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29 00:27:51 归属于道德论文 本文已影响50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向城市聚集,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已为人父母,他们外出后将子女留在农村交由老人、亲戚、朋友抚养,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剖析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是我们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于生活大量农村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这些人中有很大部分已为人父母,他们外出务工后留下子女交由家中老人、亲戚及朋友照顾。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限制和农村老人素来勤俭节约,他们在生活上因得不到精心照料而缺乏营养。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忙于农活和家务,无暇照看使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不能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成长经历等方面不同程度受到一定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2.1严重的心理缺陷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亲情失落使他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情感失去依附,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内心感到无比的孤独。亲情的失落使一些留守儿童性格扭曲,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出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情感冷漠对他人缺少爱心,情绪不稳时常焦虑粗暴,行为极端做出过激的事情,生性多疑缺乏信任感、自私狭隘缺乏包容心等个性特征。这些心理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性格、品德形成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2.2教育缺失

  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享受不到与城市孩子均等的教育资源。大多数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相比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落后于城市学校,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期待值不高。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读不了书就外出打工,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上。三是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由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年事已高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四是家务活的牵绊影响了学习。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因家里缺少劳动力不得不帮助家里承担一些家务活,因此影响了学习。

  2.3监护不力

  多数留守儿童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行使监护义务。一是不能很好照顾留守儿童生活。儿童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有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育。但有的家庭因经济困难不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膳食营养,而有的家庭因监护人不懂得科学搭配膳食营养。由于缺乏父母的精心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二是留守儿童人生安全受到威胁。在农村,由于监护人需承担农活和家务,对留守儿童疏于管护,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因溺水、车祸、打斗等导致意外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2.4行为习惯较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监护人在管教孩子时大多不很严厉,只要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从而从容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一是自控力弱。在家不听监护人教导,对监护人抵触情绪在,常常语气生硬顶撞老人,做事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老师管理,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心胸狭窄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二是明辨是非能力差。性格偏执不能正确看待问题,一旦受社会上负面因素影响容易被不良青年拉拢利用,喝酒、抽烟、吸毒,沉溺于网络游戏,参与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政府要提高对留守儿童工作的认识,引导和支持学校、社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机制,为留守儿童搭建亲情电话、网络视频等与家长沟通的平台,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二是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统计工作,建立留守儿童电子学籍系统,实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建立起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与监护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三是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发展。妇联、团委等社会组织及各类社会团体要其实肩负起关爱留守儿童的义务,通过在小区设立“心语小屋”,组建一批有责任心的农村妇女担任爱心妈妈等方式倾听孩子的心声,抚慰孩子心灵。

  3.2对问题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失去亲人的关爱而出现了心理障碍,造成品德、行为等出现偏差而成为“问题儿童”。“问题儿童”是留守儿童的特殊群体,如果引导不好就有可能加重他们的心理疾病,行为走向极端做出过激的事情,必须引起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家长要随时保持与孩子的联系,与孩子进行交心谈心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从精神上多给予亲情安慰。学校要注意研究“问题儿童”的品德、行为等特殊心理现象,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品德行为问题,由懂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对问题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矫正,化解他们的心疾帮助他们走过人生的关键时期。教育部门要重视“问题儿童”工作,敦促学校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妇联、共青团等组织通过举办爱心活动为问题儿童搭建“爱心屋”,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3.3呼唤父母的回归

  父母的监护和教育是留守儿童内心的渴望,减少他们与父母的分离,让外出务工父母回到子女身边,使更多孩子能在父母的陪护下健康成长,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父母在外出务工挣钱的同時要兼顾子女的感受,在不影响家庭生活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率,尽量让母亲留下来陪伴孩子。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外出农民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回乡创业,这样既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又照顾了家中孩子,回乡人员应把在外务工学到的技能用于自主创业。政府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在家乡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母亲在当地就业的机会,缓解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而造成的亲情缺失,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提供资金、政策、信息、培训等帮助。

  3.4呼吁城市对留守儿童的接纳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让农民工享受与城市人同样的待遇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应有之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逐渐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使留守儿童能跟随父母共同生活在城市。首先要切实解决户籍问题。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市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内接纳农民工及其家庭,将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其次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政府要出台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改变以往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入学的政策,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上要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使农民工子女能享受教育公平就地就近入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道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