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恋爱方面的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4 02:57:16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14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研究


  通过对国内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资料的调查,发现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视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育指导。综合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建议和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有效工具。


  本调查问卷分为恋爱现状、恋爱问题和恋爱态度三个维度。恋爱态度包括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五个因子。恋爱问题包括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如何面对恋爱分手两个因子。


  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恋爱心理上存在差异,比如,视障大学生恋爱动机较为单纯,视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恋爱对象身体存在缺陷,而普通大学生则不能接受。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比较成熟,但有部分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应对这部分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教育指导,加强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感情,理性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提出


  1.1研究意义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大学恋爱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引起大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之一。由于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消极,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通过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调查,及时发现其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教育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2研究目的


  视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一员,由于身体不便,其恋爱心理应当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国内对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与普通大学生的对比调查,以研究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大一至大五普通大学生378名,男女比例相同。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视障生37名。


  2.2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视障大学生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为100%。普通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4.5%。


  3研究结果


  3.1恋爱现状


  恋爱现状包括对目前的恋爱状态、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本次调查研究以视障生为主,研究结果只呈现视障生数据,下同)。


  3.2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包括对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见表2)以及如何面对恋爱分手(见表3)的调查。


  3.3恋爱态度


  对恋爱态度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因子: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


  对调查结果按1—5分进行赋分,将得分的前27%设为高分组,得分的后27%设为低分组。其中第3、4、5、6、10、14、15、17题反向记分。(见表4)


  3.3.1道德观念


  对道德观念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第一,当有恋爱对象时是否能与他人保持距离。第二,对待性行为的态度。第三,是否可以接受当众接吻拥抱。


  3.3.2恋爱认知


  对恋爱认知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对异地恋、网恋的态度;在恋爱过程中是否信任对方;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以及对另一半的期望。(表5)


  3.3.3恋爱消费


  对恋爱消费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是否赞成男方多消费;是否赞成通过满足对方物质需求来取悦对方;以及对待AA制的态度。(表6)


  3.3.4增益性


  对增益性的调查主要通过大学生对恋爱是否能提高社交能力以及恋爱是否耽误学习这两方面的态度来记性研究。(表7)


  3.3.5自主性


  對自主性的调查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当遇到喜欢的人是否会主动追求。第二,在确定恋爱对象时,是否要听从父母的意见。第三,盲目从众心理。(表8)


  4讨论


  4.1恋爱现状


  4.1.1目前的恋爱状态


  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级的增高,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恋爱状态,未曾恋爱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小。性别差异不大。这与普通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态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视障大学生恋爱已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1.2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也就是对恋爱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的预想,即为什么恋爱,怎样去恋爱。这里主要讨论恋爱原因,即怎样去恋爱。郑长波、李毅在《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有精神满足型、物质满足型、生理满足型和心理满足型几种。”


  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较单一,大多是因为两情相悦。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也有极少数视障大学生是因为孤独而恋爱。应对有孤独感的视障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以防其孤独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并帮助其培养健康的恋爱动机。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则更为多样化多样化。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恋爱的本质,纯化恋爱动机,培养正确的恋爱动机。


  4.1.3恋爱持续时间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持续时间逐渐增高,性别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的恋爱稳定性逐渐增强。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1.4恋爱次數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次数也呈增长趋势。性别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2恋爱问题


  4.2.1对恋爱中出现的分歧与问题的处理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希望经历幸福甜蜜的恋爱,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预期收获,在恋爱中也存在坎坷与挫折。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当与恋爱对象发生矛盾冲突时,大部分视障大学生能通过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并有效宣泄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想分手,同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宣泄。调查发现,当恋爱对象变心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对对方进行打击报复,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且在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严重问题。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恋爱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如果这些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转移,将进一步发展为忧郁自卑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时处理。鼓励其积极面对恋爱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客观分析原因,通过增强理智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来尽快摆脱恋爱挫折带来的精神痛苦,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显得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4.2.2如何面对恋爱分手


  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在面对失恋问题是能够洒脱放手、合理宣泄情绪。但也有部分同学萎靡不振,不愿放手,甚至通过匆匆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中来逃避失恋问题。而且有少部分同学在失恋时矛盾痛苦,甚至伤害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年级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问题,说明大学生在面对恋爱分手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失恋的挫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从热恋关系中断裂出来,一下子失去了曾经和自己很亲密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有影响旁人的情绪,有人甚至伤害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失恋,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不能为了爱情耗费所有的精力甚至抛弃生命。当失恋时,可以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倾吐内心的郁积情绪,缓解失恋的伤害。另外也可以进行心理转移,从而减轻痛苦。比如把热情投入到学业中去,在紧张的学习中逐渐减轻失恋对自己的影响。


  4.3恋爱态度


  4.3.1道德观念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道德观念良好。


  恋爱双方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有着各自的交际圈。随着恋爱关系的确立,双方都希望对方心中只有一个自己。但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的交际圈是需要维持的。但应教育大学生恋爱应具有专一性,应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人际交往,不可以三心二意。


  当代大学生恋爱已不再是偷偷摸摸,他们的恋爱行为非常公开化,步入校园,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情侣旁若无人、卿卿我我,丝毫不顾影响。[2]性生理日渐成熟,在与恋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萌发性冲动。但道德意识又使他们压抑这种性冲动,使他们处于矛盾之中。因此,应重视对他们的性观念进行教育,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3.2恋爱认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恋爱认知正常。


  视障大学生对异地恋、网恋态度良好,普遍相信存在美好爱情。且在恋爱过程中愿意信任对方。但对于恋爱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这一问题上,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存在差异。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逐渐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男女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普遍接受恋爱对象身体有缺陷,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普通大学生普遍不能接受。


  4.3.3恋爱消费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处于普通组,部分处于高分组,视障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念良好。性别、年级差异不大。


  恋爱消费态度是大学生对待恋爱消费的心理倾向性。[3]花前月下本无可厚非,但应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念。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和消费指导。最合理的恋爱消费观念原则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以优良的校风建设,向大学生渗透理性的恋爱消费观念。


  4.3.4增益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基本能正确认识大学恋爱带给自身的益处。


  大学恋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对大学生恋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不要因为忙于恋爱而忽略学习。应该辩证地对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4.3.5自主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除部分大一女生恋爱自主性得分处于低分组,其余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普通组。原因可能是女生家庭教育较为严格,且刚步入大学,恋爱心理不成熟。


  要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与责任。一个人心中有了爱,要善于表达,这是爱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不愿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但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


  大学生恋爱应具有自主性,避免盲目从众。要懂得爱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不应随波逐流。


  作者:张晓明等

  第2篇:关于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职業院校大学生群体受社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恋爱问题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也开始饱受广泛的关注,高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以及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出现和发生的各类问题与现象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大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职业院校的女大学生,女生比例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已超过40%。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这时候所形成的恋爱心理表现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心理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上需要外界环境刺激所形成的以自我意识为标志,从而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逐渐发展为恋爱以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现在的职业学校大学生由于大多数从身心发展来看,处于17—25岁之间,他们的生理方面已经趋向成熟,但在心理上还未能积极应对不安、沮丧、羞耻感等不积极、不健康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也会在受到恋爱挫折后开始产生,并且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心理学领域认为在情感的敏锐度方面,女性要大大高于男性,女大学生也更容易出现情绪失调等状况。经过对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王建中、樊富珉等人发现,据90项症状清单SCL—90显示女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度等因子上的得分要大大高于男生,所以对女大学生的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也更迫在眉睫。而高职院校作为另一层次群体,女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所产生的困惑更具现实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出有效可行的应对策略,是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表现


  1.从众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在谈恋爱,而只有你一个人是单身,就会不自觉地融入到这个恋爱群体中来。现在的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由于学历或其他原因,对自我自信不足,没有恋人的情况也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加之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去模仿跟随大多数人的恋爱行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表现之一。


  2.随意心理。“不重结果,只重过程”是在大学生恋爱群体中比较普遍的说法,这种行为实质是否认了爱的责任,只强调爱的权利,他们谈恋爱的终极目标并不会以婚姻为结果。打发时间、摆脱孤寂、享受恋爱的感觉是一部分人的想法。另外,恋爱双方之间没有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恋爱观,也没有共同的目标和规划。


  3.等的盲目心理。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结婚之前发生性行为具有轻率性。这是由于中国教育对性教育方面的缺失,对婚前性行为的严重缺乏认识导致的。部分大学生开始面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或性病等问题的威胁,这些情况让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身心遭受巨大压力,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危机


  1.失恋危机。恋爱中失恋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所表现出的状况也不一样,如情绪低落、愤怒、沮丧,甚至强烈的挫败感等,所引发的负性情绪如果达不到缓解,会导致更大的心理危机。


  2.抑郁危机。抑郁是一种心境障碍,临床特征主要以显著并持久的心境低落为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抑郁状态的个体会表现出焦虑、沮丧、厌世等不良情绪,在精神上遭受极大的不安。


  3.焦虑嫉妒危机。大学生恋爱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中焦虑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紧张、苦恼、烦躁等不良情绪。嫉妒心理在女生中更为普遍,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由此造成不良的后果。


  4.自杀危机。高职院校最大威胁之一就是自杀危机,大学生中由于恋爱产生的抑郁、挫败等负面情绪而导致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已构成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大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大学生中因恋爱挫折而自杀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四、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生理和心理的因素。步入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性心理上已发育成熟,对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大体上已完成,在不太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易产生性冲动。女生虽相对男性来说在生理上更为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情感、精神的心理需求和渴望也逐渐增强。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心理上表现出需求后才开始表现出情感欲。从恋爱心理发展状况来分析,“一见钟情”会由于异性的容貌、才华、风度、品性的出众发展而来,由此产生对性的要求。处于青少年期的女性感性更多于理性,也偏重于对异性气质、形象的迷恋,呈现出冲动性、波动性、排他性等特征。另外女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依赖性较男性强,自制力较弱,更渴望受到关注并被他人接受。而恋爱方式作为男女间最可靠的认同方式,是相互间获得情感慰藉的渠道。总而言之,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同异性交往经验的缺失和对爱情的强烈渴望所产生的矛盾,以及情绪发展不完善都极易导致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发生偏差。


  2.社会因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逐渐弱化,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对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发生冲击,部分大学生的三观开始遭受扭曲,其社会行为和处事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寻找异性朋友、填补空虚的心灵欲求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也容易产生,更大的冲击是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些不良因素也影响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3.特殊环境的因素。我们在研究女大学生爱情观的问题时,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校园生活的独特性、人员素质的相对性、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大学生们年龄相仿、学识相当或是心理相通,他们有彼此交往的良好外部条件,爱情易于发生。


  五、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


  根据前文的阐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1.形成积极自我认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保护因子。现在女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存在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矫正,就会继续蔓延下去,从而使偏差更加扩大化。首先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爱的教育,使其认识到爱情三要素之一责任感,意识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大学阶段,爱情绝不是唯一内容,应始终服务于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素质这一大前提。


  2.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增强大学生的外在保护因子。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恋爱上的外在保护因子有诸如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相应环境等社会支持系统和相关的情感支持,这些支持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危机。所以我们需要在危机应对中给其建立信心,帮助积极应对,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爱护、支持等层面加大关注,有利于建立信心并采取应对办法。


  3.开展相关活动,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大学生要学会开始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复原力,增强其面对挫折的能力,以便于形成正能量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呈现更积极、健康的发展状态。


  作者:卢宇婷

  第3篇:浅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和困境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是一种美好而复杂的情感。随着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大学生情窦初开,在大学校园谈恋爱已经很普遍。由于他们经历少、心理不成熟,所以恋爱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给很多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学业造成这样那样的影响。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困境,对大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成长有重要意义,也对教育者制定相关心理对策有很大帮助。


  一、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通过层层的选拔进入高等学府,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作为同龄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恋爱心理受生活经历、自身个性、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文化修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审美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在恋爱时也受这种心理影响。对于所谓的美,大学生更注重对方的内在美,重视对方的思想、人品和学识才干,希望寻找到理想一致、情趣相投的恋人。调查显示,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朋友”的选项中,35.13%的男生选择“温柔善良”,22.97%的男生选择“容貌漂亮”,16.22%的男生选择“对爱情专一”,13.51%的男生选择“有气质有才华”;而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男朋友”的选项中,45.12%的女生选择“为人正直,诚恳忠诚”,29.27%的女生选择“优秀出色,有发展前途”,14.63%的女生选择“英俊潇洒”。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选择恋人时多注重内在美。


  (二)暈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以致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晕轮效应表现的很突出,能够恋爱,一定是被彼此身上自己看重的一些特质吸引,比如长的漂亮、成绩好、性格好等,而这些最初的美好印象会让恋爱双方对对方形成一种好的“成见”,他们总是把对方想象的如天使一般,对方的优点被放大,而对对方的缺点却视而不见。每个人都有缺点,而现实生活不能靠一点美好的印象支撑。


  (三)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大学生谈恋爱的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很多大学生表示,本来没有谈恋爱的想法,但看到周围同学在恋爱,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好朋友在谈恋爱时,便会觉得别人成双成对,而自己却日渐孤独,反成另类,或者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抱着随大流的想法,效仿别人谈起了恋爱。据调查,大多数情况下,恋爱是跟风的,以寝室为单位,跟风最为明显。常常是一个同学开始恋爱,随之其他同学纷纷仿效。这种从众心理让感情的开始带有“不负责任”色彩,而也就难以成就圆满。


  (四)奉献心理


  大学生年纪轻、经历少,恋爱次数较少,很多是初次恋爱,当他们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中,当他们遇到家人以外自己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视爱情、恋人高于一切,眼里心里都是恋人,处处想着为恋人多做贡献,对爱情只求付出不求索取,甘愿为对方奉献牺牲一切,不求任何回报,只为博得对方欢心。这种情形在大学随处可见。爱需要付出,而过分的付出是一种情感不成熟、情感缺失的表现。过分的付出,也会导致爱情天平发生倾斜,使爱情双方无法正常平等地相处,久而久之便会对感情造成伤害。


  (五)表现和掩盖心理


  这是两种相对的心理——表现优点、掩盖缺点。大学生恋爱时总是力图掩盖起自己的缺点,以最佳形象示予恋人。恋爱初期,这无疑会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时间一长,一方面会疲于表现,优点开始淡化,缺点开始显露,恋情往往也会在此时出现裂痕。表现和掩盖的心理都可以理解,重要的是随着感情的发展,交往的深入,应该学会坦诚面对对方,并懂得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方面,当裂痕出现,勇敢地面对并予以弥合。


  (六)猜疑和嫉妒心理


  爱情有其特有的独占性,很多恋人看见对方与异性在一起,便会产生猜疑和嫉妒的心理,怀疑该异性是“第三者”,对爱情患得患失。大学生经历较少,不能淡然地看待恋人与异性的相处,或因过分在意而产生猜疑和嫉妒心理。这种心理会驱使其变得多疑、尖刻,自觉不自觉地侵犯恋人的权利和自由,以致伤害了恋人,导致彼此间的隔阂,最终埋葬了爱情。


  二、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境


  (一)自我评价失当


  有些大学生渴望爱情,本身的条件也的确不错,却迟迟无法收获爱情,仔细分析,与他们自我评价失当不无关系。大体上,自我评价不当的学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太过自卑型,不敢接触异性。有些大学生因为外表、身高、家庭、过往经历等原因,内心非常自卑,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恋爱。他们把自己的缺点记得很清楚,甚至扩大化,好像自己一无是处,而别人则是那么完美、那么优秀。尤其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他们更是觉得自己过于平凡、毫无优点,产生胆怯心理,不敢向自己喜欢的异性表露心声,怕遭到拒绝或嘲笑。即使被异性追求,他们也会极力回避,因为他们会觉得对方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缺点,不再喜欢自己。一句话,自卑让他们不敢面对爱情,让爱情一次次地从他们身边溜走。第二类为自视过高型,总找不到理想的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如果自视过高,都会影响别人对他(她)的认知,从而影响正常的交往。在这个问题上,在两性间表现更为突出。有些大学生自视过高,孤芳自赏,觉得自己条件优越,一般人配不上自己,不屑于与身边的普通异性交往。虽然他们也很希望收获爱情,可他那高昂的头和傲慢的表情却无形中将别人拒之千里,当然也就无法得到爱情了。这类同学在苦恼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其实源自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别人——太过自负从而抬高了自己,也贬低了别人,这样的心理无法获得理想爱情。


  (二)恋爱动机偏差


  有些大学生虽然收获了爱情,但是恋爱的过程却并不甜蜜,恋爱以后内心反而会更加空虚,这与他们恋爱动机的偏差有很大关系。一是为恋爱而恋爱。前面说到大学生恋爱有从众心理,那些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匆忙恋爱的大学生往往无法得到两情相悦的爱情,因为他们选择的恋爱对象只是让自己摆脱孤独、避免空虚的棋子,这样的恋爱在初期也许会有新奇感、兴奋感,久而久之便会索然无味。也有的大学生觉得年龄在逐渐变大,如不赶紧找一个,将来参加工作后忙于工作,岁数渐大,再找就难了,就算找也只能找别人挑剩下的了。还有的大学生只是想寻求刺激,像猴子捡玉米,见一个爱一个,沉浸于和不同的异性周旋中,视恋爱为一场青春的游戏。这些爱情最终只会导致对爱情的失望,收获更深的空虚感,甚至罪恶感。二是视恋爱为交易,把感情看作一种交换。极少数大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大学生,把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或家庭条件的好坏视为选择恋爱对象的唯一条件,渴望从感情中获得额外的收益。在他们眼里,爱情乃至婚姻就像一种交易,是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境况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是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种工具。但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得到地位和金钱又想享受令人陶醉的爱情,出发点的根本错误导致这样的感情不会甜美,只会被利益纠缠的疲乏不堪,互伤而散。


  (三)恋爱中的认知障碍


  一是重视爱情,忽视其他情感。很多大学生恋爱以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浸于两个人的世界中,忽视和以前朋友的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好像自己只属于对方,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无所谓。长此以往,会失去朋友,与群体渐行渐远,当恋人间出现感情问题时,连个倾听、商量的朋友都没有。人的情感应该由很多种情感组成,为了爱情厚此薄彼,最终也无法收获完整的生活。


  二是重视享受,忽视学业追求。很多大学生恋爱后把时间消磨在花前月下,两人世界的甜蜜使他们淡忘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理想的渴望。他们的恋爱内容就是經常在一起吃饭、跳舞、看电影、上网等。重感官轻思想、重物质轻精神,最终荒废了青春,失去了理想,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未能在学业上齐头并进,未能为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爱情最终应该也只能被无力扛起的现实耗尽。


  三是重视感觉,忽视理性思考。统计资料表明,谈恋爱的大学生中发生两性关系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热恋中的情侣感情炽热,常有眉目传情和倾心交谈乃至接吻、拥抱等亲密举动,以致突破理智偷尝禁果。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如此年轻的阶段,应该更多注重精神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果突破底线,轻情感重肉体,就偏离了爱情的方向。


  四是重视过程,忽视恋爱结果。大学生谈恋爱往往更看重过程,而较少考虑爱情的结果。虽然客观上讲,由于大学生都还在校,他们的工作、经济收入以及毕业后的去向等问题均存在着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他们不可能过多地考虑将来的问题,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他们只看重过程而不愿考虑结果的理由,因为真正的爱情还包含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厘清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恋爱中的困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也为教育者解决解决大学生恋爱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路径。


  作者:顾娟

  第4篇:浅析大学生恋爱心理与应对策略


  爱情是两性之间产生的一种亲密、强烈的情感。大学生大都正处于青春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8-25岁,恰好是发展亲密关系的年纪,不少大学生也会进行恋爱。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非理性的爱情观


  爱情观属于认知层面,当爱情观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旦现实情况与认知相冲突,导致认知失调,便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以下归纳了四种非理性的大学生爱情观。


  (1)对另一半要求过高


  爱情是双方感情共同投入的结果,是相互平等的,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他人,往往会让对方感觉到不适应,从而影响双方的感情,可以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对方的需要。


  (2)只爱对方,不爱自己


  在爱情过程当中往往由于情感体验非常深刻,有时候爱的“死去活来”,但是一个人如果将全部的爱都倾入到对方身上,当感情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便容易失去自我,陷入自怨自艾当中。所以爱别人,首先应该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这样也能够更好的爱他人。


  (3)坚信能挽回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分手的初期,坚信只要改变自身,仍可以挽回爱情。往往感情的破裂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有时候也确实无法挽回。只能说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挽回,最终如果无法挽回也应该积极接受现实。


  (4)我做的肯定比对方多


  这是在恋爱过程中常出现的一种感觉,其实这是一种被称为自我中心偏差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往往在某件事情上夸大自己作用的倾向。所以作为恋爱的双方应该明白这一点,从而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2、早期经验


  (1)依恋类型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比如人类的爱情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也是对另一半产生的一种依恋,而这种依恋在童年时期表现为对父母的依恋。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后来Hazan与Shaver又研究了依恋对于成年期的恋爱关系的影响,发现当依恋类型为安全型时,恋爱关系和谐,热烈,也愿意为对方付出。当依恋类型为回避型时,恋爱关系和谐,但是缺少自信,不太愿意付出。当依恋类型为矛盾型时,关系往往不和谐,也不考虑他人感受。


  (2)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心理社会化也有重要影响,吕遥迪的研究指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关系有一定相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发展,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中,如果父母过分保护,则较容易形成功利的恋爱观,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中往往容易对于大学生恋爱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就笔者的经验来说,一般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关于失恋、分手等痛苦经历,往往都不太愿意提起,而且这些内容的隐私性也较强,所以大学生也不太愿意主动地来求助于父母,老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朋辈咨询


  朋辈咨询实际上就是通过年龄相当的朋友和同学,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由于恋爱关系隐私性较强,学生往往遇到问题更多的会求助于身边的同学,朋友。所以开展好朋辈咨询不失为一个有效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班级当中选取心理素质好,责任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通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安排专业老师进行专业培训的方法,让心理委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技术。当学生中出现一些感情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最及时的发现与干预。但是朋辈咨询毕竟是非专业人员,一般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所以当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与心理老师取得联系,从而更好的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2、恋爱主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就是通过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影响。恋爱问题也是一样。如果总是等着发现问题再去解决,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来说实际上是被动的。所以高校应该主动的开展恋爱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到平时的教学大纲当中。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普及宣传。恋爱相关的话题本身就是社会热门话题,学生也是比较有兴趣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在于讲解各种恋爱问题的处理和应对方式,这也不但有利于学生自我正确恋爱观的培养,也有可以帮助他人。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运用于解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方法,前面两种方法,主要在一定程度上是预防恋爱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但是一旦出现以后,就要依靠心理咨询来解决了,在实际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网络心理咨询和面对面心理咨询。


  (1)网络心理咨询


  就笔者实际在学校做心理咨询工作来说,因为恋爱关系来进行咨询的主要是通过网络渠道,也就是QQ等通讯工具,因为网络环境下,对于成本的降低,隐私的保护,使得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网络途径。


  (2)面对面心理咨询


  这种咨询的方法对于解决恋爱问题广泛是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要特别注意咨询关系的确立,正确对待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移情现象。要鉴别出可能存在行为过激的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4、其他


  在咨询过程中,有一些情况虽然本身和恋爱无关,但是可能会影响恋爱关系,比如来访者有抑郁倾向的话,由于恋爱过程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加重抑郁的程度,从而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恋爱关系,这也可能导致恶性循环。所以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些存在抑郁、焦虑、强迫倾向等其他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更加注意,重点关注其心理变化。


  恋爱是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一种正常的需求,只有科学的看待这种需求,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成长,步入社会以后享受快乐美好的人生。


  作者:李晨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