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为,超声心动图心室肥厚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7 08:58:18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40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的是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1]。该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心电图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手段,但是发现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UCG)技术日益成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明显提高[3]。本院在临床中发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在诸多异常指标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运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率。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20例为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轻微胸闷、心悸、胸部隐痛11例,头晕、乏力7例,无明显自觉症状2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4~77岁,平均(58.2±16.3)岁。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各项指标正常的志愿者共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77岁,平均(58.4±17.7)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和正常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飞利浦IE33、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连接心电图,取左侧卧位,在胸骨旁、心尖部取标准系列切面,常规检测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与乳头肌及心尖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及两腔心切面。检查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径(LAD)、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AT)、左室舒张末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TW)、室间隔厚度(IVS)等。   1.2.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AT≥16 mm;左室腔不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厚度<12 mm。   1.2.3 心电图检查 采用上海光电公司生产的Cardiofax-9020P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仪行心电图检查,方法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调整好工作参数后,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QRS波群以P-R段为零电位线,每导联测量3个QRS波群、ST-T波群,平均值为最终测定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心尖部室壁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左室后壁厚度、心尖心肌厚度、心尖部室壁厚度、心尖部厚度、室间隔厚度与T波倒置深度等异常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观察组AT和LA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LVD、IVS、LVEF和LVT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尖部肥厚,厚度在16~35 mm之间,其中厚度15~20 mm(不含20 mm)15例,20~25 mm(不含25 mm)4例,≥25 mm 1例。患者收缩期可见肥厚心肌呈瘤样突起,心尖部左室心腔变小。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低。见表1。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V4、V5变化最显著,其中胸前导联R波振幅增高>2.5 mV;ST段下移>0.05 mV,呈水平样或下斜;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双肢对称性深倒>0.8 mV。对V3-V6导联的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有显著的负相关(r=-0.7637、-0.7521,P<0.05),ST段压低深度与T波倒置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7753,P<0.05)。观察组心电图检查胸前导联T波、R波振幅、ST段压低深度、RV5+SV1波幅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相关性分析 心尖心肌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左室后壁厚度与R波最大波幅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8、0.7254,P<0.05)。心尖心肌厚度与ST段压低深度、心尖心肌厚度T波倒置深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5、-0.6649,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   3 讨论   3.1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异常表现 目前关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的结果是一致的。她们指出R波高度、ST段压低深度和T波倒置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提供了依据。   虽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是容易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造成漏诊[12]。因此,寻找一种更好的检查方法对于指导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数学者认为相比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更准确的探测心室壁肥厚部位、肥厚程度和肥厚类型,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3-5,9-11]。此外,心动图还可以较为客观、完整的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变状况,方便定期随访,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运用[12]。   从临床报道来看,超声心动图满足如下标准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尖部室壁厚度>13 mm;心室收缩时,心尖部室腔暗区消失;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两腔切面示左室心尖部心肌增厚,厚度>16 mm,室间隔、左室壁明显增厚;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4,6-8]。在本研究中,对20例心尖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