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交流的形式)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5 23:39:31 归属于通信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7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例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的交流。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些认识。
一、和学生平等相处。所谓平等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是课堂交流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一所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教师还应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不仅向学生学习不了解的知识,还有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和永远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形成平等对话的局面。教师要放下尊者的架子,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享受与学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自由轻松,让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关系是融洽的,心理是相容的,所有精力就会都被用在共同达成的教育目标上。
二、和学生一起对话。课堂是一种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真理。例如一位学生读不进书很苦恼,于是去问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叫人打来一盆水,放在这个学生面前问:“这水里有什么?”学生讲:“我没有见到什么。”当学生脸贴到水面时,苏格拉底把学生的头沉到水里,过了一会儿,学生拼命挣扎,苏格拉底问:“头在水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我最渴望呼吸新鲜空气。”学生气喘吁吁回答。“是呀!只要你像渴望呼吸空气一样渴望学习,那书一定能读好。”苏格拉底笑着说。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像苏格拉底一样,走下神坛,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援助者、服务者?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
三、和学生讨论学习。对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讲了、学生练了仍未能很好地掌握,可利用师生角色转换,在过程中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源管理器的操作,这是很重要的,这个知识点学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学习。我就开了一节讨论课,把重要知识点细化,分别让不同学生进行主讲,下面同学可以就某一点对当前主讲的学生进行提问,如难回答则教师加入。这节课教师只起一个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去上课,能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只有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才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创新的火苗在碰撞中被点燃,才能出现师生能动的交流氛围。

四、和学生一起活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接受式”最为突出,而美国的教学以“活动式”最为推崇,学校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学生听教师说教,看教师面孔,教学模式成了“传递——接受式”的循环往复。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来换取个别学生或少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求“光师耀校”,结果造成学生厌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生”队伍。
要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要彻底更新观念,在活动或实践中进行教和学。计算机教学更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学,并且增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真正的提高。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把社会生活搬到课堂里来,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使学生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比如我们现在从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实践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各级各类编程竞赛相结合。由于此类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心理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优异、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较高级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早期就应开始抓起。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进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