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导语:在中国古代王朝的的末期,每逢社会混乱,这时总会出现人口的大迁徙,到了明初,亦是如此,由于连年战乱,导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根据当时国家的现实状况作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
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此次迁移涉及到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安徽,东三省等大半个中国,这次人口迁徙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就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移。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迁移,有什么具体的历史意义呢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地自然灾害,水旱蝗疫不断,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仅至正元年( 1341),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以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后续的起义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最出名的就是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至正十二年郭子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至正十三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
正是由于元末的兵乱,加上水灾、旱蝗、瘟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而这时候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加上外省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自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后,为了巩固国力,恢复经济,做出了一个大的决策——“移民屯田,开垦荒地”。把大量山西百姓迁移到山东等战乱,废弃地区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
《元史》: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 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
(《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
(《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
三,“移民屯田,开垦荒地”明朝大迁移
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安徽,东三省等地区移民。并且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明·》: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他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安徽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境内),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明实录》: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为189.1 万人,河北人口为189.3 万人,而山西人口却多达403.04万人。
四,山东河北等地农村保留的明朝建筑痕迹
山东:山东十万村落大多建于明朝,其根据家谱、族谱、墓碑、方志以及口承史料,4830个自然村落建村的历史可考,在这4830个村落中,建于明朝者达3448个,占总数的71.39%。在建于明朝的3448个村落中,绝大部分始建于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建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和明初者,达2243个,占明朝总数的65.05%。
山东菏泽的1753处村庄中,有1270外建于明代,其中有667外始建于洪武至永乐年间。
曹县共有自然村2776个,其中明朝建村1606个,占总数的57.9%;郓城县共有自然村1388个,其中明朝建村966个;滕州市共有自然村1223个,明朝建村687个;嘉祥县共有自然村782个,其中明朝建村530个。
参考文献:
《山东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李金山、董珂、姚子照主编,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版)。
《山东省菏泽市地名志》1987年版的
河北:移民后裔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是一次文化冲撞与交流。椐对沧州十几个村庄姓氏族谱的统计,移民后代从第三、第四代起,步入科举殿堂,很多移民家族成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望族。自迁沧起第五代明清两朝科举者达280余人。
移民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与变革。据《献县志》1995年版记,“徙山西民于河北,正是此时的山西迁民将当地枣种及生产技术带到河北,使献县的枣业又得到新生”。
盐山县全县139个自然村是洪洞大槐树移民新立,永平府的移民建村85个,来自山东浙江,江苏的移民建村90个,由山西洪洞县和山东即墨县迁来立村有106个,清初迁民建村23个。
参考文献:
《献县志》1995年版
《沧州戴氏钩沉》人民日报社出版
《盐山县志》1991年版
《南皮县志》1992年版
大移民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在明朝大移民后,全国农业生产进入了高速复苏时期,耕地面积达到849万顷,年产粮食3278万石,此数量同比宋元时期多出一倍多。明朝的铁产量在当时也突破9000吨,相当于同时代欧洲总和;其棉花茶叶产量在365万斤。明初几十年内,明王朝也很快就进入了“宇内富庶”的盛世局面。
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山东河北有多少来自大槐树的移民呢?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