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时间答卷》之后让我们感受很深。朋友,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时间的答卷》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时间的答卷》观后感3篇【一】
神州大地,建党百年,红色足迹,历久弥新。纪录片《时间的答卷》以电视化、艺术化形式再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节目共分为“忠诚”“血肉”“初心”“公仆”“自强”“胸怀”“奋斗”“担当”八个篇章,聚焦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展现英雄人物的闪光片段,勾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为了让观众们感受到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一脉相承的精神品质,在叙事模式上,《时间的答卷》以互动式访谈、穿插式讲述架起时空桥梁,每期围绕一个品质进行跨越两个时空的对话。比如节目第三期围绕主题“初心”,连接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和“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两位赤胆忠心的共产党人,两个不同的人物在演员李晨和刘佩琦的演绎下,跨时空对话,共同讲述“初心”的故事。
100多年前,一代风骨革命先驱李大钊带领青年人救亡图存,领导工人运动,培养无数青年投入到救民于水火的革命事业中。40多年前,农村改革先行者陈庭元大胆实行包产到户,结束了凤阳人民的讨饭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的序幕。历史的书卷上,两个不同的人物,却有着同一颗为民“初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纵横党的百年征程。从石库门前的一盏灯火到改革开放的千里璀璨,从卓绝竭蹶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呼啸奔涌的千万脱贫奔小康,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积贫积弱的建国初期,抑或是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的今天,以人民为中心仍是党自成立之初就厚植于心的初心使命。
学党史学的是党不朽不倒不屈不怠不散的伟大精神,学的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崇高操守,学的是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姿态。正是学党史才得来把一生融入红旗的“红色音乐家”吕其明,才得来绝壁凿天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才得来永葆英雄本色的“战斗功臣”孙景坤……如今的中国,在党的引领下,有无数仁人志士正走着新时代的长征路绘着时代新篇。
党领导的各级各类媒体,在具体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在脱贫攻坚完成背景下积极进行乡村传播,在后疫情防控背景下增强对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吾辈作为媒体工作者,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应当学党史悟思想,将党史融入信念与奋斗历程之中,争做时代担当者奋进者。
《时间的答卷》观后感3篇【二】
近日,建党100周年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收官。这档节目,从碎片的故事中看到鲜活的人物,自播出以来,热度一路飙升,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推荐。
“没想到能在行业一线,接触到这么有意义的大项目,还能在专业的老师和优秀团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地实践学习。”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参与《时间的答卷》项目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节目通过影视还原、舞台演绎、时空对话、人物访谈等年轻化、互动化、趣味化的创新表达,让大家的心灵得到洗礼。
不少参与了这档节目的同学直言就像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节目拍摄期间,制作方中广天择传媒还为中广天择传媒学院的一百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节目录制现场,围绕节目制作的初衷和幕后,通过分享会的形式,特意开设了一堂特别的主题党课,将党建活动和业务工作、合作学校研学三者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节目制作是中广天择传媒人的强项,把节目分享与党课相结合,这是内容与形式的精彩结合,让党课的学习既有故事又有画面,把“大道理”既接地气、又冒热气地讲得入情入理,引发共鸣,更符合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味道。
《时间的答卷》观后感3篇【三】
将时间的指针倒拨回40年代,“广大洋行”的创办者卢绪章正周旋于国民党上层人士和众要害部门之间。表面上,卢绪章是左右逢源、唯利当先的商界巨头,但他的真实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名绝对忠诚、如八月风荷般高洁的地下党人。保守着如此惊人的秘密,卢绪章背负了朋友的不齿、家人的不解,走在路上,都仿佛听见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的声音。可面对这双面人生加之于他的沉重压力,卢绪章只说道:“忠诚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人是悍不畏死,而我,必须忍辱负重、暗夜独行,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支持我的唯有信仰。”这是纪录片《时间的答卷》所展出的那张卢绪章的答卷。出卷者是时代,阅卷者是人民。卢绪章给出的答案则是永远忠诚于信仰。不负众望,这张答卷的最终成绩最终成为“历史的铭记”。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信仰正是人审视人生的产物之一,它指引着它的信徒去践行自身的信念,从而为人的存在创造现实的价值。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共产主义理想正是他们的信仰,为实现大同之道、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者甘愿忍受孤独,乃至献出生命去捍卫自身的信仰。卢绪章、拉齐尼、龙思泉、都贵玛……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因其信仰被注入灵魂、长出血肉。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成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拿卢绪章而言,革命结束后,他就将一切资产都交付给了组织,金钱、权势的诱惑都没有使他有所动摇,因为坚定的信仰锻打出他钢铁般不屈的意志。也正是那些同卢绪章一样高贵的灵魂,构筑成了一个国家精神的脊梁。
一方面,是信仰造就了烈士,另一方面,是烈士创造了信仰。沿着山一般巍峨的民族脊梁,共产党人的精神意志代代传承、生生不息。走进新时代,信仰之花绽放在西部边陲的加勒万河谷,在那里,年轻的战士们挺身抵御外军的侵犯、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英雄长眠而精神永驻。他们用血肉之身筑成了一面坚不可摧的边界。信仰之花也绽放在偏远的云南山区华坪,在张桂梅校长的计划中,她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使华坪县今后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良性循环,于是她一肩担负起数千贫困女孩的命运,一生不求回报只顾风雨兼程……
无论时空更迭,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出身职业,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共同的信仰给了这些高贵的灵魂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人。以英雄为镜,以党史为鉴,反观我们新闻工作者自身,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媒体人唯有坚定信仰,方能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尤其是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讲好中国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始终是主流媒体责任的重中之重。
对走上新闻之路的人而言,信仰体现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正义感,体现为对真理的追求,更体现为一种“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媒体人的新闻理想与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是统一的、不谋而合的,这再一次验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白岩松曾说,坚持做新闻这么多年,是因为他始终相信“新闻有助于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秉持着新闻理想,紧紧追随着党的步伐,有更多优秀的媒体人时刻准备好了为崇高的新闻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
我将以英雄为榜样,信仰之光长明,灵魂因而光辉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