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阿赖耶识思维模式(阿赖耶识学说)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22:26:10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14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

关键词:
1、阿赖耶识“非断非常”,灵魂“永恒不变”
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的两个基本理论,而轮回就需要一个轮回的主体,故唯识学建立第八阿赖耶识,以此为有情众生由这一世向下一世转变,从而世代生生不息的一轮回主体。众所周知,佛教又破“我执”,提倡“无我”,所以阿赖耶识即要能作为轮回的主体,同时又要打破“实我”的限制,而阿赖识“非断非常”的特性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成唯识论》卷二云:“(阿赖耶识)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此即意为阿赖耶识并非间断也并非始终不变的,因为它是“恒转”的。何为“恒转”?“恒”就是说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始终以同一类无覆无记性相连续,永无间断,是三界六道等建立的依止;也因阿赖耶识本性坚固,故能持种,使之不失。“转”是指因为阿赖耶识无始以来,每一瞬间都在生生灭灭,前后瞬间都有变化不同,因灭了果生起,并非始终统一。说“恒”是要否定有间断,说“转”是要否定始终不变。
由此,阿赖耶识因其“非断”,故可以作为有情的轮回主体;又因其“非常”,所以又打破了永恒不变的“实我”的限制。
基督教的灵魂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古希腊灵魂观的影响,虽然有关的理念未能最终成为基督教的正统教义,便在基督徒及基督教会中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较之阿赖耶识的“非断非常”,基督教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尼撒的格利高利在他的《论灵魂和复活》中提到:“我们的灵魂乃是神的样式,因而不是流动变化日新月异之物。但这种稳定不变的元素与我们的身体结合,构成联盟。”对基督教灵魂观产生巨大影响的柏拉图也认为灵魂是处在永恒不变的状态中,他关于灵魂和肉体是两个世界区分的推论后被斯多亚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继承和发展。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主是人的本质,我们知道在柏拉图的理型论
中他认为每一事物都可划分为本质和现象,而本质决定了事物之所以是这一事物而不是其它事物,所以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如果人的灵魂是人的本质,则有这样一个推论:尽管人有生者病死等各种变化,但灵魂依然保持如一。另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灵魂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而对于灵魂的这三个要素在多数情况下用理念来表示,所以柏拉图又将灵魂划入了理念世界,而与理念世界相对应的对象都是永恒、不变、普遍和绝对存在的,故而灵魂也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2、阿赖耶识“随缘转灭”,灵魂“永恒不朽”
阿赖耶识虽无始以来存在,但它的存在要依赖相应的条件。而且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转灭消失。这里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所谓“随缘转灭”是指圣者经过若干大劫的修行,将阿赖耶识中的染污种子对治断除,转染成净,最终达到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的圣境。这里转灭的是阿赖耶识的名称,而不是第八识的识体被断舍,因为第八识的识体无始以来是没有断舍的时候,此处舍弃的是阿赖耶识的执藏义,而能、所藏义仍在。
《成唯识论》卷二曰:“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2这里是问:“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始终不断生起,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舍弃此识?”答曰:“到阿罗汉位方能彻底舍弃,因为这时他们都已记过永远消灭了烦恼的贼害,都应受世间美妙的供养,都永不再受分段生死。”由此应知,至阿罗汉位即能舍弃阿赖耶识。这里的阿罗汉位将三乘的无学果位皆已包括在内,《瑜伽师地论·决择分》说:“诸阿罗汉、独觉、如来,皆不成就阿赖耶故。”
《摄大乘论·所知依分》曰:“(阿赖耶识与杂染诸法同时更互为因)譬如明灯,焰炷生烧,同时更互。又如芦束相依持,同时不倒。”这里的意思是说阿赖耶识与杂染诸法是同时存在的,而且是互为因缘。接下来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油灯的例子,油灯在着的时候,既有灯火又有灯芯,灯芯生出灯火,灯芯是灯火的因,同时灯火烧灯芯,灯火又是灯芯燃烧的因,两者同时互为因缘。第二个是芦束的例子,意思是说一要芦苇是不能立起来的,但一捆芦苇却可以立起来。由此可知阿赖耶识与杂染诸法之间是互为因缘的,离开了阿赖耶识就没有杂染诸法,同样,离开了杂染诸法也没有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当中的无量种子是由杂染诸法熏习而成,此熏习若无则种子亦无,种子若无何得一切种子识。(关于种子有本有,新熏之争,此不做详释)所以,阿赖耶识的存在要依赖相应的条件,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变甚至消失。
基督教所执的灵魂则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是一种不依赖相应条件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在基督教二千多年的发展中,“二元论”最受推崇,此即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器具,灵魂控制身体。也就是说与身体有区分的独立的“自我”控制身体,身体服从“自我”的管理。柏拉图认为“灵魂与肉体是两个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实体,灵魂就其最真实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中介性的存在,它起着连接理念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笛卡尔将人区分为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有思想的“自我”,客体是无意识的身体,自我独立在身体之外。波那文图拉认为灵魂是由精神性的形式和精神性的质料构成的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另外基督教所执的灵魂还是“不朽”的。“灵魂不朽”多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尤其是柏拉图的观念。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人自我意识的所在,而身体仅是生命的居所,死亡仅是身体败坏,人的灵魂不但继续活着,而且活在另一个较高的层次里,并且永远的存在。
以上对阿赖耶识和灵魂的二点区别作了论述,下面再对二者的相似之处作一点说明。
阿赖耶识和灵魂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都是生命的本源。《摄大乘论·所知依分》曰:“(阿赖耶识)执受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所以者何?有色诸根,由此执受,无有坏失,尽寿随转。”太虚大师在《法相唯识学》中说:“此一期报身所摄有为诸法刹那无常之众法聚中,而能使之一期相续存在,不散不坏,即由此阿陀那识(阿赖耶识的异名)执受之故。”也正是此义。接下来,“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按佛教的轮回理论,众生不是只有一生,而是三世六道不断轮回,在投胎的那一刹那,是阿赖耶识执取受精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阿赖耶识,那么胎就不能成活,只有阿赖耶识执取了受精卵这个小生命才是活的。由此可知,一期生命从母腹中结胎开始一直到最后命终之前,皆由阿赖耶识来执持生命,人只所以为“活人”,就是由于阿赖耶识的执持作用,如前所述,如果有一天阿赖耶识不再执受根身,那么人也就“撒手西去”。
基督教的灵魂也具有与此相类似的作用。西方“二元论”认为人的本质是灵魂,而肉体只是灵魂的表现而已。柏拉图认为灵魂和肉是两个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实体,灵魂是永恒不朽的,灵魂推动身体就如同水手划动船一样。《圣经》中有关灵魂是生命的本源的记述也颇多。 “他的气(灵魂)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诗146:4) “拉结离世,最后的灵魂离开她。”(创35:18)“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灵魂)吹入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等等。此外,基督教否定“轮回转世”,只承认“复活”,“基督教只承认一个宇宙,即当前的这个世界,和两个生命,即现在自然的肉体之中的一个和在复活以后的那个身体里面的一个。”但基督教的“复活”还是被改造了的灵魂和被改造了的肉体的结合,是整个人的“复活”,因此,“复活”后的生命还是以灵魂为本源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