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媒体的特征
1.1 开启全民媒体化时代
手机作为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社会的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传播权,从以往的群体接收信息转变为差异化的个体接收,由单向的传播变成互动传播。同时在时间上,手机媒体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获得想要的讯息,并及时反馈和互动。这样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意识的变化。个体思想活跃,能与其他个体自由评论探讨事件,参与度空前提高,可以说手机媒体开启了全民媒体化时代。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传者”和“受者”是固定的传受关系,前者主动进行传播,后者被动接受,传播着拥有垄断地位。手机媒体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使得获得和传播信息机会逐步向均衡方向发展的交互关系。近年来智能机逐渐发展,应用功能大大提升,除了基本的通信功能外,各种基于系统平台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参与各种信息。如今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涵盖了包括手机即时通讯、手机社交、手机安全、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出行、手机游戏、手机视频在内的诸多应用。在3G4G网络的平台下,手机上网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这同时也推动了高性能、高质量手机的制造。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手机媒体证实了这句话的真实性。之前的媒介,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实际上是与人分离的,直到互联网的出现才让人感觉到获取信息的自由,而手机更是能实现人与信息的无缝对接,让人能有控制媒体的能力。人们依赖手机与外界沟通,若是有一天缺了它,必然会感到不习惯,如同摘掉了自身的器官一样。
1.2 “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媒体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1983年他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传播形态聚合”概念,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在功能上呈现出融合一体化趋势,这种媒介融合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媒体范畴。其后,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纳奇森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介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手机媒体基于网络平台,融合进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应用软件阅读报纸,浏览最新杂志,收听各地广播,同时也能实时收看电视和最新的电影,俨然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电脑。人们可以边走路,边和他人打电话,边阅读新闻,这是其他媒介难以达到的,人和机器获得解放,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快捷的媒介。
融合了多种媒介的手机媒体,究其意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手机一体化的功能使得人们出行只用带手机就可以了,可以照相、摄像、录音、记笔记、上网查阅新闻、看电影电视,多种功能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娱乐的正常需要,这也是手机媒体近些年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可以这么说之前从未有哪种媒介如同手机媒介一样发展如此之快,应用如此之广的。有人大胆预测,手机媒体将击败其他媒体,其他媒体会逐步消亡。这种担心大概是不会发生的,但我们却不得不不承认“移动改变生活”,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2 手机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优势
2.1 信息传播方式的自由化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有了巨大改变,对信息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以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是人们的生活常态,但因为硬件过于庞大,无论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都无法完成随时随地对信息进行获取与处理的需求。而3G手机媒体的出现,将这一问题完美解决,并依靠手机自身的摄像、文字录入功能,使用户能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E-mail、微博、网站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信息动态,自由表达意见建议,参与到国家和政府工作当中。
2.2 传播功能的全面性
手机因为便携性和信息化,使其具有往多功能全方位方向拓展的可能,在当前已有手机扫描条码的使用,只要在有条码的物品或地方,用手机扫一扫,即可连上产品网页,对其信息进行浏览,实现了解、购买的需求。另外还有手机钱包、手机证件等功能,前者通过在手机中植入特定芯片,将银行账户与芯片进行同步绑定,让用户在购买商品付款时,把手机一刷,即可完成支付功能;后者通过将身份证、学生证、驾驶证等证件信息编码录入手机中,实现手机证件功能,省去忘记携带证件的后顾之忧。
2.3 界面沟通的互动性强
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最大特色便是具有良好互动性。传统媒体虽也有交流沟通,但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充分性,而手机媒体因为3G4G等强大技术支持和更低的技术门槛,只需接入无线信号,不用网线连接,即可实现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在线对新闻消息、突发事件及电视电影等发表评论,与相关人员实时进行沟通交流,极大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反馈效果。
3 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
3.1 打造语言风格审美新范式
当前,由于传统媒体对传播报道形式还较为单一,未能全方位调动起受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形态的一种,更应充分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构建符合人们审美心理范式的多重有效宣传渠道。
3.2 融入当前流行的“微元素”
以往,传统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行文大都篇幅冗长、文风平淡。而今,各种“微元素”广泛流行于新媒体网络平台,具有碎片化、数字化、个性化等特性。在手机媒体方面,“微元素”的流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从具体方面来看,“微元素”可以是单幅图片(包括摄影图片或漫画图片、动态图片)、单个音视频等等。
当前,无论是在手机微博平台,还是手机音乐、手机报等平台,皆可支持图片、视音频链接。以手机微博平台的图片博文为例,无需过多修饰,仅是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配上少许解释性文字,就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各方关注。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报道,“裁剪”为更适应当前受众喜爱的“微文本”,更容易吸引广大受众的持续关注。
3.3 增强受众的互动交流和反馈
借助手机媒体,提升新闻传播的高效宣传,还需做到增强手机媒体和受众的互动交流。尤其还需开展调研受众对手机媒体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反馈的调查。如此,有利于手机媒体在今后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时,满足受众媒介内容期待和需求。具体开展措施,如在手机报板块中增添“读者留言”互动板块,增大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