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进程中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论文(媒介融合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02:50:03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9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2008年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不寻常的一年,重大新闻事件和活动此起彼伏,为新闻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报道资源。2008年也是中国传媒加速融合发展的一年,如“报网互动”进一步向“报网一体化”推进,跨媒体的新闻团队开始活跃在采编一线,新闻传播资源整合在集团层面上有所深化,等等。因此,通过对2008年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重大新闻报道的个案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抽绎,能够看到新闻报道活动在新的媒介生态与传播语境中的走势,进而探讨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策略。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2008年重大新闻报道案例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主要为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和“3_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二是对重要活动的报道,主要有北京奥运会和美国总统大选,三是重大纪念及宣传性报道,主要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类新闻报道也是我国新闻媒体日常报道中最常见的新闻类型,但具体到上述个案,其报道选题的重要性、显著性和影响力尤为突出,因此它们无一例外成为所有新闻媒体都精心策划、组织的报道。本文作者将这些报道的部分代表性成果选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传播学案例库”,对相关媒体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和研读了与报道有关的内部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编辑记者进行了访谈。基于这些个案研究,我们发现,新闻报道正在随着媒介融合的进程发生多层面的变革,而报道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新流程的建构以及采编管理模式的创新紧密相关。限于篇幅,本文略去对毎一个报道案例的具体评介,只对研究发现加以综合论述。

  

  ―、新技术的应用与传播渠道的汇流.使新闻报道主体由单一向多元拓展.报道内容创新以全社会共同创造与个人化表达为主要突破点。

  

  Web2.0的网络技术实现了载体性能的根本改变,使广大网络用户的集体智能和力量得以爆发并有可能主导新闻传播的走向。2008年3月,CNN等西方媒体在对“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中有意歪曲新闻事实,引发了中国国内网民和海外华人华侨、中国学生学者的愤怒,他们利用博客、播客、论坛等发表了大量有关西藏问题的文章、帖子和自制录像,甚至自发创办了一个反CNN的网站,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而这些由网民自发创造的内容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源头,使新闻报道突破了以往专业新闻工作者主导内容生产的模式,表现出报道主体由单一的媒体从业人员向多元化的人员构成发生转变。有学者评价“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的传播效果时认为,“独立的直接的现场目击者的证词、视频、照片比一边倒的官方式新闻更容易对西方媒体和普通民众产生直接影响”。[11事实上,正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汇流”,才促成了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报道与社会公众创造的内容相交融。

  

  2008年5月汶川发生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在直播节目中策划和编制了基于手机和网络的互动性内容,如央视二套与央视国际TV大社区联合开展寻亲行动,让网民留下亲人的信息与自己的联系方式,央视二套的心联播》节目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播,一旦有得到留言者亲人的消息便马上与当事人联系,凤風卫视开通了24小时寻亲报平安热线,在直播节目中专门开辟一个名为“平安口信”的板块来播发寻亲或报平安的信息。这些举措不仅显示了媒介在灾难中的人文关怀,也再一次体现了数字时代媒体的融合与互动。

  

  媒介融合促使新闻媒体重新认识了“受众”这一在传播学理论中被作为信息接受者看待的群体:被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受众”能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不仅具有原创能力,也有自主权。这种角色转换使新闻报道由单向转向双向多向,媒介的受众资源可以转换为信息资源。正如有人对“草根新闻”所发表的感受在参与式新闻所建构的新型媒介环境中,已从传统媒体发动公众讨论、寻求公共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到公众不再单纯依赖传统媒体,而是竭力自由传播信息、陈述意见、形成舆论进而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影响公共事务决策的新的阶段。”121

  

  通过资源转换,受众从新闻消费者成为新闻生产者,媒体的报道面被扩大了,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专业记者不在现场的缺陷也可以得到弥补。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武汉晚报)〉没有条件派遣大批记者到比赛现场进行采访,该报总编辑林覚涛说:“与北京的媒体相比,奥运报道对地方媒体有很多资源限制。”因此,报社想到在拥有奥运门票或者能到北京参与奥运服务的武汉市民中征集业余记者。他们在18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了165人,组成”奥运百人采访团”。报社对这批市民记者进行了新闻业务培训,并开通了自动语音台,采访团成员发现新闻后可以打回电话,语音台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后,报纸的编辑进一步加工整理,并将部分有价值的线索通知在场记者继续采访完成报道。在奥运报道中,”奥运百人采访团”只是临时的业余记者团队,但由于奥运安保严密,他们采访的许多地点,反而是多数专业记者的禁区。据统计,百人采访团共发稿近300篇,其中95%以上为独家报道。131显然,当“受众”变身为“民间记者”之后,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专业记者的信源采集形态,在这种信息采集中,更注重信息的原始面貌和个人化表达。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各类新闻媒体在总结回顾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着力策划和组织了受众与媒体的互动,设置了各类专栏让普通公众讲述自己的故事,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阐述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被评价为“达到或超越了某些宏大叙事的传播效果,成为纪念报道创新的一个亮点。

  

  全社会共同创造新闻内容,将促使新闻媒介从功能单一的新闻传播机构,演变为媒介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的内容生产机构,即知识的生产部门,新闻编辑部从单纯的新闻采编部门向知识管理部门转型|新闻编辑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社会公众的对话者和新闻论坛的主持人,并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内容范畴内。

  

  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还带来另一种新景观:公共空间的私人化与私人空间的公共化。专业化媒介组织的记者编辑们所开设的博客已经成为一种“分享平台”,因媒介载体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刊播的一些信息,记者编辑可通过博客畅所欲言,或是将在媒体上没有完全展开的话題放到博客中作为专题持续性地讨论。这些博客类似于个人日记,有着很强私人化表达的特点,但记者编辑所特有的专业传播者身份和传统媒体的把关机制,又使其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成为一个公共性的话语空间。正如一些新媒体研究者的发现新的媒介技术使个人拥有了把个性化的体验向广大公众传播的力量,在其不断以各种形式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私人空间变成了公共性的,而部分公共空间又被私人化了。

  

  二、新闻报道由单一媒体独立运行转向多种媒体鼬合传播.报道创新在管理层面上主S表现为跨媒体新闻团队的组建.一体化新闻生产平台的打造和鼬合新AT項目管理.这方面的尝试将为未来的媒介组织再造探索道路和积累经醮。

  

  2008年,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佛山传媒集团组建了个一跨媒体的采访团队,赴美国进行有关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组建于2005年的佛山传媒集团是由机关报、都市报、电台、电视台等组成的一个多媒体集团•这次派出的采访团队由6人组成,既有文字记者,又有摄影记者和摄像记者,他们的工作任务不是针对各人原来所属媒体而设立的,而是打破媒体界限,为集团中所有的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工作成果是多媒体形式的,文字报道、新闻图片、现场录音录像等一应俱全。可以说,这次报道是中国新闻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报道”。

  

  目前,我国新闻传媒的组织结构都是基于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建构起来的,在应对单一媒体的新闻报道时,表现出相当稳定成熟的性能。但在媒介走向融合之后,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和弊端就越来越明显,它不利于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也不利于从媒介集团层面上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利用,更不能适应数字时代社会对新闻传播的新需求。而跨媒体新闻团队的组建,可以在现阶段媒介组织结构尚缺乏根本变革的情况下,根据某一重要报道项目的需要,暂时实现媒介组织架构的交叉融合。组建跨媒体的项目团队,可以充分调动并有效利用媒介组织内的现有资源,使原来因媒介或部门设置而孤立的工作单元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重组。同时,由于跨媒体的新闻团队是为完成某一次报道而组建的一种临时性组织,它不会从根本上破坏现有的媒介组织框架,却又能对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行“实验”,测试媒介组织结构调整的可能,从而为将来媒介组织的再造探索道路和积累经验。

  

  美国大选报道中,佛山传媒在组建跨媒体报道团队的同时,充分利用博客迅捷、互动的优点,搭建起可以为报纸、网站、广播、电视承载、筛选、加工新闻信息的多媒体编辑平台一“佛山传媒集团访美博客”。前方报道组第一时间将内容上传到这个平台,而后方编辑则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并对前方报道组进行了有效的任务分配与调控。这个跨媒介的采编平台主要由新提交稿件(素材库)、已刊播稿件(成品库)、互动区(前后方沟通与报道调控)和背景资料(原始资料数据库)这四大块构成。新提交稿件按传播符号属性分为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四类。工作博客,使佛山传媒此次大选报道的采编流程得到优化,各类新闻素材都首先发布在统一的编辑平台上。编辑再根据集团内各种媒介的介质特性进行加工整合,然后以多种介质渠道的多平台发布,比如网站首先发布最新消息,然后报纸进行跟进深度报道,相关的音频、视频报道也在电台、电视台上播出。新闻信息发布时间的多重设置和新闻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相互嵌入得以实现,以全媒体的滚动报道扩张了传播效果,提升了媒介的品牌影响。

  

  尽管佛山传媒集团围绕美国总统大选报道而搭建的这个工作平台功能有限,内容也不够丰富,但它的出现巳经证明,跨媒体新闻团队的工作模式与“报网互动”、“媒介联动”不同,他们不再是在多个媒介的编辑部里完成各自的新闻报道,而是打破介质鸿沟,在一个共同的新闻工作平台上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和粗加工,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不同的载体都只是这一生产平台的成果发布终端。这也是“融合新闻”的精髄所在。“融合新闻”的策划与组织重新整合了原本分属于不同终端的资源,新闻采制与发布的流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终端的特点及其不同的受众需求而统一设计,记者要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所有新闻信息的采集与粗加工,各个终端的编辑在此基础上对“毛坏”产品进行深加工、包装和发布。显然,媒介集团还需要建设与这一生产平台相融合的数据库,作为实现内容细分及深加工的资源保障。

  

  在目前新闻媒介的组织框架下,以“融合新闻”模式策划与组织重要新闻报道,实际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为提供某种独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161重要新闻报道本质上便是传媒组织最为重要的一种项目,由跨媒体团队承担融合新闻的任务,毎一次报道所形成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体现了作为项目的报道的“独特性”。

  

  媒介融合对媒体采编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带来挑战,也对采编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提出了更髙的要求。2008年的重大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采取编辑部前置或网络虚拟编辑平台的操作手段来实施、调控新闻报道。这些尝试提髙了采编沟通的便捷性,降低了信息在传播中的损耗,使编辑能够及时了解新闻亊件的发生、发展,对记者的报道进行指挥调度。编辑部前置,是紧跟采访报道团队,采编都在新闻第一线完成,虚拟化的编辑平台,则是报道团队、编辑部两地化的产物,采编需要借助网络虚拟平台进行交流沟通。编辑部前置和编辑部虚拟化,同为一种物理概念上的跨地区报道作业,不同之处仅在于编辑平台存在的实体化与虚拟化。

  

  广州日报在奥运报道中,通过编辑部前移实施了“全媒体战略”。广州日报的“编辑部前移”,即承担奥运会报道的编辑部门整体进驻北京,新闻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在北京进行“全流程”运作。“大部分媒体是把记者带到报道前方,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直接把编辑部和网络直播室搬到前方。”广州日报的总编助理周志伟表示,“前移”能使编辑直接感受到北京奥运的氛围,更熟悉具体情况,对编辑稿件、制作版面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前移”还便于编辑和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消除异地作战带来的记者与编辑之间的沟通障碍。m报社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造成分散在各个部门中的采编人员缺乏交流沟通,对报道的一些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新闻媒体在组织重大报道时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建前方编辑部,为媒体从业者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

  

  笔者在对广州日报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该报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滚动新闻部”,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业务部门,也是实现报网融合的一项措施。该部部主任吴国华说广州市内的重要突发新闻,我们都要抢第一发布权,以广州日报的名义来发布消息,表现在网站上面。这也提髙了广州日报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008年初南方发生雪灾,广州火车站十多万旅客滞留,滚动新闻部就架了一个摄像头在流花宾馆,刚好可以拍到火车站广场。吴国华说,“那几天大洋网都挤爆了。广州火车站是全国新闻关注的焦点,很多人去看,一些人要回家,但是不敢随便去火车站,所以他们在准备回家之前,就想先看看广州火车站的情况,就看我们的视频。当时这个摄像头是现场的,房间里有网线,我们架了摄像头就是现场直播,一分一秒都不差。”雪灾报道作为广州日报报网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显然与滚动新闻部这一新部门的设置分不开。正如广州日报社长戴玉庆所言,“关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不是需要另外搭建一个平台,还是在原有的平台基础上进行整合。在此之前,曾经有过不同的观点,但现在来看,结论应该是明确的,即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这一点,对新媒体而言,是一种资源的共享,它要来分享老媒体的资源。而对老媒体来讲,是在传统平台的层面上进一步扩大,是要把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纳入到老媒体运行范畴。

  

  综上,2008年一系列重大新闻报道所取得的成就使我们看到媒介融合进程+的新闻传播正在发生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案例中表现出的创新之举都还只是媒介融合刚刚起步的一种新闻创新“实验”,这种探索还需要更多媒介的参与以及更长时间的效果检验。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