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贫爱富是什么心理(嫌贫爱富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2 00:23:46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68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第三章“论处境的顺逆对人类评论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第三节中,对“钦佩富贵与藐视贫贱的心理倾向腐化我们的道德判断”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社会上层人物通常会因为他们所大量拥有的金钱和权利等等原因,而比其他处于下层社会的人更易被人尊敬,他们的一些罪恶和愚蠢行为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既财富和显贵等因素会影响到道德评判的实际标准,贫贱的群体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本文分别参考了谢宗林、樊冰和韩巍的译本,对作者观点作了简要分析。
  “财富与显贵时常享有只应属于智慧与美德的尊敬与钦佩;而只应针对恶行与愚蠢表示的轻蔑,却往往极不公正地留给贫穷与卑微承受” i,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道德家们都存在这样的抱怨:人们应该赞扬和褒奖充满智慧和优秀品格的人,可是人们对金钱与权利的崇尚似乎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这就造成智慧和优秀的品格往往因为这些物质因素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人们对于权贵的人的恶行存在选择性忽视的行为,而对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却不会如此,甚至放大了他们的错误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使得他们承受了过多的谴责。这也是人类奴性的表现,当我们中有一个人高高在上的时候,其他的人往往都会仰视他、崇拜他、宽容他,将他看做是自己所向往的终极目标。为何专制的君主能够享有神一般的权力和尊重,恰恰是因为人们把他当做是自己的终极愿望,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像君主一样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努力成为富人、大人物,走向社会的上层,只有这样你的缺点才能被人包容;只有这样你的另类会被理解为特立独行;只有这样你的放纵会被理解为风流不羁;只有这样你的错误才能被别人宽容。但这些实际上是不公平也是不恰当的。
  在社会中我们不难会发现,人们往往尊敬的不单是智慧和美德,蔑视的也不仅是罪恶和愚昧,而是随处可见人们对有钱有势人群的崇拜,但德才兼备的人却并没有受到这样的爱戴。有权力者即使作恶多端也不会被人看不起,而贫弱者虽然清白却往往遭人耻笑,而我们也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被尊敬被敬仰的目标:“人们之所以一心向上爬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钦佩,而要达到这个梦寐以求的目标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勤学苦读、洁身自好,一是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争强好胜的心理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一种是谦虚谨慎、公正无私。这两种不同是我们可以效法的典型:前者披着耀眼的光环,引人注目,其实华而不实;后者则显得大方得体,但除了目光敏锐的人以外,很少有人注意。后者虽然凤毛麟角,但却是真正的德才兼备之士,是社会的栋梁。而大多数人总是毫无私心的顶礼膜拜着财富和地位。” ii作者再分析了权贵人士的特殊待遇之后,又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们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好地说明嫌贫爱富这一心理给人们带来的不公正待遇。再社会中下层的人们当中,如果具有专业的生活技能,同时又有良好的品行,一般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但是一旦有一些品行不端的行为出现,就很容易造成人们对其唾弃,也会因此而压抑了他所具有的某种职业技能而带来的一些影响力。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口口相传的美德来得更加不易,也弥足珍贵,并不会像是上层社会中那样因为权力和财富的影响而受到影响。可是上流社会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在宫廷生活和社交场合中,想要飞黄腾达不能指望那些见多识广的同侪的敬重,而是要迎合愚昧的上司们那稀奇古怪的偏爱,在这里德才兼备之士还不如溜须拍马、坑蒙拐骗之徒更吃香。在和平年代,大乱未至之时,帝王将相们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丝毫不想承担为民造福的责任,以为有那些倡优弄臣们就已经足够。在上流社会中,人们将那些故作姿态的仪表风度和小聪明,看的比战士、政治家、哲人或者议员的男子气概还要高。那些粗俗卑鄙的溜须拍马之徒肆意的污蔑和践踏一切令人肃然起敬的美德,这些美德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都十分重要。而在道德沦丧的上流社会中这种马屁精随处可见。iii在此,作者就从两个社会阶层来分析了财富和权力等物质因素对于道德评判标准的影响,似乎在下层社会中,个体的职业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影响,要比上层权贵们中的影响力大,也更容易因为所犯错误而受到谴责,相反,在权贵们中间就没有那么明显。
  富裕和有地位的人引起世人的高度尊敬,而具有智慧和美德的人却并非如此。我们不断地看到,强者的罪恶和愚蠢较少受到人们的轻视,而无罪者的平困和软弱却并非如此。为何如此?当我们用想象力来描绘大人物的状况时,几乎都是对一种完美和幸福状态的抽象的想象。正是这种状态在我们所有的空想和虚幻的梦想之中,被概略地描述成自己一切欲望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对那些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的满足保佑一种特殊的同情。我们赞同他们的一切爱好,并促成他们的一切希望。我们认为,任何损害和毁坏这种令人愉快的状态的举动都是令人遗憾的!我们甚至希望他们永存于世;并简直不能想象死亡会最终结束这种完美的享受。iv作者的观点,不但描述了嫌贫爱富的心理在实际道德判断中造成的不公平印象,同时不禁会让我们反思,我们每天在这个世界上进行的所有辛苦和劳碌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贪婪、野心,不断追求财富、权力和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努力工作和学习,努力想要成为富人,努力想要进入到社会的上层去,或许,不仅仅是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更多的可能是渴望得到精神上的认同和赞赏。
  注释:
  i(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1.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1-72.
  iii(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iv(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樊冰,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樊冰,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