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手机媒体的兴起以及学生网民数量的激增问题中,着重分析了网络文化安全在信息化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突出了网络文化安全对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以期在信息化教育进程中能够充分重视和利用网络文化安全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系统
一、前言
在3G与4G新一代通讯技术的推广下,网络通过手机将信息化程度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手机作为一种更便捷的终端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其中学生网民占网民数量的30.6%,比例最高。18-24岁的移动互联网网民高达到57.0%,25-30岁的网民占比为23.2%, 手机网民的低龄化正越来越显著,青少年更倾向于接受即时通讯网络所带来的更及时更快速的信息获取方式。近几年来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网络“门”事件包括最近出现的“盐慌”事件,都无一例外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已经以一种无形而强烈的力量迅猛地渗入到了教育系统中来,网络文化正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育系统,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教育系统的作用以及如果保证网络文化安全并正确利用网络文化安全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文化安全
随着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的兴起,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在信息化教育系统中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借鉴社会化的网络文化安全定义 ,网络文化安全在教育系统中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能够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正面导向作用,丰富正确的文化价值体系,确保人类文化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网络文化状态。
按照文化安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传统视角,网络文化安全也可分为网络物质文化安全,网络制度文化安全和网络精神文化安全三个方面。其中,物质层面上的安全,主要依靠软硬件的建设,如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制度上的安全主要依靠制定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教育系统的适用性强的制度方案;精神方面则侧重安全意识的树立和普及以及主体素质的培养。
三、信息化教育系统对网络文化安全的需要分析
(一)信息背景下的网络学习存在易失败性和网络文化安全隐患
网络学习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青少年对手机上网的偏好使得网络学习具有了强大的技术前提,网络学习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但网络学习的技术条件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学习瓶颈。
(二)网络文化安全保证信息化教育系统优势目标的实现与整合
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与革新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网络文化安全技术将从技术和文化上确保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1)最近发展区的过渡目标要求: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外显特征是信息资源的海量性,每一个学习者都身处知识信息的汪洋之中。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时在有无指导的区别下存在发展的差异性,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考虑信息时代的最近发展区,我们不妨把指导扩展为可获得的传统教育的面授指导,将成人帮助变通为一切信息资源的帮助尤其是以网络支持所得的帮助,而且这里的资源是最广义的资源概念,那么我们将会发现网络文化安全保障下的网络力量可以使学生渡过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最近发展区。
(2)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信息时代又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高科技的经济,它需要知识,更需要灵活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型人才〔7〕,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使命不仅是培养更多掌握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尽可能多的高素质的有创新思维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现行课堂教学原则多是为最大多数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但实际进行中仅能顾及最大多数的学生而忽略了最大限度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的顺利过渡需要以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前提,同时,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解决网络学习技术瓶颈的关键。海量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可能导致信息掌控或主导着学生的接受力,而不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青少年学生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的文化判断力。
(3)多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整合:网络化和信息化让终生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力求使学习者享受尽可能多的教育;追求人的素质提高和最大发展,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绩效提高,借鉴了绩效技术的思想精髓,基于网络文化安全技术支持的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教学系统泛化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型社会。
四、总结
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的传播则更多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青少年学生群体作为庞大的网络生力军,其特殊的教育系统身份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安全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信息化教育系统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和评价,通过科学的分析为网络文化安全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积极推广教育系统中的网络文化安全部署方案。
参考文献:
[1]丁列云, 赵刚. 网络文化安全及其监管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07(10).
[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 2):8-12.
[3]皮连生.《学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王景枝.论信息化时代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J]; 教育信息化,2005,( 2):11-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