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手律师训练营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月的新手律师训练营落下帷幕,回头细数培训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觉自己获得了满满的技能加持,但培训毕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后期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时时回顾所学的知识,把理论知识落地到后续的工作中,以下是我对本次训练营的学习总结。
第一堂课关黎律师主讲了**律所的文化与制度,让我清晰地了解到律所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从最早的黄主任、覃主任等几个人,一路招兵买马,扩充队伍,经历了从几人迷你小所到几十人的中型律所,把**在建设工程领域这块金子招牌越做越大,目前律所已经拥有了“老中青”多个年龄层的人才梯队,作为姗姗来迟的新晋小白,感觉身上多了一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需求,更是融入并传承律所文化与价值观的责任。
陈**书记主讲了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列举了他所见所闻的许多负面案例,我感觉对于新入行的实习律师有许多震撼之处。这堂课安排在很靠前的位置,我认为这是老律师执业多年的心得体会的有意安排。律师职业存在许多风险,也存在许多灰色地带的诱惑,听着陈书记分享的案例,我认为律师是一份终身职业,需要的不是谁更聪明,而是谁更有耐心,更能坚持原则,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既是紧箍咒,约束我们不得跨越职业红线,同时又是一个保护伞,庇护我们在各种行业风险与暗礁中行稳致远。这堂课教会我们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坚守信念与原则,往往比实用主义的各项技能影响更深远,这才是我们未来职业生涯长度和高度的天花板。
廖**律师主讲了如何有效分析民事案件,对于非法本的我来说,这堂课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上下求索的大门。说实话作为非法律本科生来说,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我是从未接触过,但在日常工作中听到别人提起很多次,得益于这堂课程,我更加清晰地总结了民事案件的分析方法,学会了在纷繁的事实中如何高效精准地提取各种法律关系。这堂课精彩又短暂,我知道短短几个小时的课程是廖律师多年办案经验的凝结,对于新手律师而言只是一个引子,若想习得半成武功,还得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因此我买了王**的系列丛书,希望能够在实习期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阮**律师主讲了如何有效分析刑事案件,同样帮助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之前在法考学习过程中就听闻四阶层、二阶层理论,但毕竟只是考试,不知道实务中刑辩律师如何去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听了阮律师的分享,我发现实务中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的法律人所运用的一些学说和分析方法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其实就是刑法理论的有趣之处,同一个问题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是优秀刑辩律师的专业体现。但让我困惑的是,通过和许多老律师沟通,发现很多人对刑事案件并不感冒,在日常工作中甚至很少接刑事案件,这样泾渭分明的领域划分,我尚未找出其中奥妙,这个问题有待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深究探寻答案。
覃**主任主讲了律师职业礼仪,这堂课对我而言也影响很大。毕竟在踏入法律职业大门前,我一直都是处于自由的创业状态,对个人的形象包装没有花费太多心思,然而律师这个职业不同于普通职业,大众对律师的认知是有基本画像的,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律师,首先必须要看起来非常专业,专业能力的呈现依赖于第一印象的输出,如果不能获得客户的悦纳,专业能力再强也失去了展现的机会。令我印象很深的是覃主任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律师是从来不穿短袖衬衫的,无论天气多么炎热,大家一定是长袖衬衫。一流的市场需求才能培育出一流的专业服务,律师的个人形象其实是市场对专业服务的规范要求,虽然广西的市场体量远不及一线城市,但这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流的专业服务才能满足一流的市场需求,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在执业初期,我们就应当高度重视形象打扮,不管自己到底厉不厉害,首先得让客户看起来感觉很厉害。
覃主任在“律师如何做好市场营销”这门课上分享了律师的专业定位和市场拓展,这个课程的内容我感觉非常有共鸣。我平时也喜欢关注很多关于律师执业定位的讨论,专注做哪个领域的法律业务,自己是办案型律师还是营销型律师,这些方向的选择决定了我们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决定着我们能走多远,飞多高。我个人认为,律师的本质是一个法律服务提供者,在社会组织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提供虚拟服务的个体,因此决定了律师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又是渠道的开拓者,既管产又管销,这就对律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律师角色的清晰认识是做好律师职业的前提,很多律师会片面认为,办案能力强就是优秀律师,我认为在法律服务市场供给短缺的时代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目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酒再香仍然会怕巷子深,所以市场开拓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或许并不比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低,没有业务何以体现专业。我个人认为,优秀的律师一定是复合型的律师,想要在高手林立的律师行业中立足,必须拥有跨领域的技能,也许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也许是出众的业务能力,也许是广阔的人脉关系。因此法律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我们的定位应该是“法律+”,这个加号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资源禀赋,发挥好自己的长处,把法律专业基础夯实的前提上不断提升这个加号,这样才能形成差异化的定位,才能形成个人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于律师的执业领域,我个人认为首先梳理清晰思路,执业领域聚焦的一定是市场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市场在哪些细分领域存在法律需求,从而决定我们选择哪些领域去深耕,而不应坐井观天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我会什么,我喜欢什么。当然,如果自身对某一领域本来就有一定的优势或兴趣,那当然是最好,但对于我这样的非法本背景、在其他领域没有特别突出技能的人来说,关注的焦点更多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市场需求和个人发展规划需要有契合之处,比如咱们建开所的金字招牌——建设工程领域,这个领域的确很有市场,标的大收入高。但我认为,这个领域专业知识多,如黄主任所说成为一个专业的建设工程律师需要5-8年时间,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同时对青年律师来说并不易获得建设工程领域的渠道资源,因此我更倾向于一些大众需求的领域,比如劳动争议、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等等,通过拓展客户基数来实现业务增长,或许更符合我个人的定位。当然,今天恰好是我入行两个月,视野狭窄,格局未开,以上都是我粗浅的见识和想法,我相信等我拿到执业证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最后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总结与规划,在我实习不长的时间里,我大致总结了一个实习律师在实习期间的目标任务。第一,熟悉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办案流程;第二,提高各类法律文书写作技巧和水平;第三,锻炼提升法庭辩论技巧;第四,提升证据搜集能力与解读能力;第五,建立培养法律思维。这是我总结的大致框架,也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不妥之处希望前辈们点评指正,十分感谢各位前辈的悉心教导,我是非法本背景,更是半路转行进入律师行业,天资愚钝,感谢大家的耐心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