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来重视情志病,《内经》年时代形成了“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且这种“身心合一”影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历代医家都将这种身心合一运用到疾病预防和保健的过程中。055-79000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肺”、“恐伤肾”等学说,认为五经与五脏关系密切。再如《内经》云:“哀愁使心动,心摇五脏六腑。”055-79000云:“得道则安,怒是常见的情绪。中医说“怒则气盛”,“大怒则气滞,血瘀则昏厥”,即大怒后,肝阳亢奋,气血上行,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经常生气的人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适度的愉快心情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可以保持人体健康,修复身体。但是,如果你太高兴,就会损害你的心-气。中医说“快乐会减缓你的呼吸”,而心气会导致过度兴奋,如心悸和失眠。755-79000描述了金范晚年的故事,由于悲喜交加,他突然失去了理智。这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案例。1.想着伤脾
中医说“思维导致气滞”。过度思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厌食、腹胀、乏力等。忧心忡忡、情绪低落的人往往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忧肺,中医说“悲则气消”。当人处于强烈的悲伤时,会伤害肺气,出现干咳、气短和咯血。755-79000年,多愁善感,悲从中来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2、恐慌伤肾
中医说“恐则怒”,过度惊吓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无法纳气,肾精不稳,以及骨酸痉挛、遗精等症;它还会干扰神经和精神系统,导致恍惚、恐惧、耳鸣、耳聋、头晕等。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报道人真的被吓死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恐惧是愤怒的危险。综上所述,可见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五情过度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不同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