外,经常的听听自己做过的节目,绝对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果能坚持下来,主持节目的能力也是能很快收到成效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互动参与类节目”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得到更多节目主持人的批评指正,让做节目真正的变成一种我们快乐,听众也快乐的事情!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