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问题是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短板,已成为共识。浙江省先行一步,于2014年实施铁腕“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后“五水共治”时期,治污重点更多向欠发达地区、基层倾斜。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经费缺失、“共治”观念落后的条件下,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以常山“五水共治”实践为例,探索适合欠发达地区水环境科学治理的模式。
一、区域类型分析
从地貌学上,常山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土壤蓄水能力差,水旱涝灾害频繁。常山的特殊地貌要求“五水共治”工作不能完全复制它地经验,要因地制宜,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模式。
从经济学上,常山属于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十分薄弱,据统计,2013年,GDP为10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只有6.5亿。而2014年排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仅“五水共治”项目当年计划投资额就达到5.7亿元,治理经费难以保障。
二、水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
基于欠发达地区在投入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常山“五水共治”工作更多的要依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组织领导体制方面。常山县政府与五大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签订《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行政村签订责任书,将“五水共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县、乡、村三级“五水共治”工作责任网络。同时建立高规格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河长制”,由县领导担任河长参与治水工作。县级机关部门负责人挂联到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村,各村治水目标完成情况与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及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作用,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二)重点领域整治提升机制方面。常山“五水共治”以“治污”为重点,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治理等重点项目制成作战图,制定5项治水专项行动方案,确立目标值、制定路线图、排出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县政府铺设125公里主管,建设210处终端设施,安装检查井和清扫井1.21万个,改造化粪池1.65万户。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采用“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四级垃圾运转方式,以垃圾细分材料、燃料、饲料、肥料、废料“五料分类法”的徐村模式为代表,推进31个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针对工业污染问题,整合石灰石矿山企业,关停47孔石灰立窑和124条钙加工生产线,全面推动石灰石产业转型升级。以污染物达标排放为标准,关停多家化工、造纸企业,加快了化工行业萎缩化治理进程,从源头上控制污水排放问题。
(三)建立抓长效机制方面。①统筹实施防洪项目。常山水涝灾害频繁,防洪方面重点实施强塘、固堤、扩排工程。②统筹实施保供项目。以开源、引调、提升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城乡保供水能力。投资5000万元建设千家排水厂、后坊水厂改造工作以及芙蓉水库二期工程,完成管道铺设7公里。对部分乡镇铺设饮用水工程主管网以及建设村网工程。③统筹实施排涝节水项目。常山县编制《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新建经四路等雨水管网10公里,提标改造雨水主干管3公里,清淤排水管网65公里,建设排涝泵站。开展节水器具设备选购、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推广节水器具,雨水集中收集利用系统。开展农业节水行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三、现有做法的完善与提升
自2013年开展“五水共治”活动以来,常山治水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急需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一)推进治水工作法治化进程。首先要强化普法教育,将《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分散在各执法部门的涉水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汇总,编制成册,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增强主体公众法律意识。其次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两高”关于环境污染罪的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增强环境执法威慑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涉水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涉水违法行为查处工作的统一协调,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等执法方式,协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加强与交界县域的合作。目前常山县“五水共治”更多的是在行政管辖区内开展,而与开化县、柯城区、江西玉山县等交界区域因存在块块分割和分散管理的弊端,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治理困境,如管理部门的缺失、缺少统一的标准等等。因此须加强与交界县域的合作,探寻相邻县域参与共治模式。一是相邻县域间要建立双边或多边公共协商机制,保障交界区域“五水共治”决策的合法性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确保治理统一性,避免决策之间的浪费与低效。二是完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机制。
(三)拓宽融资渠道。“五水共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投入,常山治水经费来源于财政收入、爱心人士捐赠、村民公摊,其中财政收入为最主要来源,受财政资金薄弱影响,常山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不得不挤占本应投入民生建设的资金。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是关键,可考虑在部分项目上引进社会资金,引入市场经济,即可弥补财政不足问题,又使“五水共治”工作更效率的开展。
四、常山模式的意义与启示
短期来看,常山“五水共治”在全省并不是最出色的,但常山模式中存在值得借鉴的做法。一是组织建设上层层落实责任制。县领导班子担任河道河长,县级机关部门负责人挂联到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村,每个村配备一名生态指导员,明确治理工作重点,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加以解决。二是设立专门治水机构。国外治水模式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的专门治水机构是整治水问题的基本条件。常山县政府专门成立五水共治办公室,并赋予其直接管理治水工作的权力,每月对乡镇(街道)“五水共治”督促考核并媒体公示考核结果,激发乡镇(街道)在治水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推进“五水共治”进程。
作者:蓝琦 来源:商情 2016年2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